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秦始皇活到60岁,还需要汉武帝远征匈奴吗,现实会无情打脸

 昭烈名臣 2021-01-15

秦始皇在中国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昭烈君秉持的一贯观点就是,伟大人物有争议是正常的,只有平庸的人,才会几句话就能说完。

而秦始皇的伟大,是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改变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伟大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总共也没有几位。

大秦帝国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前面昭烈君写过很多,今天来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秦始皇能活到60岁,也就是再活十年,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吗,历史上还会发生,汉朝的白登之围,和亲屈辱和汉武帝远征匈奴的事情吗?

这不是一个脑洞问题,而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因为要想解答问题,就必须重新审视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关系,理清了这两大文明的关系,你对整个中国历史就会豁然开朗,清楚许多。

(01)秦始皇塑造了匈奴

如果我说是秦始皇塑造了匈奴,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甚至是危言耸听故意制造话题,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博主,昭烈君可从来不会胡说。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从夏朝开始,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就算从有确切文字的商朝开始计算,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为什么之前匈奴这样的草原民族,只能是个配角,为什么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草原上突然就崛起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呢?

这一切本质上都跟秦始皇有关系,简单来说,正是中原文明的统一,所以才造成了匈奴部族的联合,中原出现强大的统一王朝,是促成草原上出现统一匈奴政权的直接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夷夏之分,古人区分中原还是蛮夷,用的是文化的标准,但我们再进一步追问,文化从哪里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原文化的根基在于他的经济模式,也就是农耕经济,所以中原与蛮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草原上是游牧经济,而中原是农耕经济,这两种不同的劳动生产方式,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文明。

而决定你是农耕还是游牧,在于降雨,年降雨量大于400毫米,那你就能农耕,小于400毫米,你就只能放牧,这个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万年来决定亚洲大陆最根本力量的分界线,而400毫米等降雨线,是跟长城及基本重合的,也就是说,长城内外,区分了汉族和蛮夷,这不是任何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劳动生产方式决定的。

既然老天和农作物从来没变过,为什么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匈奴有多厉害呢,在我们的史料记载中,也很少有匈奴的影子呢,至少不像秦以后那样,成了悬在汉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这种现象本身都是因为秦国的统一。

草原游牧,中原农耕,在秦朝统一之前,各个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和游牧民族做生意,中原需要草原的骏马,草原需要中原的铁器等生活物资。

双方是一种需要的关系,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对战马的需求更多,赵武灵王甚至直接学起了胡服骑射,说明当时中原与草原是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

大家各取所需,但秦朝统一之后,情况有了变化,秦始皇不想做生意了,也没有了做生意的动力,秦始皇要更是要收复之前被匈奴占据的河套地区。

秦始皇雄才大略,派蒙恬大军北击匈奴,把匈奴打的是落花流水,最终在蒙古包头附近设置九原郡,直接管理这一大片土地。

而且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而长城也最终在日后,成了汉族政权和游牧政权的分水岭,这种分水岭既有地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02)匈奴为什么突然变厉害了

秦始皇驱逐匈奴,但匈奴要生存,很多物质他们没法生产,就只能南下抢劫,而中原有强大的秦国,这个时候,匈奴各部落就必须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更为强大的政权,这样才能在与中原王朝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奇怪的是,秦始皇一死,好像匈奴就突然变得特别厉害,短短十几年之后,汉朝前期军力的巅峰时候,汉高祖刘邦就差点被匈奴人杀死,这就是著名的白之围,而且此后还发生了很屈辱的和亲政策,这一点让很多汉族男儿心里都很不爽,但不爽归不爽,你又打不过人家。

但奇怪的是,战国时代,明明燕国赵国秦国,都和游牧部族有接壤,他们同时要面对战国内部的残酷竞争,同时也要抵御匈奴的进攻,但似乎燕赵秦做的都很好呀,史书上也没有三个国家被打败,被侵入的记录。

前面我们说过,你愿意做生意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时候,做生意哪有抢来的直接,之所以没有抢,是因为打不过,那为什么在战国时代力量分散就能打得过,到了秦之后,统一了反而打不过呢?

连久经沙场的刘邦都差点死在匈奴人手里,这匈奴怎么就突然变厉害了,是他们找到了什么秘密武器,让自己的战力值猛增吗。

事实上,并没有,并不是匈奴人变强了,而是汉人这部变弱了,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打来打去,还有力量阻挡匈奴,怎么就到了秦帝国之后,国家统一了,反而打不过匈奴了呢。

这就涉及到,帝国国家一个最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军队从哪里来,很多时候,人多了不一定是好事,秦末汉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秦朝统一了全国,可以征发全国的劳役来修长城,同样也可以调集30万大军来抗击匈奴,这30万大军,组成人员可能是来自楚地,来自齐地,来自韩国旧都,总是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来了。

从此防御匈奴的性质变了,原来各个小国,防御匈奴的都是当地人,当地的兵,防御匈奴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保卫家乡。

当官的也都是世代在这里当官,秦之前是各个国家都是世袭贵族制,对于他们来说,这片土地是他们自己的财产,除了拼死抵抗,没有第二种选择。

保卫家乡的积极性从来都是最大的,因为你无处可去,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乡,但从秦朝开始不一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援的人是多了,但是心情不一样了。

他们可以输,输得起,甚至长官的心态也不一样了,他们只不过是临时到这里做官而已,没必要拼命,他的做的只是朝廷的官,跟打工的一样,稍微遇到点混蛋老板,工作就会不那么积极了。

这就是秦之后,为什么感觉北方游牧民族突然强大了,是防御的方式不一样了,秦之前,大家都是在保卫家乡,秦之后,士兵来自五湖四海,血战到底誓死不退的决定,跟之前这就是自己的家,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觉得守不住,征伐的兵就越多,从外地来的兵比例就越大,有的甚至是从江西湖南甚至是广州过来,这样的兵怎能不思乡。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就是这种大规模征发的写照,没有办法,这就是帝国模式的根本缺陷,帝国之下,边疆只不过是自己的辖区,而秦之后,长官都是朝廷任命的打工人,而且根据回避原则,几乎不会让当地人任职最高长官,这样一来,守边戍边就成了苦差事,尤其是在朝廷风气不怎么好的时候,那可就苦了守卫边疆的将士。

(03)秦始皇能解决匈奴问题吗

秦之后,因为中原统一王朝的建立,草原文明也开始勃兴大的政权,从匈奴开始,不断涌现出强大的各种政权,与中原王朝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复杂的关系。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秦始皇能活到六十岁,甚至是七十岁,他能解决匈奴问题吗?

答案是不能,而且没有一个汉人皇帝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管你多么雄才伟略,你都不可能永远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在生产工具没有出现革命性进步的时代,汉人是无法统治广袤的草原地区的。

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再到朱元璋,除了赵匡义之外,其他几位,都是有过非常强大的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彻底的歼灭和扫荡,但无论是哪个时期,哪个皇帝,都无法对草原进行统治,因为儒家文化和官僚体制,根本无法理解草原。

你设想一下,你的大军打垮了草原可汗,但接下来怎么办,就地驻扎吗,还是建立城池,都不行,你必须放牧,因为这里的土地没法种粮食。

放牧就意味着你必须迁徙,而迁徙就意味着你没有固定的住所,中原那一套收税体制和官僚体制都无法建立,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游牧民族的一份子,天寒地冻的时候,你也同样渴望长城那边富足的生活,也想过去抢一把。

只要你越过了长城,无论是从北边越到了南边,还是从南边越到了北边,你的生产方式就必须改变,跟随着而来的问题就会产生,你原来的管理经验跟不上,时间会让你所有的优势崩塌,重新回到你的起点。

历史上北方崛起的游牧民族,即便是越过了长城,最终的统治也都无法长久,像五胡乱华时代,像是元朝,纯粹的北方游牧政权无法理解农耕的生产方式,相互无法理解统治的时间都不会太长。

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北魏的鲜卑族和清朝,他们都是发源自东北,那个神奇的地方,有农耕,有游牧,甚至还有森林渔猎,这些地方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农耕和游牧的混合,思想上也是混合统治的方式,这个才能够成功的用多元统治的方式,建立庞大的帝国。

这里面辽国和金国,同样也是同时占据了农耕和游牧,游牧政权提供军事基础,农耕政权提供赋税收入,两边相辅相成。

整体来说,中国历史,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历史,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也不能完全脱离一方谈另一方,这样你对历史真相的理解就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

关于农耕和游牧,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