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人忆 | 我与姚叔叔的不解之缘

 五台人 2021-01-15

作者简介:开心音乐(网名),老家五台建安。

报纸奇遇

文/开心音乐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咫尺难见面。缘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缘分,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说起来话长,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事,请我慢慢道来。

        大概就是在一九八三年吧,建安公社西建安大队住的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一共住了将近一年之久。至于住的干什么工作我不知道,当时年龄尚小,也不便多问。我家和大队几乎就是对门,只要这位解放军叔叔住的,他每天早上都要吹口琴,吹的高低起伏,婉转动听,令我十分好奇。只要他一吹口琴,我就是他的忠实观众。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便混的很熟了。

      后来我又约了几位要好的同学找他玩,尽管我们和这位解放军叔叔相差十多岁,但是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心里十分敬仰当兵的人。何况“兵小子”(农村人对解放军的称谓)就在我们跟前,岂能错过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们相处的还是很融洽,玩的很开心。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天大队门口来了一个卖大黄杏的,叔叔让我买了一秤盘,花费可能就是三五毛钱吧。要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酸甜可口软硬适中的黄杏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我们几个小朋友对叔叔禁不住又增添了几分好感!生怕叔叔哪一天回归部队,我们真是有千般不舍啊!

图:叔叔与老伴、孙子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天叔叔告诉我,他某天就要回部队了,并说以后咱们常联系。随即拿出信纸写下了他的通信地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自治区集二线五一一四四部队七十七分队。——姚利平。小时候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至今姚叔叔留给我的地址都记的一清二楚。他走的那天,奶奶给我特意装了一小塑料袋红枣,权当好吃的让我送给姚叔叔。遗憾的是自从分别,互相就音信全无,从此再没有联系。不知姚叔叔是否能感觉到还有一个千里之外的山西小朋友在惦记着他,牵挂着他?儿时这份最纯洁的友谊伴随了二十多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2005年的某一天,在单位看报纸,报名是《法制文摘报》,其中有一版刊登的是关于“包头空难”事故的文章。文章提到了“姚利平”这个名字。原话是:包头南海公园首席谈判代表姚利平与上海东航公司进行关于赔偿事宜的谈判。看到“姚利平”这三个字,眼睛为之一亮,这个名字深深的吸引了我:此姚利平难道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我朝夕相处过的姚利平吗?有两点此人值的“可疑”:1、姓名完全吻合。2、地点吻合。当时叔叔告我他就是内蒙包头市的。通过上述两点,决定按报纸提供的地址给姚利平去了一封信,求证此人是否“属实”!过了几天,姚叔叔就给我家里打来电话,说他就是曾经在我村住过的姚利平。就这样时隔二十多年通过报纸我俩就又联系上了。谁能告诉我这是巧合还是缘分?大约到了2015年,我们又加上微信,互发照片。姚叔叔还多次诚挚的邀请我全家到包头旅游,只是没有机会前往……儿时纯真的友谊跃然纸上。

图:姚叔叔从内蒙给我带来的特产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前不久,姚叔叔给我发来微信,说他在忻州顿村的战友家,向我表达了他的愿望:与我见面并回曾经生活过的村里走一走看一看。我立即表示非常欢迎。第二天约好时间地点,把姚叔叔一家三口接上回到村里,在住了的房屋前合影留念,并陪他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叔叔看到村子变化很大,很高兴,看的出他对村里是有感情的。他还问了几个与他熟悉的人的名字,大多都早已作古,去了唯一的一个还健在的熟人家里,没有见上,姚叔叔很是遗憾!也许是有缘无分吧!

      人的一生很短,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弹指一挥间,已经年过半百,三十多年前结下的友谊重新找回,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滚滚长江东逝水,逝去的年月将不在轮回。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岁月是把刀,刀刀刻人老。岁月无情人有情,愿我们的友谊永远长存!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

请联系小编加白名单,严禁洗稿盗用,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