分享

后发先至接地气:小米借支付吹响“高端化”号角

 三易生活 2021-01-15


经历了几天短暂的预告之后,2016年9月1日下午,小米与中国银联在京召开联合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小米支付(MIPay)”——是的,传闻中,“既能刷公交卡,又能当银行卡”的全球首款支持公交卡的移动支付方案正式来袭了。

“米Pay”并非跟风,而是厚积薄发

虽然在此之前,市场上已经有了Apple Pay、三星智付两家来自国际企业的移动支付方案,但小米支付并非“跟风”之作:根据发布会现场透露的信息,小米早在2013年就已经进行了NFC(非接触式近场通信)的产品探索,小米2A和小米3为今日的“米Pay”打下了硬件上的研发基础。而同年,小米就已经与银联签署协议,迈开了移动支付研发的第一步。

从立项到最终发布,小米Pay用了超过三年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移动计算平台更新了三代,相关的低功耗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而小米手机的用户数量和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发布会伊始,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洪锋分享了一条福布斯上个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在十个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品牌榜上,小米位列其中。与之并列的包括优衣库、ZARA等时尚大牌,也有耐克阿迪等老牌,同时还有三星苹果——巧合的是,后两者目前也正大力推广移动支付——看过了前面的历史回顾,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英雄所见略同”。

相比竞品,本土化是小米的最大优势

既然提到苹果和三星的支付,就不得不将他们和小米支付比较一番:首先,苹果支付(Apple Pay)是三家里技术最简陋的——基于NFC,只能支持IC银行卡,而且只有最新的两代iPhone支持,设备成本高昂。

相比之下,三星智付在技术上要复杂先进很多:三星用了两块不同的通信模组实现了对IC卡和传统磁条银行卡的全兼容——而且三星智付的支持机种也更为丰富:从旗舰的S系列、Note系列到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C系列、A系列都具备相关硬件,无论是实用方便程度还是设备普及度都要比苹果做得更好。

而说到小米,“全球首个同时支持公交卡+银行卡模拟的移动支付”自然是小米在技术上领先于别家的资本;但除此之外,小米庞大的用户群以及与本土企业、机构的良好关系也是其隐性的“优势”所在——看看小米发布会上那20多家第一时间达成合作的银行就能明白,“软实力”有时候才是高手之间胜负的关键。

米Pay的诞生,是移动支付与小米的“双赢”

在发布会后段,来自招商银行的高管曾感叹“技术进步应该让支付生态更加健康,而不是更加危险”,“期待更好的支付生态”……以笔者的愚见,小米此番加入移动支付阵容,对于银联和旗下的诸多银行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还是那位高管所揭示的,目前在招行手机银行中小米客户占比超过10%——一旦这些用户开始使用小米支付,就相当于银联的“云闪付”一下子增加了数千万甚至数亿的潜在用户……对于志在与微信、“阿里系”争夺移动支付市场主导权的银联而言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反之而言,成功接入银联体系的小米,借此机会也证明了自己与国际一线品牌在“重量级”上一较高下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形象。笔者不禁遐想,传闻中今年年末的小米新高端和真旗舰手机将会把整个产品线的定位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今的“小米支付”莫不就是一次“高逼格”的预演和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