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第二集:“融入社会”观影笔记

 教育戏剧咖啡吧 2021-01-15

👆发现更多教育戏剧相关知识

 BBC的纪录片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北鼻异想世界》

第二集:融入社会

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后天习得还是生来就懂

 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何时明白人的观点与我们自己不同,婴儿是如何融入社会又是如何与周围人交流的,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后天习得还是生来就懂?为了知道这个答案,我们跟着来到一个刚出生一周新生婴儿的亚瑟家。

我们很早就知道,一个刚出生几个月除了睡觉就是拉粑粑的婴儿就已经可以对外界的信号做出反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婴儿的社会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神经科学家沙拉-劳埃德-福克斯(Dr.Sara Lloyd Fox),使用一个便携式大脑赛扫描仪,来分析亚瑟大脑中的活动,借此研究我们是如何开始成为能融入社会的成年人的。 

沙拉提供了两组视频,一组是机械玩具,一组是人脸,扫描数据能够揭示亚瑟在看到两组不同图象时大脑的哪个区域最为活跃,

橙色线代表着流入大脑的血液,能显示大脑活动的频繁程度。在亚瑟观看机械玩具时,橙色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表示活动不频繁,在看人脸时,橙色线呈现急剧上升的走势,说明在看人脸时,有大量的氧涌入大脑,非常明显,即使只有一周大,亚瑟的大脑对人脸的反应比玩具大得多。

颞上后区,是我们对外界事物产生反适应的区域,这个关系网能使我们与外界进行沟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也是我们能够处理复杂事物的区域,例如理解人类的情感、发现别人说谎,或者接受别人的善意。我们一出生时首先对人脸有反应,这代表着,婴儿的大脑已经建立起日后社交生活需要的联系与框架。

得到关注对于宝宝有多么重要

我们从出生起就已经开始就开始就建立关系了。当我们与外界交流时,大脑中与社交相关的区域开始迅速发育。来看看得到关注对于宝宝有多么重要。看看在没有获得关注时他们会如何反应。

心理学家艾米丽博士(Dr.Emily Jones)进行这次实验,4个月到1岁间的幼儿进行实验,首先父母会和婴儿进行互动。

然后,父母会把脸转过去,当他们把脸转回来后,他们的脸上不会带任何表情,而且两分钟内他们不会理会宝宝。

一分钟内,宝宝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伸手要抱抱、发出吵闹的声音、哭闹,使劲浑身解数想引起父母的关注,当父母依旧没有反应时,他们开始想吸引其他人的关注,当宝宝被忽视1分分钟后,他们急切的想获得关注。当父母打破沉默后宝宝终于又开心了起来。

很明显,婴儿几乎立即意识到情感联系被切断,并会快速采取修复行动。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婴儿有多想获得外界的关注,他们多么需要关注,还有在互动关系中扮演者非常积极的角色。 

我们早期建立的情感联系不仅是为了乐趣,还是未来融入社会的基础。所以带着婴儿在不同场合结交朋友和其他孩子交往,是人来在未来建立其他重要联系的基础。

虽然切断两分钟情感联系不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但长期切断情感联系,会对幼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20世纪五十年代曾有一个颇具争议的猴子幼崽试验,证实了这一说法。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热衷于研究母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妈妈的爱护孩子是否能生存下去,实验证实,婴儿与猴幼崽一样,要成为快乐与自信的人,需要亲密关系以及温暖。

分辨好坏的能力是天生的嘛?

幼儿早起与身边人建立联系对于生存而言非常重要,当我们的社交范围扩大时又会是如何呢?成人在初次见面的几秒内就会对陌生人产生最初印象,以此决定是否可信,那么我们是何时懂得做决定的呢?

心理学家娜塔亚丽-戈索博士(Dr Nathalia Gjersoe)邀请9名不超过12个月的婴儿,观看一场特别的木偶剧,来观察婴儿是否会对好与坏的行为做出判断。这部剧里有“坏人”,也有“好人”:

红圆形木偶想爬上山,但讨厌的蓝方块总会把它推下去,乐于助人的黄色三角木偶帮助他爬了上去,木偶剧结束,婴儿需要做出一个决定,会选择好的木偶?还是坏的木偶呢?

成人时时刻刻都在做出这种判断,但我们一直认为,这种本能孩子是需要学的,希望通过这个试验来观察,在大人教婴儿辨别好与坏之前,他们自己是否已经拥有这项能力。

所有的婴儿都选择了好的木偶,他们非常准确而迅速的选择了行为被认可的木偶。

剧中没有声音,没有剧情,即使还不能说话的婴儿,他们已经能开始对“对与错”的行为做出了判断。妈妈都惊诧于自己的宝宝会如此迅速的作出判断,“明显,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即使是7个月大的婴儿也毫不犹豫的选择的乐于助人的黄色木偶。“辨别好坏,或许是本能,或者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习得了。”

最初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小的婴儿应该只观察到形状和颜色,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特征确实构成了故事,婴儿也确实区分了好坏并选择了自己的喜好。

娜塔亚丽-戈索博士认为这种负责的社会技巧是从某周感觉开始的,比起“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有可能是行为被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影响了。

当看到有人被帮助,我们会感到开心,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到开心。从7个月开始,我们已经明白了:和好人在一起我们会更开心。这是学会信任他人的起点,也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的

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的,心理学家基娅拉-布尔加雷利(Chiara Bulguarelli)对16个月到24个月的宝宝进行试验,当他们认出镜子里的是自己时就有了自我意识。

16个月的宝宝还不能认出镜子中的是自己,

19个月的宝宝已经表现出拥有自我意识的迹象,但还不太确定,

21个月大的宝宝已经知道了镜子里的是自己,24个月的宝宝一看就懂了,甚至还有点介意。

幼儿的大脑发展的非常快,年龄只差几个月,但情况却大不相同。如果把自我意识比作一个洋葱,一开始我们只有最核心的一层,自出生以后与其他人和外界交流的自我意识非常小,然后以核心层为基础,自我意识一层层长出来,最终形成了我们的个性,思想以及对自己的认识。 

何时明白人的观点与我们自己不同

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刺激了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另一种能力的进步,在幼儿五岁前不会意识到他们的所感所想和其他人的不一样。如果幼儿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他们就要明白其他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些可跟自己的不一样。

多年来科学家只知道当幼儿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大概五岁所有),他们已经拥有这种技能了,但心理学教授乌塔-费里思(Professor Uta Frith)正在进行一个实验,来测试婴儿能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小的多。她准备了一碗西蓝花和一碗薯片,乌塔很明显的表现出她能喜欢西蓝花,但喜欢吃薯片的孩子们会给她吃什么呢? 

我们在讨论一种无形的东西,这是非常难做到有效检测的,一种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的状态。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看看这些15个月大的孩子们能不能理解她的喜好和他们的不一样。

14个月大的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吃的薯片给乌塔,他们还仅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到这个世界,但年长三个月,

18个月的孩子就已经能明白乌塔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他已经开始准备开始理解一个全新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此次研究表明,24个月大时,多数孩子已经学会了这种重要的社交技能,也是未来发展社交关系的基础。

共情是从几岁开始发展的呢?

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是什么呢?

同理心,这是更加复杂的社交互动,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重要的一步就是理解他人的感受,换位思考,这就是同理心的意义。

科学家认为:同理心是分阶段发展的,首先同理心与他人的情绪有关,我们要学会用一种富有同情心的方式作出回应,但这需要时间。

最近密西根大学的一个研究表明,年轻人展现同理心得情况趋于减少,了解幼儿发展同理心的方式能扭转这个趋势吗?剑桥大学的加布里埃-麦格(Gabrielle McHanrg)想测试一下婴儿是否会对别人的痛苦有反应,他们又是否会伸出援手?

传统感念认为,幼儿在两岁之前不会有任何回应,到底共情是从几岁开始发展的呢?今天所有参与实验的幼儿都在两岁一下,加布里埃把一个栩栩如生的玩具宝宝留在摇篮里,并播放宝宝的哭声,她想17个月大的宝宝,当娃娃难过时她会怎么做。

17个月费莉希蒂马上对哭声做出来反应,脸上的表情也随即发生了变化,马上看向妈妈寻求安慰,这就是同理心得初始阶段,她马上对情况做出反应, 但还不知道应对这种感觉的正确方法。 

可以看出,共情是非常复杂的情感,不单指辨认他人的感受还包括下一步如何应对,意识到通常会有一些列动作与之相关联。

 18个月的艾尔西也不喜欢婴儿的哭声,向妈妈寻求帮助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意味着她思维巨大的转变。一开始她可能会感到烦恼,他能采取下一步行动,决定用行动来缓解宝宝的烦恼,能分清烦恼的不是她,而是娃娃。

21个月大的李奥纳多,不仅意识到了娃娃的问题,在妈妈没有插手的情况下,他想到了安慰娃娃的方法,给宝宝奶瓶、给宝宝玩具,甚至拿下改在宝宝身上的衣服,他明显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而且还想出了应对的策略。

实验表明,即使不到两岁的幼儿也是同理心的,而两岁以前孩子的表现解释了发展这种技能的关键:共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但要对他做出反应,则需要在社会中学习,是父母以及生命中遇到的其他人为我们塑造的。当孩子看到一件事,他们的感觉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但因为成长过程不一样他们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婴儿就像海绵,看到什么就学什么。不管理父母找照顾兄弟姐妹,还是亲人在街边帮助他们,这些都增加了他们做出反应的可能性。

共情感对于婴儿未来发展各种关系时都非常重要,所以父母及监护人要特别注意教育的方式,让他们以最好的方式成长,让他们日后能有强烈的共情感。

你可能喜欢

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第一集:成为你


教育戏剧咖啡吧

教育戏剧教案|国际儿童艺术节|儿童剧资讯|育儿视频分享

公号内容版权归教育戏剧咖啡吧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我们 cicily1023@163.com

喜欢的话,点下👇“好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