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1-01-15

《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两位中国经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对于其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和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力,配合人物刻画和曲折情节,遂成不朽之作!

洞察力(insight)是指深入理解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们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

狭义而言,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最简单就是做到察言,观色。

从广义角度来看,洞察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商业社会想谋求发展,必须要有极强的发现新兴事物、发现现有事物发展方向的个人能力,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之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而那些在思想上极其顽固的人,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新事物,习惯待在舒适区,洞察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还经常在一旁指指点点,减缓解决问题的速度,把问题无限期往后拖延。

待在舒适区的人跟喜欢创新的人区别在哪里?

在于他们是否能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待在舒适区的人疏于做出任何改变,懒于跳出原来的视角去思考,看不清未来的前进道路。

喜欢创新的人,时刻都在预判,做一些准备性工作,策划合适的解决方案,为了能在风口来临前,不断对自我意识、相关产品进行更新迭代。

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创新型的人会抓住工作上的痛处深入分析,把事物的本质抽离出来,深入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让路越走越宽,而不是陷进旧思路的泥潭。

当我们分析过往大量的案例,做出深刻的思考和判断,就会在工作中持续精进,长此以往,我们渐渐能预测出未来大致发展趋势,洞察事物的能力也将日趋增强。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洞察力是发现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即看清事物的本质。一个人能持着敏锐的目光,拥有独特的商业嗅觉,捕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有勇气积极争取。抓获了机遇后,能利用好手里的资源与人脉,汲取其中的养分,不断让自己的实力提升一个层次。

洞察力如此重要,我们怎么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首先要有四个基本条件:

1、要通过个性化科学营养食疗提高智力水平,基本智力水平是决定洞察力的前提条件^_^

2、学习、研究一点儿哲学/通识。哲学是研究真理的科学,哲学素养高,看问题入木三分,不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很多地区通识教育亟待加强和提高。

3、见多识广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4、必须有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不会有洞察。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其次,在提升个人洞察力大致列出可选择的三种路径,我们可以不断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1)利用不可忽视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困惑、矛盾以及冲突作为跳板,激发自己的洞察力。当我们遇到这些反常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有挫败感,但其实这些反常情况为新的发现创造了可能性。我们完全不必惊慌失措,反而以好奇心取而代之,对“摆动犯规”的警告加以利用。比方说,经典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其笔下训练有素的的老练侦探波洛在听取证词时,总是显得毫不生疑,这往往会让一个老练的罪犯自以为可以把侦探当作笨蛋一样糊弄。可是,侦探会踱步出门,沉思片刻,又转过身,不断质疑一个个让他困惑之处,而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往往就是关键点,罪犯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

(2)将不同想法进行融会贯通:依赖于各种想法的融会贯通,可进行意想不到的相互联系。史蒂夫.强生在其著作《好点子从哪里来?》推荐了很多激发头脑风暴的方法。正如强生所述,我们应当想办法多接触各种想法、多接触创意性认识。对于不同想法之间的意外碰撞,我们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掘,同步增加自己与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在真实的聚会场所,例如咖啡馆,也可以在虚拟的场所,例如社交网络。大力提倡群体合作和网络合作,而不是一个人埋头干。大力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群体或网络上的每一条建议,都会增加我们在无意之中触类旁通的机会,三个臭皮匠胜于诸葛亮……

(3)利用批判性思维打破僵局获得洞察。当我们身处逆境,已经被逼入绝境,需要找到办法来打破我们的思维局限,找到出路。这时候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洞察。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系统的证据分析方法,是一套对假设前提提出质疑的思考流程,它不是通过让人们列出所有的假设前提来找出薄弱点,而是有逻辑地审视所有的证据,从而决定到底要不要相信一些具体的观点。

人类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已知的,另一类是未知的。不断用许许多多的“如果”,把自己逐步引入到“第4区”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去批判、去审视、去抗挫、去反省、去推理、去归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探索意识、独立思考等终身发展的核心素质。

不断破除现有格局去探索未知世界(即“自由意志的超越”),从而突破中国传统教育所推崇维护的“格局”——恪守赢在现有格局内的思维。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真正的可实际运用的洞察力是什么呢?

通过学习、见闻等激发出来的创意洞察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此洞察力是:创意想法,或叫洞察创意点。一方面有其潜在价值,但是同时要防止出现不能有效沟通,以及没有概念理论梳理的情况。

通过在实践基础上,再通过系统思维和概念理论的梳理,再加上一定的创意的催化。如此,才是比较系统的洞察力,即系统思维、理论、实践和创意相结合的真正洞察力。

如此之洞察力才是真正深层次的洞察力。洞察力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一项可以追求的修炼,也是一种激发人类好奇心与创造动力的“魔力”。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再总体回顾一下,怎样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特洞察力呢?

基本上都必须包含四个步骤:

学习→实践→复盘→优化

你要先学习前人的经验,不管有没有真正理解,但先搭起你对这个领域认识的一个基本框架;

然后再拿你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去实践应用,在实际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取更深的体验和更透彻的理解;

不管成功还失败,只有自己主动复盘,才能彻底的将你的实践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也只有复盘,才是你从一件事情中获得经验和新知的最佳途径;

那有了新经验、新知识之后,你就要将他们与你的旧理论进行整合优化。

然后再不断的学习,不短的实践,重复的进行这些步骤,直至你的个人哲学体系越来越趋于成熟。

当我们真正具备深度洞察力的时候,我们与他人的差距也就由此拉开了,然后迭代、升级、跃迁,直至上升到人生的新高度。世上其实只有三种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

也许到了一定洞察力水平之时,你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父》里那一句经典台词,“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文末福利:

未来已来,最近两则科技消息其实也算社会新闻,从以下两则新闻你可以洞察到未来发展趋势么?^_^

第一则新闻首先跃然眼前:日本政府为应对“少子化”现象,斥资20亿日元,预计在明年使用AI技术支援全国各地的婚配事业。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难道国家帮你找对象的“玩笑话”,真的能成为现实了?日本的这项AI婚配究竟内含什么门道呢?

每一个有想法参加AI婚配的人,通常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回答上百个问题,以便架构起自己的“价值观模型”。

然后数据库中的已有资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AI将“自己的”和“他人的”进行筛选配对,用科技的方式,快速且比较准确地找到你心目中的那个TA。

第二则新闻则是与当年科技/游戏首富陈天桥以及最近大热的马斯克相关:

造出了特斯拉,发射了SpaceX载人飞船,打造了超级隧道,上天入地的埃隆·马斯克如今又想把芯片植入人类大脑。

给人的脑壳开一个“洞”,把一块硬币大小的、带有传感器的“芯片”植入进去,到底可以帮人类做什么?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一枚芯片可以让大脑和计算机有了一条通路:“它”可以实时监测你的健康、并警告你是否有心脏病发作、中风等风险;“它”可以模拟催产素、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释放,通过控制激素水平,减轻焦虑,缓解抑郁——对,抑郁症患者的福音;“它”甚至可以存储一个人的记忆。

承载脑机接口梦想蓝图的,是他在2017年成立的新公司Neuralink。遗憾的是,今年8月29日,Neuralink公司在第二次成果发布会上出来演示最新技术成果的依然不是人类,而是三只小猪——距离首次发布会过去了一年多,马斯克的脑机接口研究依然没完成临床人体实验。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曾经的中国首富陈天桥则认为,真正能带来技术突破的脑科学基础研究,不一定要打开脑壳“炸开城墙”,“我们不应该像马斯克这样造另一个外脑”。人类完全如“特洛伊木马”攻城一样,借用大脑已有的入口,例如耳、鼻、喉、眼、口等五官五感本身就是大脑已经对外有的入口,Pattie Maes教授利用“嗅觉”进行梦境控制的方式,就是通过五感进入大脑。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想要攻破城门,只需要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放在城门口。也就是说,大脑有更多类似API插件或者是USB插口,在城门口沟通接入就可以了。 首先,利用已有的城门,通过AI编辑递送的包裹本身的信息,对大脑特定区域的脑区进行干预和互动。现在MIT的教授已经可以通过AI编辑的一段特定信息给猴子看能准确地激活猴子大脑特定区域。其次,利用非侵入式(如ultrasound)或者半侵入式(通过血管倒入纳米芯片)把信号和大脑特定区域进行交互。”

洞察—通过现象看本质

这两则新闻也许正是预测人类正在进行演化的过程,也许不需要多久我们就可以复盘AI与人类之间的恩怨情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