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寧:《古文獻語言研究》序

 星河岁月 2021-01-15

王寧:《古文獻語言研究》序

王寧

以中國古代典籍作爲研究資料的學問,在中文領域被劃分爲三個學科——古代文獻、古代文學、古代漢語。這三個“古”的研究有所分工:文獻學主要研究古代典籍本身,它的應用價值是古籍整理,也就是還原古代典籍的原貌,以備今人閲讀應用,所以,它是這三個“古”的基礎工作。古代文學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從文學審美的角度來討論古代不同體裁文學的鑒賞問題;另一個則是要梳理中國文學的歷史發展,探討古代各種文體的生成和興衰規律。古代漢語屬於歷史語言學,本應承襲清代以前的“小學”,後來受到西方語言學和蘇聯語言學學科分類的影響,按照現代漢語分成語音學(音韻學)、詞彙學與語義學(訓詁學)、語法學,加上修辭學也就是語用學,再把文字學放進去,變成一個很雜糅的體系。其實,這三個學科交叉、融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只不過各有側重而已。周玉秀的這個論文集,是以古代文獻、古代漢語爲研究對象的,講修辭和古代歌謡,也與文學沾邊,體現三個“古”的交叉,但還是可以看出其中的側重。

玉秀先後師從郭晉稀先生和趙逵夫先生,又在我們學科點進修過較長的時間。西北師大的前身是西北聯大,“三古”素有傳承和積累,玉秀又是一位能潛心讀書的女學者,在同齡人中,她的古籍閲讀能力不論速度還是語感的品質,都屬上乘,這一點,她跟我一起修訂《辭源》和作《新編學生國學叢書》時,我是很瞭解的。她的博士論文選擇了頗有難度的《逸周書》作爲材料,集輯佚、辨正、梳理、解讀爲一體,看她的《逸周書研究著作述論》等四篇文章,就可以知道她在文獻上下的功夫。她整理郭晉稀先生的遺著《説文古韻三十部疏證》,最後一部分以章太炎先生《文始》爲先聲,舉出大量實例,發掘了《疏證》的理論蘊涵,如没有聲韻訓詁的根柢和清醒的頭腦,是很難如此嚴謹立論的。

玉秀文如其人,文章風格平易,緊密貼近文本,以細緻描寫和梳理見長,善於從形式和内容兩個方面歸納體例。譬如她的兩篇關於古代文獻引用體例的歸納,對“有標誌”者的歸納,做到細緻,亦能準確;而對“没有任何標誌”者的勾稽,就不是僅僅心細能做到的,完全得益於熟練的語感。關於上古文獻引詩,歸納“有顯性標誌的引詩”,也是心細即可做到;尋求“有隱性標誌的引詩”,多下一些功夫也可周全;而輯錄“没有標誌的引詩”,不但需要悉心分辨,還要有一定的語言敏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玉秀對文獻的理解扎實、清晰,但並無雕琢,更無虛玄。例如她談到《易經》中保存的古歌,對這些古歌的解讀,見仁見智,説法紛呈。她説:“在探討《周易》古歌意義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古歌的原始意義,重點要放在歌詞所描繪的具體意象上,在弄清楚這點的基礎上,再探索其象徵意義,從而獲得對《周易》卦爻辭的準確理解。這樣更能顯示研究《周易》古歌的哲學和文學方面的雙重價值。”幾句話看似平常卻體會真切。其實,對這些古歌解釋不一的原因,主要是對它們的客觀意義没有從語言本體解讀清楚,就去推測《易經》的引用意圖,將其神秘化。所以,她這幾句話説得很中肯,下面的幾則分析也因此很有説服力。這種文風現在逐漸少了。常能看到萬字以上的語言文字學文章,没有幾條像樣子的語例,卻堆砌了不少自己也不見得弄明白的國外語言學的翻譯術語,大量篇幅望文生義來“解讀術語”,妄下概括性結論,自命爲“理論”,讓人難以卒讀。看玉秀的文章,感到自然流暢,持卷不覺困乏。看了她寫的《論語》和《莊子》比喻的兩篇文章,我心有戚戚,若從“文”與“質”的關係説,《論語》的比喻偏“質”,而《莊子》的比喻偏“文”,玉秀深明二者的不同,但説《論語》並無就事論事的煩悶,説《莊子》也無眉飛色舞的誇張,無非是舉出實例,娓娓道來,盡心焉耳矣!

也許從更高的要求説,玉秀的研究還需有更多的理論開掘,但我讀這個論文集總會想起潁明(宗達)師四十年前帶我寫文章的時候常説的話:“念中國書,自己能懂;作中國文,讓人能懂。”我深知這個境界,是並不容易達到的。

2019年10月1日 北師大



内容簡介


《古文獻語言研究》是周玉秀幾十年來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全書共收錄文章24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秦文獻語言研究,有《上古文獻諺語格言的引用方式》等文章;第二部分是音韻學研究,包括上古音、中古音研究,有《聲轉述評》等文章;第三部分是關於連綿詞、宋人正字理論與實踐以及詞義訓釋方法等研究。作者的研究扎實可靠,緊密貼近文本,以細緻描寫和梳理見長。



作者簡介


周玉秀

周玉秀,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及古代漢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完成專著《<逸周書>的語言特點及其文獻學價值》(中華書局2005年),整理《隴上學人文存·趙蔭棠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年),校訂《學生國學叢書新編》之《書經》《周姜詞》(商務印書館2018年);在《古漢語研究》《蘭州大學學報》《辭書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甘肅社會科學》《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及韓國《人文研究》《中國語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研究成果曾獲甘肅省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第十屆社科成果二等獎。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