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度要收购今日头条,这可能吗?

 三易生活 2021-01-15

昨天网上,一则“百度收购今日头条”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当时甚至有媒体信誓旦旦地表示,百度和今日头条双方已经在和谈收购的交易细节了,其中甚至还包括百度希望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公司被并购后进入百度决策层的内容,乍一看细节还十分详尽,一时间唬住了不少人。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此事必然是假的,不可能发生。今早搜狗CEO王小川就在头条号上表示,“昨日传百度收购今日头条,真是媒体行业的惯性思维,大谬”。而后,今日头条也给出了回应“是假新闻”,彻底终结了“百度收购今日头条”的真假疑问。

为什么说百度不可能收购今日头条?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今日头条目前发展状况,就知道所谓的收购必然无法成立——在市值上,此前今日头条传出将进行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消息,当时有业内人士估算,若这轮融资成功,今日头条的估值将升至200亿美元,而目前百度在7月底市值一度飙升到760亿美元,两者量级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还没有到说收购就收购的地步。

再一个就是,在许多网友心中,今日头条目前还处于一个视野的上升阶段。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去年年底就表示,今日头条已经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每天每个用户使用76分钟。要知道,中国的网民也才7亿,今日头条这个成绩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排的上名号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妨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平台,能得到用户的垂青。

今日头条:

为了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鲜的资讯内容,今日头条在内容审核方面很下了一番苦工,此前张一鸣就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今日头条有八百个算法方面的工程师,两万台处理器,151条训练样本,每天用户请求60亿次。这么庞大的请求数量也就给审核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以今日头条的内容,交给普通员工来看的话需要150天才能看完,如果两个人看他们之间的准确率只有75%,但是有机器处理准确率可以达到87%,25分钟就可以阅读完。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位置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而这正式今日头条获得用户垂青的必胜法宝。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内容推荐这项功能,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每天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浩如烟海,但其中可能绝大部分我们是不感兴趣的,就好比对手机发烧友来说,他们真的不想知道明星身上有什么纹身。在没有精准推荐的年代,每天新闻洋洋洒洒好几页,但你真看的就只有那几个豆腐块,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浪费了编辑笔者的精力。

而且,因为今日头条主要采用的是算法进行推荐,这一点的好处,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每次刷新用户都可以获得新的内容。无限刷新保证了用户每次使用消耗的时长。而每篇文章的长度今日头条也有研究,保证用户可以一次阅读多篇文章”。倘若分析无误,那么今日头条能拥有过亿活跃用户,每天这些用户还花1个多小时黏在头条上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网易新闻:

相信有不少网友都记得,几年前网易新闻主打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态度”,如今这个口号前加了一个各字,成了“各有态度”,但无论是哪一种,网易都将自己与普通的新闻资讯平台彻底分隔开来了。

传统的新闻报道要求笔者必须足够客观中立,因为一旦带有感情的报道可能会造成新闻事实的偏差。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每次发生新闻都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但中立的立场让他们的文章大同小异,这时候“有态度”就成为了亮点,而笔者所提出的观点的水平,也逐渐成为读者判断一篇文章有无内涵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实网易新闻前些年大肆宣扬自己有态度,除了给压抑许久的作者们一个释放的空间,也无形中给了读者们一张通行令。读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也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想要表达,即使是现在,一提到网易用户,大家脑子里都是各种盖楼神回复,“网易大神”也一度成为网易最亮眼的名牌。除了网易之外,现在也有不少网站将网友评论作为卖点,对此,小编只能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微博:

微博作为一个分享和交流信息的平台,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3.4亿,由于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这也就造就了微博上的资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正规资讯平台还要丰富。但也因此,微博上许多消息都过于娱乐化,在表达上甚至内容上非常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屡有发生“罗生门”事件。

但是对许多用户来说,微博仍然是他们日常获得资讯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由于微博用户之间存在一个关注与非关注的关系,用户一般接收到的都是关注对象发出的内容,这就相当于是用户已经凭自己的喜好筛选过一遍新闻,接受的都是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咨询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多少都带有发布者的态度,不仅如此,微博的神最右和热门评论也是一个常出大神的平台,有许多消息甚至是因为评论才变得亮眼。微博上获得的资讯,还有一个优点微妙的优势,那就是能为用户带来认同感。在其他平台,读者看到的文章里的态度不一定会和自己的意见相。符,但是在微博平台上,用户更容易看到的是和自己意见、三观相符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用户对相关资讯甚至微博平台的认同感。

受限于篇幅,小编就只举上面提到的三个例子了。但仅仅是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要让信息内容平台受欢迎,其实运营方能做的只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其实需要用户参与进来,这就相当于无形中考验了网站对开放程度的把握——如果不开放程度不够,用户的使用感受和看报纸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开放太过,又会影响到消息的准确度和权威性。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我们除了希望能看到更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消息,也希望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倘若自己的声音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那就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Android 8.0,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联想疯狂收购之路:抄底巨头已有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