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商大促前先办演唱会,亚马逊也开始这样玩了

 三易生活 2021-01-15

从昨晚23点开始,国内的亚马逊Prime用户就已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Prime Day活动中,不过要说到今年Prime Day的亮点,恐怕不仅仅是品类丰富的优惠商品,还有在上周举办的预热演唱会Prime Day Concert。是的,浓眉大眼的亚马逊如今也开始走促销活动前开演唱会的路子,但就在网友们还没来得及高喊“违和”,就被演唱会出场明星的名单给镇住了——这场看似试验性的演唱会,竟然直接请来了全球炙手可热的女歌手Taylor Swift霉霉坐镇,格调可以说是不要太高。

于是乎,原本亚马逊或许只是抱着“与消费者同乐”思路所举办的演唱会,在同行看来就多少有些“秀肌肉”的嫌疑了。

  • 音乐服务大秀肌肉

为什么说亚马逊在“秀肌肉”呢?虽然其因为电商服务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所熟知,然而作为市值不是第一就是在第一的路上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亚马逊的业务范围其实相当广泛。比如说这次貌似突然举办的音乐会,其实人家早在2017年的一份招聘信息上就透露出蛛丝马迹,当时亚马逊招募“音乐部高级项目经理”等方面的人员,就提出“利用亚马逊平台为美国每年3200万参加音乐节的用户,提供更为完善、便捷的现场零售服务,从而优化他们的音乐节体验”。

再说回音乐服务上,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已经与美国四大唱片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推出自有的云音乐服务。目前有消息称,亚马逊正在与各大音乐版权方探讨,并即将推出的高保真音乐流媒体服务,而这一服务极有可能被应用在包括亚马逊智能语音产品上,进而赋予其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报告表示,去年亚马逊Alexa的市场份额为37.7%,而今年亚马逊与谷歌依旧是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的领先者,并且亚马逊依旧还将居于首位。

除了给硬件产品带来优势外,作为服务功能全面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所提供的音乐服务更是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尽管其在音乐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Spotify和AppleMusic这样实力强劲,用户基数庞大的平台,并且这一服务起步较晚,但最近有数据显示,订阅亚马逊音乐的人数在去年增长了约70%。眼看着在音乐领域的影响力飞速增长,如今亚马逊音乐会再一举办,无疑也是在预示着不仅是线上有实力,在线下同样能包揽音乐节等一条龙服务,怎能不让竞争对手心焦呢。

  • 电商促销暗引流量

除了在音乐服务上秀出的“肌肉”之外,还有不少人认为,这场音乐会同样是在为后续举办的Prime Day大型促销活动营造声势,因此同样也是其电商活动的一种“秀肌肉”方式。用国内网友熟悉的概念来分析就是,这场巨星坐镇的Prime Day Concert,必然会在相应粉丝群中起到惊人的引流效果,届时对亚马逊来说,不止是有音乐内容获利,更是电商方面宣传与营销的绝佳时机。而这一观点,其实早在天猫双11晚会上得到了验证。

同样是在电商大促之前举行,对天猫乃至阿里巴巴来说,双11晚会不仅是商家进行自我宣传顺便卖货的简单功能,更是要做成一个娱乐消费、生活理念、产品营销的集合体。因此在双11晚会的打造上,其也一直秉持着“顶级赞助+顶级制作团队+顶级阵容”的方针策略,致力于超级IP的制造。阿里巴巴希望借这样的盛会,拓展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而对于亚马逊来说,也同样需要巨星登台亮相帮助其捕获潜在消费者。

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所带来的导流效果也极为高效。根据优酷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有56%参与双11晚会互动的用户在观看直播时,会通过点击推送的天猫商家信息参与了活动,足以见得天猫双11晚会已经成为消费者从文娱内容向购物转化的重要推动力。

近日阿里巴巴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更透露,今年双11天猫晚会将首次开通白天时段,形成“白天加狂欢夜”全天开放的嘉年华。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马逊的这一活动未来势必将会在规模及影响力等方面不断的拓展并提升。

话又说回来,亚马逊以图书电商起家,发展到后来3C领域颇为突出,难免给人一种电商圈中“理科生”的既视感。要搁在以前,恐怕很少有人能想象到举办又唱又跳的演唱会,而如今亚马逊在时尚和美妆上的力度明显加大,近期还要帮助Lady Gaga在平台上推出美妆品牌Haus Laboratories。

对于亚马逊来说,在时尚及美妆等领域的新动作,除了将为其导入一泉活水之外,同样也将加剧相关品牌的竞争,还会给平台导流带来新的创意。但不管怎么说,若是这样的活动成为常态,大概率也将会为亚马逊带来新的活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用原创发声,OPPO和中国音乐人一样认真

原创对于OPPO与中国音乐来说,同样都很重要。

不给权限也能收集数据,安卓难道是纸糊的吗?

安卓系统的APP索取权限问题,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境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