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视频和直播:我们爱过,而且还爱着

 三易生活 2021-01-15

自从此前移动互联网大幕拉开之后,随之而来的风口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而在视频频域,从2016年开始,短视频也已经成为了继直播之后,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

上月,今日头条以8亿美元将海外短视频平台Musical.ly收入囊中,还表示将用20亿元人民币帮助旗下的短视频平台西瓜视频的创作者变现,而在此之前,直播业的领头羊斗鱼也已完成D轮融资,并宣布公司进入盈利状态。

直播与短视频更像孪生兄弟

作为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的一众,短视频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提速而发展壮大起来。

当这种短平快的内容逐渐入驻各平台,并俘获大量粉丝后,也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直播作为一种内容产生的形式,是一种实时的互动社交形式。

从某种层度来说,短视频和直播二者之间尽管表现形式并不相同,但其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几乎如出一辙。

但是短视频和直播之间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首先直播是一种长时间在线,有着强互动的内容提供形式,其价值体现在于互动方面,只有当主播在线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人群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让主播本身的价值升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实时互动的价值。

而短视频的内容形式则由于本身的时间有限,因此要引起关注,就必须在这段的时间内,高频次的引爆用户的痛点,其价值更多的在内容方面。

而在发展轨迹方面,直播在经历了此前的严格监管后,行业也从狂热中冷却下来,市场更趋于理性化,各直播平台的烧钱大战也已走入尾声。

但是短视频则复制了直播的发展轨迹,从试水到繁荣到火爆,发展速度快的惊人。无怪乎,有人表示短视频即将取代直播,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

直播+短视频或许是行业刚需

在直播和短视频从草莽走向正规化之后,二者的轨迹却出奇的相似。

对于直播来说,除了自带流量的头部主播之外,大量的中小主播从单打独斗的游击队,逐步被经纪公司(公会)收编,成为正规军。

而短视频的PGC作者也开始聚集在从YouTube传来的MCN模式(类似直播公会)中,在资本和资源的支持下,为其提供营销推广、流量内容分发等服务。

因此也让现在的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很明显的出现了,主播(PGC)——公会(MCN)——平台的链条。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短视频和直播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你死我活的对立,随着行业的发展开始走向了融合,包括斗鱼、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纷纷加入了“视频”频道,而快手、秒拍则早已开放直播功能。

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应用为何都在慢慢变得更像对方?原因很简单,平台和主播、短视频作者都有变现的需求,其中平台依托优质内容的生态来抓取流量,用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广告从广告主手里获取收益,而主播和作者则要需要打赏这样直观的方式来盈利。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用户黏性的问题。

对于直播而言,这个有沟通性和实时互动性的行为,却无法避免时效性的影响,如果用户不能实时观看就会错过。

因此,直播内容除了平台外,还需要再加一个载体,让直播内容能做留存,而短视频的出现正好解决了直播内容留存的刚需问题。

另一方面,短视频更适合用户在碎片时间和移动场景下进行观看,它提供的内容更精品化和定向化,从这一点上看,短视频可以把较长的直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割,然后进行分类投放,从而触达更多的精准用户。

是相辅相成还是水土不服

很明显,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之间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但有意思的是,尽管短视频已经顺利地融入到直播平台中,直播也与短视频应用比较合拍,但各大平台都没有大张旗鼓的宣布旗下业务的扩展,其中例如快手依旧主打短视频,而斗鱼也还依旧是个直播平台。

这是因为双方的基本定位决定的,从自身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用户对平台的印象标签已经形成,再换一个新的标签,很容易让主次更迭,弄不好还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功能和业务比重可以更换,但用户的印象标签却并不易更换。

当然这也仅仅是暂时现象,作为注意力经济的典型代表,不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都要把留住用户作为首要目标。

对于用户群体的画像层面看,直播与用户的关系是强关系链,能形成社交圈子,而短视频则是弱关系,两者结合不冲突,还起到互补作用。

直播的人群同样也会玩短视频,如其让自己的用户跑去别的平台,还不如留下用户,同时也能给主播/内容创作者更有利的宣传工具,看短视频的用户未必看直播,但因为喜欢短视频某人,也可能会转化为她的粉丝。

在度过适应期之后,当优质内容与庞大的流量相遇,它们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都将会给直播和短视频平台迎来机遇期,但俗话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差异化在现阶段依旧会是各平台的安身立命之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推 荐 阅 读 」

价格便宜量又足,360 N6家族一样不落

不得不说,360手机在抓住市场卖点、打造差异化产品方面还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

十年传承的奢华经典 · 三星W系列手机

怎样的手机才能被称为合格的“超高端手机”?相信只有用过的人才会真正有所体会。

 关 注 我 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