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zzm1008图书馆 2021-01-15
旅途中的风情与文化

配乐 《暗香古琴》

  4月16日中午抵达绍兴。

      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火车站广场中央为鲁迅雕像, 右侧为大禹、王羲之雕像, 左侧为勾践、陆游雕像。向人们昭示着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

  当日下午于沈园旁安顿好住处,立即前往一条马路之隔的鲁迅故里参观。

  鲁迅祖居对面的四个大字很醒目:民族脊梁。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祖居,也称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鲁迅故居,也称周家新台门。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曾居住的房间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即菜园。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

  三味书屋---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塾师寿镜吾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左上角为鲁迅的座位。

        “三味书屋”匾额下两边有抱对,“至乐无声为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均为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三味之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ai 肉、酱)。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位于鲁迅故里(鲁迅路 )尽头的咸亨酒店,孔乙己的雕像仿佛作为最好的招牌立于酒店门前。

  酒店内客人不多,墙上挂有“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的字幅。

  酒店的菜品也一如鲁迅笔下所描写的,茴香豆是不可缺少的。

  秋瑾故居。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卧房

 秋瑾卧房中秋瑾塑像

  秋瑾故居后花园的悲秋厅

  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

  古轩亭口对面的秋瑾纪念碑坐落于马路中央

  纪念碑的后面是秋瑾的乳白色雕像,后面的墙上书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

  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与第三任妻子周峻

  周恩来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

  童年周恩来

  周敦颐被绍兴宝祐桥周氏尊为始祖,周恩来是绍兴宝祐桥周氏的后代。元中期周敦颐后人周茂定居于今绍兴柯山之南,宝祐桥周氏奉其为一世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周茂曾孙周庆迁居宝祐桥河沿永昌坊。清康熙三十七(1698)年,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特给“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一方志贺,故又称“百岁堂”。周氏家族历史悠久,历代出过不少名人,为家族增添了许多光彩。

  贺秘监祠位于周恩来祖居西侧,系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行馆,现为纪念诗人的场所。始建于唐代,宋代、明代都进行过多次重建,最近一次2001年重修,是绍兴市唯一一处仿唐建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大善塔,原建于大善寺内,故名。今寺毁塔存。塔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年),屡兴屡废。今塔重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重修。1957年局部整修,仅存砖砌部分。

  绍兴仓桥直街全长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越王台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府山)东南麓,状如城楼,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据记载《越绝书》:“越王台规模宏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后来屡建屡毁。1939年被日机炸毁,1981重修,塔基石砖为宋代遗物。抵达时已闭馆,于围墙外拍摄。

  文种墓位于府山东北隅,文种,字少禽,春秋末期恭州白沙苟州人,幼年随父经商沿江而下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文种自持灭吴后有功,不听范蠡劝说,仍留在勾践身旁为官,终遭勾践猜忌,被赐剑自刎而亡,葬于府山。

  飞翼楼建于公元前490年,系勾践命范蠡所建,其用意在“以压强吴”,并作军事瞭望用。

  蓬莱阁系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鏐所建,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都曾来到吴越王宫,登上蓬莱阁,寄情抒怀。如秦观的一首七律诗末句云:“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能相容。”最著名的还是宋代文化名人王十朋的《蓬莱阁赋》,曾与《黄鹤楼记》、《滕王阁赋》齐名。



  绍兴柯桥区信心村古纤道。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它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它卧伏于西兴运河,是萧绍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堪称江南水乡一绝。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是背纤人行走的道路。

  唐代中叶以后,绍兴的瓷器、丝绸、茶叶、黄酒成为大宗商品被大量运销外地,陆上交通运输已不能适应需要。纤道就是在急切需要发展水路运输的情况下,于唐元和年间开始砌筑的。1000多年来,无数肩背纤绳的劳动人民在这条纤道上步履艰难地拉着船只行进,为发展绍兴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宁波段的古纤道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萧山段也仅残存三公里长,绍兴柯桥一带的古纤道是至今还保留的一段。1988年,古纤道作为文物建筑中的孤例,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描写了古纤道上停满乌篷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

      古纤道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此图片网络下载)。


  2017年4月摄于绍兴,相关历史、古迹文字参考网络。欢迎光临!祝您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