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受害?小题大做!

 三易生活 2021-01-15

8月初,支付宝推出“无现金城市周”,以“黄金奖励”鼓励用户多进行线下非现金支付;与此相对地,微信支付也在8月8日宣布了“无现金日”活动——再加上最近沸沸扬扬的“网联”,似乎现代化的“无现金社会”真的大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势头。然而,在众人一片欢呼的大背景下,我们也的确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说某些商家在“无现金日”只接受移动支付而拒收现金。又比如说,一些“专家学者”忧心忡忡地声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于手握现金都买不到商品——他们声称这种现象叫做“数字鸿沟”

对于拒收现金的商家,有关部门已经表了态——这属于违法行为无疑。但老人不会用支付宝、习惯不了非现金支付手段这样的事情,真的有必要上升到“数字鸿沟”的层面上么??

什么是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或称差距、落差)"。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

美国商务部对“数字鸿沟”有着详细的描述:“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数字鸿沟既包含国家/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建设和运用差异,也包括一国之内的人群分化。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年龄差异的因素:据统计,2000年左右,英国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中有50%以上属于15-24岁群体,而这部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5%。与之相对,超过64岁的人口中每25人中只有1人上网。

如此看来,现在我们的专家们所指称的“老年人用不了非现金支付”,似乎符合“数字鸿沟”的定义?很遗憾,并非如此!

首先,现在已经是2017年而不是《数字鸿沟》报告发表的1999年。在我国,家用固定宽带已经能够办理千兆带宽——最差也有4兆了;即使家中没有固定网,那么移动运营商也早已完成了高达150-300Mbps的4G网络全国建设。网络本身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家家户户都用的起的必需品。同时,得益于小米(红米)、魅族(魅蓝)、华为(荣耀、畅享)所推出的廉价智能手机——只需要几百元,人人都能轻松地实现“移动互联”,享受微博、微信、支付宝、视频电话、当然也包括移动支付……至少,“信息鸿沟”原定义中所描述的因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或经济能力而导致的上网能力差别,早已不再是问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老年用户依然不上网、不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面对“非现金支付”无所适从呢?

先看看这些出色的“老网民”吧!

凭什么老人就非得被划到“数字鸿沟”的那一边?凭什么老人就一定被认为“学不会电脑”、“适应不了数字生活”?当你看到这些老人,还敢这么认为吗?出生于1935年的若宫正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名银行职员——那时,她工作接触到的还只是最传统的算盘。60岁退休之后,若宫起初一直在家赋闲,外向的她很快就受不了了。于是,这位老人开始购买书籍、自学电脑——要知道当时还没有Windows95,电脑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但若宫面对英文电脑教材却一点也没有畏惧,反而充满兴趣和干劲——她不仅学会了使用电脑,甚至还迷上了编程。2014年,若宫正子被邀请到TED进行关于老年人电脑教育的演讲;2017年,她开发的针对老年人的游戏app得到了苹果公司的高度重视,蒂姆·库克邀请她参加了WWDC大会,并亲自和这位全场最年长的开发者交谈、合影。若宫正子在形容自己学电脑、开发程序的感想时说道:万一失败了,也不过是浪费了一点时间和金钱而已。人总归都有一死,不如不断尝试,即使一直在重复失败也会有成长。除了程序员奶奶,还有电竞爷爷——比如72岁的俄罗斯大爷Аман Алашбаев。最早他只是在孙子电脑中发现了CS,然后就迷上了,经常和隔壁的斯基们组团打游戏。爷爷说,自从玩了游戏,思维和反应都变快了——有时候,爷爷玩得起劲,还会饱含热泪地喊着За Родину! За Сталина!(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突!突!突!然后就赢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水平不行总是被踢被骂,但爷爷锲而不舍的天天练习,很快成为了一名专业水准的CS玩家。如今,爷爷时常在网上直播打游戏,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过万,甚至还有一些玩家向他请教游戏技巧……

除了老爷子,还有一位美国奶奶——雪莉·柯里(Shirley Curry),也是骨灰级玩家。她是现Youtube史上最牛X、最年长的一位游戏主播。奶奶退休之后,她的孙子给她买了一台电脑,还附带了一套电脑游戏——烧脑且游戏时间极长的策略游戏 —— 《文明2》。在孙子的带动和鼓励下,奶奶不仅学会了玩《文明2》,还彻底成为了一名“专业玩家”。从90年代中到2011年,雪莉奶奶玩遍了角色扮演游戏、单机游戏、多人在线游戏、射击游戏等等,只要有新出的游戏,都会去玩一遍。之后她遇到了《上古卷轴:天际》,也借此机会接触到了YouTube 游戏直播的世界,她开始尝试成为游戏主播——一开始,大家觉得80岁老太太做游戏主播,多稀奇啊!后来大家发现,奶奶的游戏技术是真的好!那么复杂的游戏也能驾驭自如。现在,雪莉奶奶已经在YouTube拥有了14万粉丝——她称呼他们为孙子孙女~并欣然和这些网友们一起“开黑”!

恰恰是我们的“好心”将老人孤立

由此可见,老年人一样可以玩转电脑、网络、游戏……甚至是成为“直播网红”。说老人不能适应数字社会,是“数字鸿沟”的受害者,这本身不仅没有道理,甚至是对老人的一种侮辱!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认为“老人不适应数字社会”,因此就主动放弃了对老人进行互联网知识普及;因为我们担心老人“不会用”、“用坏了浪费”,我们就不再给老人购买最新的数码设备——你怎么知道老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呢?笔者八十多岁的奶奶现在用的手机就是Google Nexus6,奶奶不仅会用微信、甚至还懂得科学上网之后才能使用谷歌服务!当然,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不熟悉支付宝、微信——要承认,这样的老人还是客观存在的。但完全没必要上升到“数字鸿沟”的高度——不如说,恰恰是我们的“好心”将部分老人孤立在网络世界之外,甚至让老年群体和年轻的网民形成了对立。更不应该为此停止或者放缓技术进步的步伐。毕竟,正是技术的进步让电脑、网络不再昂贵、让人人都买得起手机。

与此同时,家庭中的子女、孙辈也应当担负起指导、协助老人使用互联网、学习智能设备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职责——当平日节俭的爷爷奶奶通过微信语音和远方的亲戚说上话、当他们用支付宝线下付款买菜获得了优惠、当老人体验了“xx专车”相比普通出租更舒适、更优质的出行服务之后——他们也自然会喜爱上“新潮”的互联网生活的。老人和网络并不是“互斥”的——老人只是需要他人来帮助和教导,而互联网本身从未排斥过任何人。那些融入了互联网的老“网虫”们,不也是我们可爱而又宝贵的财富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夏普手机:带着“匠心”和“初心”回归

体验未来 小米人工智能家庭品鉴会武汉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