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戏剧:理解别人,成长自己*解答学前及小学的工作坊差别|王添强教育戏剧小学老师工作坊@成都day1

 教育戏剧咖啡吧 2021-01-15
注:⚠本文为王添强绘本戏剧工作坊报道原创作品,若欲转载请回复“授权”,了解详情。未经授权,视同抄袭。
教育戏剧老师培训-初阶day1
主办: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
策划:明日艺术教育&悠贝亲子图书馆
在麻辣味氤氲的成都,开始了教育戏剧小学初阶的培训,今天来自近二十所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机构的50名老师,在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院研究院附属小学开始初阶的学习。

学习内容提要:
解析教育戏剧学前与小学初中高三阶段
*分析戏剧游戏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青蛙王子》活动分析
*CHAPTER1*
解析教育戏剧学前与小学初中高三阶段
教育戏剧老师培训
融合戏剧手法“游戏和范式”的教学法,策略就是如何使用这些游戏和范式。
初阶学会如何使用教案
对戏剧游戏和范式的初步认识、通过编写方案来了解如何使用和选择优良的方案,并了解更多的渠道获取使用戏剧游戏与方案,开启教育戏剧的学习大门。
中阶通式的戏剧游戏策略及教案的编写
高阶:
同一本书绘本或课本内容,写出不同科目的教案。
学前与小学各阶段的差别:
初阶
学前和小学的初阶差异并不大,学习的都是教育戏剧的基础内容
中阶 
学前和小学的教育戏剧中阶差异很大,因为中阶是学习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学前和小学、中学由于孩子年龄和发展的差异,活动方案的设计有很大不同,学前多事运用绘本内容,设计五天一个主题的方案,20-50分钟不等,小学和初高中是课本内容设计45-90分钟等两天或者一天的教案。
高阶
范式的深入掌握及可以运用完全不同角色处理教案。
学前和小学的高阶差异较小,都是学习如何将范式、游戏融合并将更深层次的学习。例如:用一个故事从不同科目来设计教案。 
*CHAPTER2*
分析戏剧游戏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停/动作:
指令是从简单到复杂,当孩子逐步就近学习,
游戏的规则是孩子本能遵循的,飞禽野兽,不同类的乐器,但永远有一个牌子的指令是让孩子静下来。
管好你的孩子才开始做教育戏剧,王老师曾让“175个孩子通过游戏能在15秒内从高亢的游戏回到安静状态”。 
“节奏步行”
建立起老师与孩子一个特殊的“沟通的方式”
“世界各地打招呼”
让孩子学习不同方式的交往
“抱抱好人数”
随即的让孩子跟不同朋友一起活动
“身体拼合”
大家共同扮演一种物体,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这样的戏剧游戏就没有了主角,每一个人都有公平的参与感,这就是合作。 
“身体拼合”中的教育点
游戏当学生扮演成昆虫时,有的扮演蜗牛、蜘蛛等等,这时就会出现对昆虫定义的疑问,到底什么是昆虫呢?老师就会让学生用书或者网络来查找答案, 再在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发言,最后,老师只表达学生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为什么参与、合群非常重要?
因为学校不是仅仅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知识在哪里都可以,学校是大家“一起学习的地方”,不是单方面的看到别人的强或弱,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的差异来一起合作,这才是学习真正的意义。 
*CHAPTER3*
《青蛙王子》活动分析
戏剧游戏:训练孩子让孩子拥有扮演的能力
范式:老师入戏 扮女巫讲故事,所以故事很有趣,老师出戏时可以和孩子讨论
定格画面,思路追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说什么
把见到的东西说出来,就是很重要的描述能力的发展,只有把描述的东西讲清楚才不会乱说。小学生常常会“乱说”来挑战老师的底线,所以就要通过这种范式让孩子学会直接的描述。
用“旁述默剧”来进行“童话再造”,王子是如何得罪女巫的故事,把旁白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
创新结局,找朋友,如果找到好朋友,用戏剧方法解决问题的教案learning thourgh drama,
让孩子们演出来,之后就可以把剧本写出来了。这就是香港二年级的两节课的教案。
当孩子拥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而且他的表达能力就会更强。
 
教育戏剧就是穿着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理解别人,成长自己。
教育戏剧不是要真的解决问题实际的问题,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手法,普通的教课很难做,虽然教育戏剧看起来开始用时很长,但教给孩子们的是自学能力,在孩子通过整个训练拥有了自学能力,老师可以完全留时间给孩子自我学习。
教育戏剧可能没有拿第一但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快乐与满足感。能够真正满足学习的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的经验与方法,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戏剧教师培训:主要是教师日常运用戏剧教学,较会老师写教案、上课[5阶段天]
-绘本戏剧系列工作坊:绘本戏剧活动不同领域的延伸,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偶的制作等,综合主题是没有压力、没有剧本和孩子排练儿童剧[2天/单个主题、3~6天/综合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