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求破圈扩列的平台,或会让老用户“错付”了

 三易生活 2021-01-15
日前,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出现了一场奇妙的battle,两位头部主播辛巴与散打哥,为了“快手一哥”的称谓相互叫板。不过要细究起来,这场争执并不是由双方直接挑起,而是源于百万级主播潇天敖在专场直播中喊话散打哥,后因违规被平台封禁五天;而散打哥在微博发声表示“处罚太轻”,随后潇天敖的封禁日期被延长至15天,辛巴则随后在专场直播中指责散打哥,并进而引发这场“快手一哥”之争。
 

有趣的是,这场两大主播的之间的矛盾,很快衍生成双方“势力”的相互挤兑,两位主播名下的“徒弟们”纷纷参与。以至于在4月24日,辛巴和散打哥接连宣布暂时退网之后,风波依然没有平息。5月2日,快手主播“时大漂亮”的快手号中发布一则直播预热短片,结尾自称是“辛选爱徒,替父出征”。

  • 21世纪的“替父出征”,源自快手独特的主播文化


在短视频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上看到“替(师)父出征”这样的口号,难免有种微妙的错位感,而这种“师徒”关系,也算是快手这一平台的特有风格了。通常来说,一些新人主播会选择名气比较大的主播“拜师”,从而拿到“XXX之徒”的名号,背靠大主播的影响力以及师父的提携和经验传授,从而更快实现冷启动。
 

主播们一口一个“我师父XX”和“XXX我徒弟”,听上去也颇有些江湖气,但这种由利益牵动的师徒关系,本质上其实更像我们常说的“夫妻店”或家族企业。这种商业模式往往是铁板一块的利益共同体,每个个体之间相互绑定相当紧密。这种模式在起步阶段效果非常明显,成本低效率高且一致对外,使得很多时候内部成员的积极性是雇佣制的员工难以比拟的。
 

但这种更加原始的师徒模式和家族企业模式,也有着相似的问题。夫妻店与家族企业可能会在后续造成更多领导层的矛盾,而在师徒关系中也可能由于后续分支的扩散。造成决策人不明等问题。另一方面,铁板一块的关系也迫使本来没有产生正面冲突的团队其他成员必须表态,从而将原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衍生至集体对集体,就好像影视作品中,陈浩南在东升丢了面子,整个洪兴就必须抱团反扑一样。

  • “讲义气”的定时炸弹,可能是商业化的快手最不需要的东西


站在平台管理的角度来看,以“师徒”名义维持的主播关系,始终会是一颗定时炸弹。伴随着辛巴对快手公然挑衅:“我希望你们能把眼睛擦亮一点……”,外界无疑也有理由相信,平台已经越来越难对这种庞大的师徒群体进行约束,自然也就难以判断这颗定时炸弹会在什么时候爆炸。
 

所以快手在近年来,也意图在平台中引入商业模式更加现代化的媒体及MCN机构。以快手流量极大的美食区为代表,早在去年9月快手方面就曾表示,要推出的媒体号计划,在未来一年将助力至少1000个媒体号实现私域流量变现,100个百万粉丝级优质媒体号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并在100个城市推动100个媒体号开展直播、电商或知识付费等业务。
 

与此同时,对于新加盟的MCN机构,快手也在不断强调规范化与门槛化。比如快手直播对入驻公会的资历提出的要求,就包括具备相关公司资质,优秀的营收能力、良好的运营能力,以及优质的主播资源。而快手所做的这一切,都可能是为了尽可能引进更多运营理念现代化、商业逻辑更理性的机构,来代替平台上充斥的复杂而混乱的“师徒”关系群体。

  • 寻求转型的不止快手,知乎也难逃过往的阴影


从一定程度来说,快手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少不了“师父”们当初的努力,也少不了忠诚的“徒弟”们所带来粘性,但现在平台最大的危机,也变成了这些“师徒”。这一案例放大了来说,其实就是平台前期口碑、内容、用户的积累,在后续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反而成为阻碍。事实上,在这一方面有着相似经历的平台并不少,与快手看上去截然相反的知乎,其实也曾陷入过相同的矛盾中。


2011年上线的知乎,当初用的还是论坛模式,定位为用户之间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的问答社区。最初知乎其实并不够开放,但这反而成为平台的优势,因为平台上出现很多质量颇高的内容,并且由于注册并不算容易,久而久之在活跃用户逐渐被网友称之为“知乎大神”,也带动了其在当时的中众多论坛中脱颖而出,甚至直到现在也仍在发挥影响。
 

不过这样一个小而精的论坛显然并不是能令运营者满意的知乎,尤其是在盈利方面。2013年3月知乎开放注册,仅用不到一年时间,用户量就从40万飙升至400万,而到了2017年9月,个人注册用户总数更是超过1亿,旋即官方开放了机构号的注册,使得平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又收获了1亿多新增用户。但是随着新增用户的加入,平台内容逐渐从“分享知识、经验”的初衷走偏。
 

形象上出现偏差的知乎,目前在商业化变现的道路上依然难以摆脱过去形象的影子。“好物推荐”、“LIVE”、“直播”、“盐选专栏”……每一项新功能的推出,都牢牢的与“品质推荐”或“知识付费”绑定,这些需要面对用户提供足够说服力的服务,对平台的新人称不上友好,老用户则感慨于平台“变心”,而难以积极地响应。

  • 破圈扩列的成功案例,则是靠ACG起家的B站


相对于正在努力打破师徒关系网的快手,以及在转型道路上显得尴尬的知乎,凭借着ACG内容起家的B站,却无疑是互联网平台中较为成功的案例。
 
虽然是靠着ACG内容起家,而且上市招股书中显示大量收入来源与一款《Fate》系列衍生手游有关,但近年来B站一直走在“出圈”的道路上。在其首页的内容分区中不难看到,ACG内容以外的分类已经越来越多,且新上传内容的热度丝毫不输ACG分区,生活、时尚、影视、数码、娱乐这些典型的“非ACG”内容,也长期维持在“999+”的内容更新状态。
 

从B站此前发布的百大UP主名单来看,守在单个分区的UP主也已经越来越少,传统动画区与游戏区等UP主近年来也纷纷朝着“生活区”跨圈。当然,B站内容转型最为明显的表象,无疑在于其近日出品的宣传视频《后浪》,其中能与ACG内容能扯上关系的,仅仅只有少数几个一闪而过的画面。
 

而如今的B站早已不是那个聚焦ACG内容,以供“二次元”相互讨论的网站。在UP主@不科学 整理数据制作的视频中显示,番剧区的播放量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遥遥领先其他分区,直到2014年6月被游戏区超过。而当数据截至2018年4月26日,各分区总播放量排名从高到低则为,游戏区、生活区、娱乐区、影视区、番剧区。“二次元份额变少,更多新用户进入”,也逐渐成为外界评价B站近年动向的一句总结。
 

诚然,“扩列”之后的B站,必然迎来更为丰富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其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也好,用于后期变现的流量来源也好,显然也都能获得极大的拓展。这无疑也是所有想要“破圈”的平台行动的根本动力之一,尽管对于运营者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原先因ACG内容投身B站的用户,以及那些在最开始陪伴平台成长的用户,在这场商业化的浪潮中,则或许就免不了有所失望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高通骁龙875曝光,DPU与VPU“亮相”的意义何在

对于爆料中出现的DPU与VPU,可能是高通方面又将带来新的改变。

董阿姨现身说法,做了一场名为“直播带货”的实验

董阿姨的两次直播带货,或许也揭示了这一领域的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