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ubia α背后的故事,只有创新才能开创未来

 三易生活 2021-01-15

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可折叠手机”显然成为了最大的热点、但同时也是最大的争议点。一方面是各种锁在玻璃柜里、只可远观的原型机;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部分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究竟怎样的柔性屏设备才真正具备实用性?或许只有现场观众的选择才最为明智:在本届MWC上,来自中国的努比亚可以说成为了柔性屏创新上的最大赢家。他们推出的nubia α柔性屏可穿戴“腕机”,一经发布便引爆了整个会场:在为期数天的展会期间,努比亚的展位几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为何nubia α会如此引人注目,它的“画风”与其他可折叠手机相比如此不同?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三易生活在MWC期间对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倪飞,以及这款产品的屏幕技术合作方维信诺副总裁孙铁朋进行了专访,试图为大家探究“腕机”爆红背后的秘密。

  • 当其他家跟风折叠屏时,为何努比亚选择了腕机

针对今年MWC会场中的折叠屏风潮,倪飞在采访中表示,努比亚其实很早就在内部对折叠屏手机进行了试制研究,也因此对于折叠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缺憾十分清楚。

“从近期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来看,主要分为内折和外折两种方案。其中内折主要是三星在用,这种方案技术难度更大、折叠的R角更小,也确实比较先进,但即便如此,三星目前也没有让消费者上手。而外折方案的弯折R角大得多,相对而言技术难度低一些,因此也被其他厂商所普遍采用。但外折式的折叠屏机型屏幕裸露在外,加之目前柔性屏表面硬度工艺仅有3H-4H的水准,耐磨性很差,其实用价值就更低了”,倪飞首先就当前业界的两种折叠屏手机设计潮流,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

 

然而,折叠屏当前最大的使用隐患还不在于表面强度问题,倪飞表示,努比亚非常清楚折叠屏对于未来的智能手机变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从结构上来说,目前的折叠屏均由十数层柔性材料叠加、粘接而成,这意味着屏幕在折叠时,内部每一层都有着微小的弯曲角度、拉伸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增长,将导致折叠屏内部出现脱胶分层、相对位移、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形变。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就是弯折的部位要不了很久就会出现褶皱,即使展开机身也再无法变得平整,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从这点而言,倪飞认为当前的折叠屏手机之所以普遍定在高价位,本身也有相关厂商的策略因素。

除此之外,倪飞认为,折叠屏本身的可能性相当之多,当前的折叠屏手机表面上看,是靠“对折”的方式解决体积与可视面积之间的矛盾,但这个问题本应是全面屏时代的遗留难题,如今靠折叠屏去“强行”化解,成本极高,但“折叠”的特性其实并没有被充分利用,用户感受也并不见得好。针对这一点,维信诺副总裁孙铁朋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折叠屏手机并非柔性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处子秀,也只能看做业界对其应用的一种探索,“而它(折叠屏手机)刚好迎合了消费者在目前认知下,心目中对柔性屏的想象。” 

 

在采访中倪飞强调,目前努比亚自身也具备制造出折叠屏手机的能力,但正因为知道折叠屏在耐用性、实用性上的种种问题,因此盲目的“为了折叠而折叠”,并不是真正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在探究如何才能“柔屏柔用”的过程中,努比亚最终独创出将折叠屏自然弯折,环绕在手腕上的产品新形态,这也促成了“腕机”的诞生。

  • nubia α研发中最难忘的细节,是一份过期红肠

可以说,努比亚之所以选择了柔性屏腕上可穿戴设备,本身是源自于对“折叠手机”实用性不足的清醒认知。但与现今所有推出折叠手机的厂商一样,努比亚也一度面临着柔性屏幕耐弯折性差、表面不耐磨的技术难题。

在提到是如何解决屏幕耐弯折的寿命问题时,倪飞回忆起了一件趣事情。在大约半年前,努比亚与维信诺技术团队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屏幕反复弯折时的内部滑动、形变问题,进而避免屏幕表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出现褶皱。

 

“在这一技术难题获得解决之后,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当时已经是深夜时分,紧绷的神经一放松下来,就感觉到有些饿。于是大家在办公室里找吃的,正巧找到同事带回来的红肠,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很兴奋,于是就分而食之,吃着吃着才觉得味道有些不对,仔细一看,红肠早就过期几个月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高兴”,倪飞笑着对我们说到。

除了解决折叠屏反复弯折的耐用性问题,nubia α所使用的4.01英寸柔性AMOLED屏幕还具备着远超行业水准的7H硬度,这意味着它与当前最顶尖的智能手机屏幕有着相同的抗划伤强度。据屏幕技术合作方维信诺副总裁孙铁朋在采访中回忆,维信诺与努比亚双方最初定义“腕机”时,当时全球都还没有类似的“柔屏柔用”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当时整个项目必须从头开始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需求出发,再去定义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长达一年半的研发过程中,团队先后面临了“看得见”的屏幕弯折耐用性问题,以及看不见的刮擦、防水、触控、握持等场景下的力学难题。而这些又涉及到许多新材料的研发、选型。“实际上,研发nubia α的过程,相当于是把柔性显示技术的优势第一次真正地用实际的产品发挥到极致。这已经不只是在研发一块屏,而是大家对于柔性显示技术加深理解,真正搭建了一个柔屏柔用的技术平台的过程”,孙铁朋在采访中对此也是感慨万千。

  • 腕机不只是可穿戴的手机,它更是未来的入口

在被问到nubia α开创“腕机”这一品类对于行业的意义,以及它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关系时,倪飞明确指出,其实以前也有厂商推出过手表形状的手机,近年来市面上也不乏一些具备电话功能的手表,但这些产品本身受限于太过有限的屏幕尺寸,使用起来的体验实在不算很好。

 

相比之下,倪飞指出,nubia α贴合手腕曲线的柔性屏幕,在不影响设备佩戴感受与便携性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设备的显示面积。而它与努比亚专为柔性屏研发的α OS相结合之后,便带来了腕上智能设备在功能、视觉和操控体验上的大幅进化。对于本身集成eSIM模块、具备微信、导航、拍照、支付、独立短信与通话等等功能的nubia α来说,倪飞认为它已经具备成为大多数人“第二部手机”的潜力。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腕机更可以视作是对未来可穿戴计算/通讯设备形态的一次重大探索。其高度随身的特性,也使得腕机实际上天生就比手机、比当前的智能音箱更适宜作为IoT(物联网)设备的控制中心。

 

在谈到“腕机”的市场定位以及前景时,倪飞认为,nubia α具备当前智能可穿戴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大尺寸柔性屏幕,这使得它在功能、体验上远超常规的智能手表,自然市场定位也要比旧式的腕表类产品更高。与此同时,随着包括中国联通、法国电信、沃达丰等运营商今年开始积极主推eSIM卡技术,这对于新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变革也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 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打破当前的行业困境

可能大家也已经注意到,在今年的MWC展会期间,尽管折叠屏成为了一大热点话题,但从实际展出的产品来看,许多此类产品在造型设计、折叠方案上,却都出现了让人惊奇的雷同。

针对这个现象,倪飞敏锐地指出,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并非技术限制。“一方面,柔性屏是由上游屏厂提供给手机企业的,手机企业当然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定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不能被供应商所掣肘;另一方面来说,本次展出的折叠屏手机基本上都还属于概念机,既然是概念机,难道不应该展现出自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吗?如果各家连概念机都长得一个样,我觉得这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倪飞由此进一步谈到了当前手机行业的现状,在他看来,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普遍出现销量下滑,很多人将此归咎为5G到来之前,消费者的换机欲望下降,这其实隐瞒了真正的症结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手机厂商自己不去创新,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好用的产品。所以只能频繁发布新品,靠堆料、靠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迭代去实现微创新来吸引消费者。而由此一来,实际上很多还并不成熟、在市场层面上还不够实用的新技术,就被过早地上马,这又直接导致产品成本的上涨,消费者看到手机越来越贵,新的功能又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换机的欲望自然也就降低了。”

与此同时,倪飞也批评了当前所谓“水桶机”的产品思路。他认为,消费者其实并不见得需要一台所有方面都无短板的产品。一方面来说,细分市场本身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功能侧重,比如有的消费者看重拍照,那么一台拍照特别强悍、但是在外观设计上不太极致的产品,其实就可以在合理的价位上令他满意;另一方面来说,“所有的方面都没有短板”其实就是意味着没有哪一方面能够超出行业平均水准,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厂商过度依赖供应链、没有独创技术的事实。“其实这也是一种创新乏力的焦虑”,倪飞在采访中表示。

在倪飞看来,当前手机业界面临着技术高速进步,但创新却并没有跟上的痛苦。就如同这次MWC上千篇一律的折叠屏机型,其实就没有真正考虑到消费者是否需要,而是更像一种宣传噱头,这是不对的。消费者不是不需要新设备、更不可能拒绝为真正好用的产品买单。倪飞也列举了努比亚X的例子,他对我们表示,那时整个行业也不止努比亚一家在做双面屏产品,但正因为努比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多考虑了一些,才有了后来努比亚X备受好评的背部沉浸显示效果,结果市场也给出了热烈的反响。

“消费者其实是有痛点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努比亚来说,一定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才能做出真正好用的产品。这不仅是打破行业低潮的唯一办法,也是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倪飞在最后总结到。

推荐阅读:

骁龙660拍照性能“PPT升级”?真相是之前过谦了

改页面信息就能升级?其实还是高通之前太低调。

5G还没大规模应用,安全漏洞就已经先被曝光

尽管5G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缺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