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末期丁云鹏三十七幅绘画赏析

 听月工作室 2021-01-15

       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这里我们介绍丁云鹏绘画作品。

丁云鹏(1547~1628尚在)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工书法,学钟繇、王羲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设色学钱选。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兼工山水、花卉。中年用笔细秀,略近文征明、仇英画法,晚年风格朴厚苍劲,自成一家。 供奉内廷十余年。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万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启元年(1621)作伙溪渔隐图。

丁云鹏是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工给的笔法高古文雅。他最擅长的是佛教题材,佛祖、菩萨、罗汉在他笔下既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

传世作品有《菩萨授经图》、《秋景山水图》、《冯媛挡熊图卷》、《三教图》、《树下人物图》、《白描罗汉图》、《释迦牟尼图轴》、《葛洪移居图轴》、《红衣罗汉图》、《达摩面壁图》、《洗象图》、《五相观音图》、《十八罗汉图卷》、《扫象图轴》、《云山图轴》、《白马驮经图》、《六祖像图》、《煮茶图》、《玉川煮茶图》、《秋林书屋图》、《观音图》、《桃花源图》、《浔阳饯别图》、《少陵秋兴图》、《漉酒图》、《狮蛮图》、《庐山高》、《松泉清音图》、《桐荫读经图》、《洛神图》、《松荫读经图》、《秋水山景图》、《三教合流图》、《竹林观音图》、《长眉尊者漉身图》、《松巅函虚》、《画应真像》等。《另外,《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中之图绘大半出其手笔。

明代末期丁云鹏《菩萨授经图》赏析

  《菩萨授经图》水墨纸本,纵141厘米横68厘米,1606年作。

此图所绘内容为:观世音菩萨授经的故事,此品自隋迄宋,历代都有,最早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第303窟人字披的《普门品》上,以描绘得十分详尽,从“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姿态安详”一表现观世音菩萨授经的全部过程。自明朝起此种绘法巳发生巨大的改变,此品的画法巳在法华会的二边,此画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局部,在观音菩萨的周围则只画众多信徒向观世音求真经的场面。

画中所作人物以线描为主,所用之线、深得用笔三味,落笔稳,压力大,速度快,恰如苏轼咏吴道子作画诗中所说“当其下手风而快,笔所未到气以吞”正是这种高难度的技巧和磅礡的气势,赋予作品以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画面飞动的艺术效果。这里要指出的是,丁云鹏所作的白描法,多用折芦描和铁线描,这得力于他的版画创作,当时丁云鹏为新兴的版画创作作了很多的描图,并亲自创作,丰富和提升了他的白描水平,是同时代画家不能比拟的。所绘观音神情静穆,罗汉俯首友颐,眼视空茫,授经人则凝神默想,内心的澄清和画面的宁谧统一于形象之中。侍婢们较为活跃的姿态和不同的表情。对比观音的严穆,突出了主题。

此图曾被晚清收藏家王孝禹收藏,左下角有“王孝禹收藏记”。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作孝玉)辛亥(1911)后,以字行,四川铜梁人,李浚之在《清画家诗史》中称“由举人官江苏道员,曾为二江总督的幕僚,工篆,尤善隶书,得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诸家之长,兼工篆刻,亦善山水,所作山水苍浑秀润,能诗,精鉴别,富收藏,以金石书法闻名于世人。”

明代末期丁云鹏《秋景山水图》赏析

  《秋景山水图》绢本设色,纵63.5厘米,横27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天高气爽,万木红绿相问,高人曳杖桥头赏景。远山毕现,屋舍掩藏。山水相环,景致宜人。该图取法董巨,用笔凝重圆润,有别于丁氏的平常面目。画中石法、树法浑厚拙重,别有一种韵味。整幅作品变化多样而基调统一,敷色轻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气扑人眉宇,进一步加强了画面闲和严静幽雅的气氛。

明代末期丁云鹏《冯媛挡熊图卷》赏析

  


《冯媛挡熊图卷》纸本设色, 纵32.6厘米,横148.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按题可知,此图作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此图以翠竹、梧桐、椿树、湖石为背景,表现了冯媛挡熊的故事场景。据《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记载,汉建昭中,元帝率左右随从,于后宫观斗兽。突然有熊逸出圈,攀栏欲上殿,冯婕妤冲上前挡熊而立,保护元帝免遭伤害。后世多以冯媛挡熊的典故赞扬女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精神。

本幅款署:“万历癸未春丁云鹏写。”下钤“南羽”朱方印。引首有吴元满篆书“冯媛当熊”四字,尾纸有吴时尧、施于民题跋。

明代末期丁云鹏《三教图》赏析

  

《三教图》图轴,纸本,设色,纵115.6cm,横55.7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左下款署“善男子丁云鹏敬写”。钤“丁云鹏印”“南羽氏”。画上有陈继儒题记。

此图画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画中三位智慧长者面目严肃,神情专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老子道貌岸然,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明代,随着儒、道、释三教的融合,宗教题材的绘画也随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此画中的宗教人物与作为供养的神仙不同,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画法上,运用“高古游丝描”,细劲而“笔力伟然”,既有古朴之感,又具有时代气息。设色古妍冷隽,尤其是人物服饰的红色、兰色与赭色,赋色沉稳和谐。山石树木勾勒添色,取法文徵明,小青绿设色,文静典雅,营造了一种静谧清淡的意境,引人入胜。

明代末期丁云鹏《树下人物图》赏析

  

《树下人物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46厘米, 横75.5厘米,(日)私人藏。

图中黄衣童子执扇炊茶,青衣居士闲数念珠。石布青苔,地生茵草,湖石清凉,碧树成荫。树石巧妙地环绕成回字型构图,以其深浓繁细烘托淡雅洗练的人物,使后者成为观者瞩目的中心。全幅造型、用笔谨劲细秀,设色典丽清雅。

明代末期丁云鹏《白描罗汉图》赏析

  

《白描罗汉图》手卷 水墨纸本 纵32厘米横665厘米。

钤印:云鹏题识:南羽丁云鹏敬绘鉴藏印:古之人人之古;春水船;白云山樵;吴大;汪士元审定印;观海者难为水;晓夫;存存道者;戴信之鉴真印注:清代装裱。

  

明代末期丁云鹏《释迦牟尼图轴》赏析

  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 纸本设色 140.7×58cm 天津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图》是丁云鹏佛像代表作。作品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山崖之间面壁沉思悟道的情景。画面以青绿山水的画法绘制环境,长松刻画细腻,白衣人物在山石的青绿之间格外突出。款署:“甲辰春暮佛弟子丁云鹏敬写。”钤“丁云鹏印”朱文、“南羽氏”白文印。“甲辰”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画家时年57岁,此时正是丁云鹏的佛像画的创作高潮期。

明代末期丁云鹏《葛洪移居图轴》赏析

  丁云鹏《葛洪移居图轴》,设色纸本,纵49厘米,横29.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

图中画一人骑牛方度桥。一仆导前。一僮担琴书后从。一犬随之。一妪控牛缘山崖行。一妇抱婴儿坐牛背上。林木蓊翳,云山鲜明,层崖之间,微露茅屋。钤‘丁云鹏印’、‘南羽’二印。

明代末期丁云鹏《红衣罗汉图》赏析

  明 丁云鹏 红衣罗汉图 南京十竹斋2015春拍 成交价134.4万元

丁云鹏是仇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以画人物、佛道最负盛名,尤善白描。其白描线条酷似李公麟,细劲而有力,飘逸而行止如意。设色学钱选,淡雅而清丽。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取法文征明、仇英:晚年变其为粗劲苍厚,自成一家。丁云鹏与董其昌、詹景凤等人交友。在明末人物画中,丁云鹏和陈洪绶、崔子忠合称为三家。他的影响在清代胡敬的《国朝画院记》中写到:“明丁云鹏道释像,其法本宋人,与粱唐壁画之以奇诡善能者流派自别。”

款识:万历戊子三月望日,佛弟子丁云鹏熏沐谨写。

明代末期丁云鹏《达摩面壁图》赏析

  明 丁云鹏 《达摩面壁图》西泠印社2006秋拍 成交价225.5万元。

此图作于其六十一岁时,正是由细入粗风格转型已臻成熟的作品。写达摩面壁,虬髯满面,眉目间有刚毅自信之色,衣纹则顿挫有力,与四周圆转的石骨适成对比,将人物的个性,在一片静穆沉厚的灰色调中凸现了出来。这种冷灰的墨色,不易取巧,难邀俗赏,但却深沉古雅,不只是本画内容的需要,更是作为文人画家的丁云鹏对艺术品位的追求,很雅、很静、很厚,读之可暂忘尘世,心境空明。

明代末期丁云鹏《洗象图》赏析

  《洗象图》作者:丁云鹏,创作年代:1588,规格:纵132厘米横34.2厘米,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此作在窄长的竖形构图中,巧妙的安排了“童子洗象”场景,通过色彩的呼应、动作及神情的暗示性指向,将上下的山石、树木与中段的洗象、旁观有机地连缀起来,整个画面疏朗、明洁,透出高古静穆的气息。其中,人物与大象均以细谨线描精工勾勒,毫发毕生,且能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质感运用相应描法,各尽其态,尤以旁观菩萨(习惯上大家以其为文殊菩萨,但也有可能是普贤菩萨,因大象为普贤坐骑,待考)与天王最为精彩。菩萨线描轻柔飘动、婉转有致,天王线描则紧劲古健,辅以赋色分块,姿态上一雍容舒展、一威武警立;画面山石树木等配景则以略粗之笔勾写,浅淡青绿设色远追钱选,勾写形态取法文徵明,但不取其细而取其粗,在装饰造型中更显古拙。 以“扫象(洗象)”为主题的作品在晚明颇为流行,但其图像来源与依据,以及流行的原因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晚明有记载指出,“扫象”一题是在玩弄暧昧的双关语游戏:“扫象”意即“洗象”,但同时也有“扫相”之意。此类画题曾有几个版本归属于钱选名下,在丁氏传世作品中,也有数幅此类作品,作于1588年的《扫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与本幅较为接近,只是人物更为众多,洗象与旁观场景相对集中,相比之下,本幅作品更为文秀古雅,凸现丁氏白描功力之精湛,难怪董其昌赠“毫生馆”印章誉之。

明代末期丁云鹏《五相观音图》赏析

  《五相观音图》纸本设色,纵28.58厘米横561.34厘米,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画家画出了观音的五种相貌,但都是高髻白衣,面相慈善,或坐,或立,或手执花篮,都为委婉女子形象,但最后一相画家笔下的观音是位苍老严肃、身著白衣的妇人,其坐在靠海的山岩中静心修佛。丁云鹏 ,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与董其昌、詹景凤等交往甚深,故多幅画作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

明代末期画家丁云鹏《十八罗汉图卷》赏析

  明代画家丁云鹏《明丁云鹏十八罗汉图卷》该幅28.9x372.3公分;隔水一 13.5公分;裱绫一 18.8公分;裱绫二 18.6公分;隔水二 13.5公分是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画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幅白描画十八罗汉,手中分持柱杖、念珠、如意、麈尾、金刚铃等,或行或坐。人物形貌有别,姿势各殊,生动自然。衣纹细劲流畅,并略施墨染,表现立体感。面目轮廓、须眉发丝,用笔纤细如缕,柔韧有力。由此观之,丁氏之作诚如画史所言,“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

明代末期丁云鹏《扫象图轴》赏析

  丁云鹏《扫象图轴》,明代,纸本设色,纵140.8厘米,横46.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弯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扫象,其侧有一菩萨倚坐而观。‘象’、‘相’同音,‘扫象’即‘扫相’,意指破除对一切名相的执着。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锋画成,衣纹线条遒劲,有若行云流水,畅达流利。眉须毫发丝丝入微,极其工细。这种笔法虽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着色,独树一帜。背景树干虬曲,点叶繁密,设色秀润清雅,凡此种种皆见文派影响。此帧绘于万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四十二岁。

此轴学米,非丁云鹏擅长之功。按照丁云鹏自己的说法,做

明代末期丁云鹏《云山图轴》赏析

 

  丁云鹏《云山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此画是由于1607年见到董其昌《拟小米云山》图时偶得。此画左侧有董其昌这年九月题跋,对其技法多有赞赏。

此画的罕见之处在于丁云鹏与董其昌的技术交流并在同幅作品中出现,也同时表明董其昌的影响力其时很为深远。

明代末期丁云鹏《白马驮经图》赏析

  《白马驮经图》1625年时年80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款识:乙丑秋日奉 佛弟子丁云鹏拜写

《白马驮经图》是指汉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两年后,天竺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至中国。此图即绘白马驮经的故事。本幅作于天启乙丑年(1625),是丁云鹏80虚岁之精心杰作。大体而言,丁氏晚年的道释画多以水墨为之,用笔粗放,而此图则用设色细笔作画,又回归至其早年的绘画风格。然细审此作,发现树干平直少弯曲,几层浓淡墨来渲染明暗的质感。画叶写意,仅用淡墨青绿层层点染八字爪型的树叶。人物描写高古脸型瘦削,肢体很是强壮的肌肉男;衣纹的线条遒劲简古,很有装饰的味道。全作一变早期的精工为疏简,极具才气的逸致

此画人物描画细致,栩栩余生,观者有如身临其境,仿佛随画回溯到历史长廊,感受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图中“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多处印款亦是锦上添彩,不可多得。此作为丁氏晚年作品,脱去早年之繁细作风,而趋疏简清逸之画境。

明代末期丁云鹏《六祖像图》赏析

  《六祖像图轴》是中国明代画家丁云鹏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纸本设色,幅面127×60厘米,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丁氏擅画佛像,此图所绘的是禅宗六祖惠能在树下颂经说法的情形。他的面前有三僧或站或立似在辩论经义。图右有董其昌以六祖跋语为题,钤"董其昌"印。

《六祖像图轴》造型古雅,墨色沉稳,点苔布线,纯以笔胜,应是丁云鹏的传世作品。

明代末期丁云鹏《煮茶图》赏析

  《煮茶图》,纸本设色,纵140.5厘米,横57.6厘米,藏无锡市博物馆。此图右上绘一株玉兰树,花朵灼灼,繁而不乱。中部有一太湖石,玲珑剔透。湖石旁边点缀着红花绿草,艳丽雅致。中间设一榻,榻边置一竹炉,炉上茶瓶正在煮水。卢仝安坐榻上,双手置膝,静待候汤。榻旁有一赤脚红衣老婢,双手端果盘走来。榻前石几上有茶罐、茶壶、托盏、书籍、古玩、山石盆景等,右侧有一长须男仆正蹲地从缸中取水。全幅非常详尽地描绘了煮茶情景。人物面容平和,须发毕具,线条细劲,敷色自然。器物比例适当,描绘细致。画面人物神态生动,气氛宁静幽雅。

明代末期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赏析

  《玉川煮茶图》,纸本设色,纵137.3厘米,横64.4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左上角有丁云鹏自题的款识:“玉川煮茶图。壬子冬日为逊之先生写于虎丘僧寮。”可知此图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在苏州虎丘僧寮为“王时敏”所画。清代曹寅有题画诗云:“风流玉川子,磊落月蚀诗。想见煮茶处,颀然麾扇时。风泉逐俯仰,蕉竹映参差。兴致黄农上,僮奴若个知。”内容与《煮茶图》大致一样,但场景有所变化。湖石后面增加几竿修竹,一旁的芭蕉树上绽放数朵红花,使整个画面增添绚丽色彩,充满勃勃生机。画中卢仝神态安详地闲坐于青石上,背依蕉林修篁,头戴发巾,身着素袍,手执羽扇,正聚精会神地凝视着置于座前树墩上的茶炉,仿佛在静谧中可听到水的沸声。身后蕉叶铺石,上置汤壶、茶壶、茶罐、茶盏等。右边一长须男仆持壶而行,似是汲泉而来。左边一赤脚老婢,双手捧果盘而来。

两幅画均以卢仝煮茶故事为题材,但所表现的已非唐代煎茶,而是明代的泡茶。

明代末期丁云鹏《秋林书屋图》赏析

  《秋林书屋图》1578年 时年32岁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青年时期就以人物画而享誉乡里,尤其刻画人物肖像而为乡人所赞许。徽州一位盐商慕名欲请丁云鹏画一幅肖像,特地备好酒席上等宽待,宴席上丁云鹏佯装爱搭不搭的那种。数十日后这位商贾再次登门拜访,丁云鹏取出这位商贾的真容画像,惟妙惟肖,令求画者叹服不已。旋即传播徽州,闻名遐迩,润格求画者络绎不绝。

已知此件为丁云鹏署明年款的最早作品,且为山水画;同样年仅32岁的丁云鹏,山水画也是非常杰出优秀的。从此作近景的坡石水岸、灵石茅屋、几簇修长的杂树草丛以及两高士对坐茗茶阔论天下;到中景的瓦屋围栏、木质拱桥、数枝修篁嫩竹和罗汉床上的几轴书画;再到远景的一泓飞泉、远山如黛和苍茫天空的疏白,都充分展示出丁云鹏对这种巨嶂山水绘画时的驾驭能力。尤其对杂树和景物的层次穿插和色彩的对应反差以及山势山体的水墨皴擦和点苔处理能力,都是非常娴熟的。说明了在恩师詹景凤的指导下,在山水巨嶂的处理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从目前已知存世詹景凤的作品中,正是其最缺少的。

款识:万历戊寅秋日呈星楼先生丁云鹏,钤印:南羽(白)丁云鹏印(白)。

明代末期丁云鹏《观音图》赏析

  《观音图》1582年时年36岁现藏辽宁博物馆

《观音图》为白色素衣观音大士正端坐于褐底青石之上,双目下垂、朱唇轻启,似有俯览世间万物百态之势,身边左手置一净水梅瓶,并插新篁数枝。整幅画面气韵素雅超逸、一片静谧、天机造化、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此幅作品证实了丁云鹏在36岁之时,极有高深的文化艺术和美学修养、儒释的虔诚心态、恬淡无欲的心境,以及不断寻求“以心写物”的艺术探索和追求。

从画面的构图看,打破常规绘画的繁复丰富,一改简逸风格。观音大士居画面中部,上下留白天地开阔,形成突出中心思想的画面,显示出观音大士身居瑶池仙境、清修冥思的情境。其次打坐青岩的冷暖色彩相对应、用笔纤细秀润,近于吴门仇英的画法。而面部刻画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造型舒朗秀润、气宇肃穆庄严、设色淡雅质朴,体现了晚明文人绘画注重表现个性的表现,将深奥的佛学文化浅俗易懂融入了几分世俗的生活气息,虽寥寥数笔,却表现出丁云鹏“以心写物”来描写观音大士的生动形象。清姜绍书《无声诗史》中所言:“丁云鹏画大士罗汉,功力靓深,神采焕发,展对间恍然身入维摩室中,与诸佛对话,眉睫孔皆动”。

款识:万历壬午春暮善男子 丁云鹏拜写。钤印:南羽(白)蕉露馆(白)。

明代末期丁云鹏《桃花源图》赏析


《桃花源图》1582年时年36岁,现藏上海博物院。

款识:壬午春日为纯吾尊叔写云鹏

钤印:南羽(朱)

此作也为36岁所作,丁云鹏一生不变的就是点苔,尤其在细笔处理上。这种散而不乱,乱中有致的中锋点苔,多在勾皴山石的线条边缘重负补笔,晚年后改为中锋略微带椭圆型的点苔。其次还有设色,基本也是一成不变,延续钱选这种淡而不艳,冷暖呼应的秀丽。此作虽为扇面,但绘画表现的空间巨大、河水几经曲折廻绕源远流长,三两人物点缀丰富了画面的神采。在山石和树丛以及景物上安排上,值得后世画家们借鉴学习。

明代末期丁云鹏《浔阳饯别图》赏析

  《浔阳饯别图》1585年时年39岁,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款识:乙酉冬日写于扬子侯成趣园 丁云鹏

画幅之上为明万历丙戌(1586)年刘然题写楷书《琵琶行》。此图取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意。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意境。此作的设色即为标准的钱选版本,明艳之中有股浅浅的淡雅,冷暖呼应中有股暖流来祥和画面的情趣。

明代末期丁云鹏《少陵秋兴图》赏析

  《少陵秋兴图》1586年时年40岁,匡时2016秋拍2875万。

款识:少陵秋兴丙戌九月之吉治下编氓 丁云鹏敬写

《少陵秋兴图》作于万历十四年(1586),丁云鹏时年四十岁。图中绘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高士在假山前眺望远方,旁边有一童子正缓缓前行,人物闲雅古淡,詹景凤说丁云鹏人物学钱舜举,应指其用笔具古拙之感,观《少陵秋兴图》证此言不虚。画面的右端耸立着遒劲挺拔的松树,并且撑满画面。以假山为界,左端为巨石垂立,山脚有一小桥蜿蜒于画面之外,池中有几许涟漪,深得秋兴之味。此图为浅绛小山水,深得秋兴之神,可称杜子美千秋知己,一派苍茫萧爽之气,浩浩落落袭人襟袖。引首题写者为何其贤,字少愚,号白岳山人、天都外史,徽州府休宁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宁远县事,善水利,官至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多次游九疑谒舜陵,明蒋鐄撰《九疑山志》卷八录其《九疑歌》一首。

明代末期丁云鹏《漉酒图》赏析

  《漉酒图》1592年时年47岁,现藏上海博物院

款识:漉酒图丁云鹏

此画描绘的是东晋陶渊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的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籍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相对助其漉酒,稚气可掬。上方有三树高柳,绿茵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芬芳。柳菊相应,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也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与心胸。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划,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表现出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

明代末期丁云鹏《狮蛮图》赏析

  《狮蛮图》1594年时年49岁纽约苏富比2014秋拍19.7万美金

款识:甲午冬日丁云鹏写

丁云鹏在1594-1596年以后,画风发生一些突然性的变化,行笔开始疏爽、线条简劲、粗笔浓墨、形象夸张、表情怪诞,这种“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变形画风,为晚明衰落的人物、道释画开创新局;其实与他为徽州制墨名家程君房的《程式墨苑》有着重要的关联。《程式墨苑》十二卷,绘图520幅,全部由丁云鹏绘制;徽州歙县虬村黄氏木刻名工黄轔、黄应泰、黄应道镌刻,徽州滋兰堂套色印刷。

明代末期丁云鹏《庐山高》赏析

  《庐山高》1599年时年54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作构图紧凑密实,以细笔牛毛皴描写山石;有似王蒙的笔法,古朴厚实,浑然天成。在山体架构的布局上,又与沈周《庐山高》有些相似,甚至篆书题写《庐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作品基本雷同。所绘山头的岩石为卷云皴,造就这种看似有动态的效果,此类笔法在丁云鹏的作品中很少见。

明代末期丁云鹏《松泉清音图》赏析

  《松泉清音图》1606年时年61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款识:丙午秋孟写于石叶山居丁云鹏

丁云鹏非常善于巨嶂山水的绘制,这在新安画派的画家中也不多见,且设色淡雅,画面恬静,一片祥和之气。该作远景为巨嶂耸立,云雾曲迴缭绕;中景一泓飞泉,烟云弥漫;近景则溪流潺潺、高松虬曲、文士停琴,对岸深思。本幅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人物衣纹运用“高古游丝描”,细劲而“笔力伟然”,具有古朴之感。山石树木勾勒添色,用笔秀润工谨,设色明净古雅,营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意境。

明代末期丁云鹏《桐荫读经图》赏析

  《桐荫读经图》1607年时年62岁,大唐拍卖2006年春16.5万

款识:丁未春五月 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丁云鹏这种树叶的绘画技法从始不曾改变,先取一叶中间为一根线,后左右两边一撇一捺画成树叶状,其实更像古时蚁币,后再扩至五叶,在五叶的基础上扩展,及至数层。这就是佛家“一花开五叶”,出自《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也有后人称“一花开五叶”是指自达摩禅师东渡传道以来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代方使得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晚明吴门时期非常风行,至清乾嘉时期基本杜绝,这也是书画鉴赏判断作品年代的一个参考信息。

明代末期丁云鹏《洛神图》赏析

  《洛神图》1609年时年64岁,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

款识:己酉泊舟枫桥为非菲丽人写云鹏

所画不过一人而已,白描洛神凌波冉冉而行,衣裙迎风飘舞,回首含睇之态。因泊舟枫桥,看来苏州又是匆匆之行,来不及为“非菲”丽人留下更多的笔墨。但是后人们想象空间巨大,从前后收藏鉴赏印来看,有高士奇、同乡朱之赤等名家收藏唱咏,题字者共计十九人。文人们附俗风雅,原来就是这样来玩的。

明代末期丁云鹏《松荫读经图》赏析

  《松荫读经图》1609年时年64岁,崇源2009春拍112万

款识:己酉春日 佛弟子丁云鹏敬写

透过以上高僧大德这种高逸阅书的神态与恬静的心态,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如果画家丁云鹏没有高深的文化与儒释素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表现出僧人的肃穆和高雅逸致的。有同时代文云:“代之五台山有仰崖庆公,主寺龙泉,善说法要,……彰山丁生善写佛菩萨象,生气意态,使人瞻之道心开霁,莫知然而稽颡之不暇,岂吴生龙眠其前身也欤?丁生闻予道庆师之高,方将裹粮问法,庆师闻予道丁生之奇,遂不远千里,求丁生写诸祖道影,藏之峨嵋衡岳,意在慈波慧炬,照润千古,殊胜事也”中。从以上文字中可以印证出丁云鹏为画神佛罗汉,访求名僧问法,深研佛学的具体事迹。并且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画家本人亦以虔诚的信念沉浸此中,从而使感情、笔墨技巧化一,达到情境两忘的境界。

明代末期丁云鹏《秋水山景图》赏析

  《秋水山景图》1614年时年69岁,现藏温州博物馆

款识:更闻枫叶下浙沥度秋声甲寅九月之望写于虎丘僧寮云鹏

新安画派“开山始祖”詹景凤是丁云鹏的恩师,有《丁南羽画山水歌》七古一首,描述丁云鹏作画的情形,诗云:“丁生傲兀思离奇,登楼十日众不知。科头独坐青松古,坦腹空山白日迟。兴来大嗷忽高居,援笔煽赫生风雨。千里移来屋壁看,江山杳霭知何处”?“人间好手若有此,谁谓顾陆与张吴;卓然一时生便死,眼中之人吾与子?”在詹景凤的眼力,丁云鹏无疑是把绘画的“人间好手”,是唯一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画家。

明代末期丁云鹏《三教合流图》赏析

  《三教合流图》嘉德2011秋460万

丁云鹏作徽州休宁城关西门人,离黄山其实不过80里地;在他遍游名山大川之后,对黄山更是情有独钟,曾书此登临,并精心绘制黄山总图,烟云幻化,墨沉淋漓。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为刊本《齐云山志》而绘制《白岳全图》长卷,从岩前登封桥、白岳源起,至僧帽山一带止,沿途一峰一崖,一桥一亭,处处清晰,历历在目。长卷用白描的手艺术地再现白岳胜地,笔性古姿俊秀,山势伟岸跌宕,且有当时文坛名流题咏,可惜不知今存何处?

明代末期丁云鹏《竹林观音图》赏析

  明 丁云鹏 竹林观音图 137.5×53.5cm嘉德2013春拍 估价350万元

此图画竹林观音坐像,面容端庄,宽额丰颐,极为秀美,衣纹以铁笔劲勾,其后磐石骨突,翠竹含烟。石下林后,波光如鳞,远水接天。画石用笔圆厚,其法由宋人郭熙变出,苍郁清润,在拙朴中显出其早中年时期的灵气。人物线条似瘦似硬,石则忽用圆笔而多淡墨晕染,凸现了观音超凡脱俗的风神。

甲寅为万历四十二年,丁云鹏六十八岁,是其晚年精作。

题识:甲寅小春之四日,佛子丁云鹏敬写。

明代末期丁云鹏《长眉尊者漉身图》轴赏析

  《长眉尊者漉身图》轴是《十六罗汉图》中的一幅,该套罗汉图相传最早出自于晚唐五代名家贯休笔下。不过,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这套罗汉图却标注为——南宋、传贯休。不管是不是五代贯休的作品,原作早已流失到海外,现珍藏于日本高台寺并被列为最重要的日本“文化财”。今天展示并也有意优惠转让给有缘人的《长眉尊者漉身图》系丁云鹏的临摹本,据此可以推算出,原作应该是在明末之后才流失海外的,而且丁云鹏也绝对不会只临摹其中的一幅,应该是整套。但很遗憾的是,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有发现丁氏有其余作品传世。如此幅为孤品,则更显珍贵。

作为明末著名的宫廷画家,丁云鹏所流传至今的作品并不多,且大多数都珍藏在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海内外极少数大藏家手里也有很少量的收藏,家藏这幅丁云鹏临摹五代贯休的《长眉尊者漉身图》是其中之一。此画是祖传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宫廷佛教绘画顶级精品系列中的一幅,也是首次公开展示。

明代末期丁云鹏《松巅函虚》赏析

  明 丁云鹏松巅函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巅函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全作笔法变化多端,松树用细笔钩画,苍劲古朴,并以乾笔短皴描写远景山头繁複的石稜,用大笔皴擦寺旁的巨岩,复以浓墨乾笔表现近景坚硬的石块。本幅笔墨苍劲,淡赭著色,沉鬱中而有雅淡之韵。全作气势雄浑,构图密实,但毫无迫仄之感,为丁氏山水画中的精品。此帧作于万历甲寅年(1614),丁氏时年六十八岁。

明代末期丁云鹏《画应真像》赏析

  明丁云鹏《画应真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六罗汉是丁云鹏喜爱的道释画题材,万曆癸丑(1613)暮春,丁云鹏六十七岁,便在苏州的虎丘僧寮画了四轴罗汉,每轴均画四位尊者。这四轴罗汉如今皆为本院所藏,此轴即是其一。

幅中的四尊罗汉,一在岩窟中闭目禅定,一专心诵经,另一手持念珠,尚有一尊持麈开示。画中人物头大身短,面部表情夸张。衣纹线条转折方硬,山石、树干皆用浓墨画成,用笔沉著苍劲,树叶钩描仔细,装饰性强。全作别具有一种拙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