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夺走6万人隐私的“隐形App”,真有如此诡异吗

 三易生活 2021-01-15
大家能想象有一个透明人每天24小时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了解手机中微信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笔交易记录,甚至能随时报出所在的地点吗?这种听上去像是恐怖片的设定,却似乎正悄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近日,央视报道了一起离奇的“隐形App”案件,涉案App精准地获悉着受害人手机中几乎一切敏感信息,但直到警方破获案件之后,受害人也丝毫感觉不到自己曾经被监视。
  • 离奇的“隐形App”,拿走6万人隐私

根据央视的报道显示,日前南京警方在“净网2019”行动中,侦破了一起使用手机App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件。根据警方介绍,这起案件的诡异之处在于,犯罪团伙已经涉嫌窃取多达400余万条极为隐私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软件监听和跟踪的受害用户数量高达6万多人,但是警方却提到,当通知受害人到派出所进行询问时,却完全不知道已经被监控的情况。
 

受害人没有察觉的原因,是因为嫌疑人通过相关操作隐藏了相关APP的图标。但是这些“隐形APP”却获取了大量的用户权限,包括实时位置信息,微信的聊天内容,通话记录,以及短信等敏感信息,都能够实时传送到嫌疑人手机中。这些个人信息随后变成商品,被诈骗集团利用,并且直至案件被侦破才发现了这些“隐形App”的踪迹。
相关消息一经报道,很快引起了大量的关注。这种“夺人隐私于悄无声息”的操作让人不禁回想起,此前采用了前置摄像头弹出的设计的vivo NEX,曾被网友发现在打开一些APP时,会出现摄像头自动升起又缩回去的现象,因此传出了相关App拿到相机权限偷偷启动摄像头“偷窥”的传闻。而今年暑假最后一天爆发的AI换脸APP,也因为将”霸王条款“式的用户协议设置为默认同意,被外界斥责为“隐私小偷”,并一度引发相关用户的恐慌。

  • 诡异App并非防不胜防,缺乏防范意识才最危险

 
实际上每次出现APP“不知不觉”夺走用户数据的消息时,网友总会下意识感到惊慌,手中的智能手机似乎也变成了一枚定时炸弹,指不定手机屏幕背后其实就有一双眼睛在一眨不眨的盯着你,这感觉似乎比起恐怖片还要惊悚。但实际上APP真的能做到如此神通广大吗?或者换一种问法,既然这些APP已经如此神奇,为什么这些不法分子不干脆找上福布斯排名前几名的富豪呢?
 

其实仔细探寻APP窃取用户数据的“神奇操作”,不难发现,所谓“升降式摄像头成流氓软件鉴定器”的背后,本质上是当时vivo nex收集系统与有关APP的调试问题,导致误触摄像头弹出机制;AI换脸APP虽然用户条例写得霸道,但这些条款并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后续也很快更改了用户协议内容;而至前文提及神乎其技的“隐形App”,其实也并非无端空降,通过警方的调查发现,其中一位受害人手机中的APP是其妻子从网上以999元的价格购买,并俏俏安装到了丈夫的手机上。
 

换句话说,APP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并非如有些网友想象的那般防不胜防,很多时候数据的泄露源自用户缺乏相应防范意识。站在用户的立场,我们还是需要强调规范下载、注册,以及使用。此前人民日报也曾向网友宣传如何避免恶意软件,最为重要的几点则包括选择正规下载渠道、安装前后注意观察APP评价和内容、慎重安装“破解版”的App、注意“应用权限”、经常查看后台隐藏应用,以及推荐安卓用户安装相关安全软件等等。
  • 用户的规范使用还不够,相关监督还需加强

 
但是网友的自我规范始终是有限的,事实上不少APP同样存在滥用“权限”的问题,并且在安卓系统机型上尤其明显,用户一旦拒绝给予权限,这类APP动辄将脸孔板上不再提供任何服务,甚至都不给打开使用的机会。而且这种问题还不仅仅发生在小众或冷门APP上,举例来说,新华社就曾报道称“电信营业厅”这款APP向用户主张了70项子权限,一旦“禁止”授予相应权限,将会造成其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去年10月,上海网信办对本地最常用的23个APP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等相关权限申请情况开展抽查。最终结果显示,这23个APP累计共申请864项权限,其中“合理”权限444项仅占比51.4%,“不合理”权限264项占比30.6%,“合理但存在风险”权限156项,占比18%。
 
遇上这种情况,显然就不是用户“谨慎使用”能解决的问题了。好在从今年春天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安全评估,并出台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将专项治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以及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正经”APP索要用户权限也势必将会收敛不少,那么接下来就是用户自身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常识,切勿随意在官方及应用商店之外,乱下并使用不明来源的APP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舍弃VR选择AR,苹果的如意算盘妙在何处

对于苹果来说,AR显然比起VR有着更多的优势。

开启流畅新时代,一加7T视频评测

一加旗下变化最大的一款“T”后缀机型,表现也同样更为出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