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眼:那些奇葩的海外互联网

 三易生活 2021-01-15

7月12日,当众多中国网民习惯性地打开A、B站(AcFun、BiliBili),准备如往常一样一边“追剧”,一边聊着“弹幕”时,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影视内容显示“视频已失效”或“不存在”、“没有数据”。

其中,以AcFun“受灾”最为严重,其影视区已经全部消失,即电影、电视剧等内容被彻底屏蔽或删除。而Bilibili上则主要以海外影视内容惨遭屠戮:截止到7月13日中午,欧美电影区首页原本应该是15部影片,现在只剩下7部;其他国家电影区原本的15部首页影片只剩下9部;日本电影区首页更是只剩下1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首页15部都健在,热门推荐板块的10部也都能正常播放。有B站网友晒出自己的电影收藏夹——收藏夹内的视频几乎全部失效,无法观看

对于这次AB站的大规模海外影视消失事件,短短一天之内,互联网上就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小部分声音认为视频下架是网站自身出于规避版权风险的目的,而大部分网民则将矛头对准了近两年的网络环境。在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看待bilibili今日大部分美剧日剧韩剧及各国电影被失效?”得票最高的答案写道:“下架一些电影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了,难道是今天才开始下架的吗?”的确,自从2014年视频网站“引进剧”必须“先审后播”政策发布以来,就连《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这样“历史悠久”且“人畜无害”的剧集都遭遇下架,遑论《纸牌屋》、《绝命毒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回网盘时代”的担忧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蔓延,甚至有人喊出了“大不了退网,大家都回去买盗版碟”……好像中国互联网随时要遭遇灭顶之灾一般。

对于这些朋友,笔者我只想说一句:“你们啊……图样图森破(too simple,too navie)”。放眼看看世界,要论互联网环境“糟糕”或是“奇葩”,还真轮不到中国~

朝鲜:仅有28个域名的“光明网”

朝鲜的一切在它周边的文明国家看来都如同原始人的笑话一般,这当然也包括它们的互联网——或者说“光明网”。朝鲜的“光明网”由国内唯一一家服务供应商星合营会社(Star Joint Venture Co.)垄断。它是朝鲜递信贸易会社与泰国的洛士利太平洋(Loxley Pacific)合资的企业。而根据2016年研究机构“We are social”发布的调查报告,朝鲜只有7200名互联网用户,占全国人口数量的0.03%。按照Incapsula安全研究员奥弗·嘎耶的说法,朝鲜全国的网络流量痕迹比福克兰群岛还要少。而那些可以不受限制访问互联网的人往往自称是高官、非政府组织成员和外国大使。对于朝鲜一般市民来说,“互联网”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大部分情况下,朝鲜的“光明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网络完全隔绝,只有在去年朝鲜劳动党庆典期间,外国记者被允许在专门安排的房间里连上国际互联网。不过,在2016年9月21日上午约5点钟时,朝鲜的一台域名服务器被误配置允许全球DNS区域转移。人们因此得以了解到朝鲜互联网的构成和粗略规模。泄露的结果显示,朝鲜掌控的.kp域名下只有区区28个可访问的网站。

有意思的是,朝鲜各网站都会包含一个突出显示领导人姓名的特殊程序。按照朝鲜政权的规定,金日成、金正日或金正恩的名字出现在光明网内的任何一个网站上时,他们的姓名字体必须比页面上的标准字体大10%~20%。

委内瑞拉:滑稽而又可怜的互联网

和朝鲜政权对于互联网讳莫如深相比,委内瑞拉政府对互联网建设和维护都保持着非常高的热情——但现实是,委内瑞拉的互联网既没建设好,也没给当地带来什么好处。

过去10年间,委内瑞拉的电讯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委内瑞拉网民人数占人口的61.62%,远超过国际电讯联盟的平均数43%,移动设备普及率更是一度达到103%。这种高速增长和委政府对于互联网建设的重视密不可分。事实上,无论是查韦斯还是马杜罗,都很喜欢在互联网上塑造自己的形象:查韦斯一直使用着Twitter,还宣称“聘请了一个200人的专家团队打理账号,成效显著”。而他的继任者马杜罗更是在2013年9月开通了新浪微博,不过至今粉丝也没多少,而且所发表的内容转评赞常常不过百——这也许和新浪官方所说的“会适当清理辱骂性质的评论,以维护中国网民形象”有关。

不过,在委内瑞拉国内,互联网的建设呈现着另一番景象:官方数据显示,其全国网络下行和上传速率分别为2.1M/0.6M,其中首都地区为2.8M/1M,但实际网速更慢。由于地方政府“没钱”给网络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用户即使缴纳更多的钱提高网速也是无济于事。出现这种状况,自然源自委内瑞拉糟糕的经济状况:委内瑞拉近几年来一直经历着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社会富裕阶层却铺张浪费:2014年,查韦斯最小的女儿在网络上晒出一张手捧大叠美钞的照片,由此引发民众愤怒。而查韦斯的妻子居然与网民对“呛”,认为女儿拍这种照片并没有错,错误的是她把它传到网上,因为网上的“不尊重他人的愚昧人士”并不能理解她“很傻很天真”的女儿……

目前,委内瑞拉市场上100张纸巾的价格为500元——“纸比钱贵”成为一句流行的讽刺笑话;而普通民众用钱已经很难买到食物——他们更习惯到垃圾箱里找食物,委内瑞拉互联网就成为普通民众分享食物来源的平台。

古巴:网费是天价,“线下互联网”流行

和委内瑞拉一直是“友好盟国”的古巴,在互联网的建设上却显示出另一番景象:2016年,古巴的互联网普及率大约仅有5%。在世界银行2014年公布的榜单中,古巴网民人数在2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6位。更糟糕的是,在古巴,要想上网,你只能前往政府开通运营的175个公共WiFi热点“蹭网”,并通过购买古巴唯一的电信公司ETECSA发行的“刮刮卡”缴纳上网费用,每小时2美元。而古巴政府公布的民众平均月薪为20美元……

即便如此,这并不能阻挡古巴人连接互联网的热情:无论风吹雨打,WiFi热点周围总是围满拿着手机、平板、笔记本的年轻人,而他们手中的刮刮卡则来自黑市——因为电信公司的营业厅要么不上班,要么就在非常偏远的地方。在上网价格昂贵、网络带宽又不够的情况下,古巴人民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智慧:用移动硬盘传内容。

这些硬盘被称为 El Paquete Semanal(西班牙语,意为“每周包裹”),因为里面的内容每周都会按时更新,而且包罗万象,十分神奇:

El Paquete 有杀毒软件,包括诺顿、AVG、比特梵德等等,而且病毒库始终是最新的;有各种电视、电影,包括海外各种流行大剧的无删减版本,且基本上同步海外更新;有报纸和杂志,还按照英文和西班牙文分成了两部分。英文有 53 种高质量的 PDF 版英语杂志,如《经济学人》、《彭博商业周刊》、《新科学家》等。本地的西班牙文杂志有 296 种。最神奇的是,El Paquete里还藏了一个“互联网”。古巴人寻找服务、租房、找工作主要通过一个叫 Revolico 的分类信息网站,也就是古巴的“58同城”。但这个网站并不运行在实际的互联网上,而是在El Paquete 移动硬盘的一个文件夹里:通过一个ISO文件的形式存在。只要你解压之后找到index.html,打开就能开始浏览——当然,网站里的内容也是每周更新的。

对于古巴的许多人而言,“El Paquete”就构成了他们对互联网内容的日常认知。而令相关的专家学者感兴趣的是,“El Paquete”不仅质量奇高,而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传播、交易网络。这个网络是通过“上下线”的方式维持的。“下线”从“上线”处获取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客户需求,给 U 盘和移动硬盘装上不同的内容,然后通过人工快递或者自取的方式转交给自己的客户——客户可能是“下下线”,也可能是最终的用户——这些最终用户每周只需要付1美元。而根据估算,最终用户的数量至少有10万人。有趣的是,在古巴,政府对互联网管制严格,但对“El Paquete”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猜测这是因为“线下互联网”最大的资源来源可能就是古巴官方,因为除了官方之外,极少有人可以获取到如此大量而又及时更新的数字内容;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能消费的起线下互联网内容的人群许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他们之中也包括数量众多的古巴公务员,无论是行政职员、警员抑或士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U盘和SD卡将成历史?原因在那…

AI流行 人工智能手机是骗局or风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