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城匾额故事 40 】“沁园”

 锦溪苑 2021-01-15

【晋城匾额故事40】

“沁园”

晋城是历史文化厚重之地,仅匾额文化所言,就可谓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形式则不拘一格,各具千秋,同时遗存丰富,精彩纷呈,不时地为见到它们的为我们讲述刻记在它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这一长方形的石匾,汉白玉质,上刻行楷“沁园”二个大字,同时两侧有小字,上款为:乙酉春日为尊士老世长兄”,落款是: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四级吉水世弟李振裕书”。此匾是清康熙乙酉年(1705)春天京城名相李振裕,为同为清廷名臣陈廷敬之长子陈谦吉的庄园沁园所题字,用北京房山汉白玉石雕制。

陈廷敬有三子,长子陈谦吉为贡生,二子陈豫朋和三子陈壮履为进士。陈廷敬在世时主持分家,次子和三子产业均在皇城村,陈壮履庄园名“慕园”。而长子陈谦吉产业在屯城,其庄园名即“沁园”。陈豫朋曾写有《白沙川对月怀尊士兄》一诗,可知“尊士”为陈谦吉的字。陈廷敬的长子陈谦吉以谦卦命名,“吉”字出自谦卦初六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陈谦吉母亲王氏是陈廷敬正室夫人,为阳城县白巷里人,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的玄孙女,庠生王启祚之女。王氏是生前陈廷敬成为一品官后,就被康熙皇帝封为一品夫人的,她是实际享受了正一品诰命夫人待遇的人。陈谦吉字尊士,号甘谷,监生出身。考选河南归德府河捕通判,升江南淮安府邳(pī)睢灵壁河务同知,他虽然没有太高的功名,办事却务实认真,办了很多实事,特别是任上为老百姓解除水患,颇受百姓称道。今海会寺仍保存有一块由陈谦吉撰文的《海会寺补饰殿阁及举废诸工记》,落款为“敕阶奉政大夫江南淮安府管理邳睢灵璧河务同知加一级今里居陈谦吉沐手撰”。碑文作于康熙四十一年,其中写到: “康熙三十九年,余以淮安丞分治邳睢灵璧河务,病免家居。屏身息影,乃思病起之所由而求补治调复,不敢以父母身而甘弃弃也。”

李振裕(16421710),字维饶,号醒斋,江西省吉水县人。约康熙九年(1670)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著有《白石山房稿》。李振裕和陈廷敬生活年代基本相同,又同朝为官几十年,相互之间非常熟悉,该石匾就是李振裕应陈谦吉之请而题写。李振裕是陈谦吉的长辈,称陈谦吉为“老世长兄”则是谦称。

当年的“沁园”或华丽宏阔,或雅致精巧,但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而曾镶嵌在庄园大门上的汉白玉“沁园”石匾却有幸保留下来,其品规整,字隽永,便可以为我们讲述那一段曾经的优美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