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歌苓:我是一个提问者

 未来决定现在 2021-01-15

作者:戴小蛮 来源:周末画报 [815期 D20]

2014-07-30

【周末画报】:有人如此评价严歌苓:“她的创作力非常旺盛和澎湃,她也是目前汉语作家中最具职业精神的一位。”她的《扶桑》随便拿出来一页,都能让人感到画面感的唯美。旅居国外多年的严歌苓,除了调查采访和找资料,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写作,以“单纯”的姿态诠释一位作家成名后的模样——

2007年的下半年,姜文给严歌苓打电话,告诉她有一件事正备受争议。“他问我要不要上网看一看,我去看了,那故事让我有些吃惊。 ”严歌苓说。那是一位离异单身的女教师与两位高中生保持恋情,最终一名男生杀死了另一名男生的真实事件。严歌苓从中看到了少年的绝望与沉沦。

高中生生活的“不可思议与困惑”

她对少年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议与困惑,怀着一腔同情,开始《老师好美》的准备。 7年后的 2014年,严歌苓终于将小说《老师好美》完成。“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都在体验生活。 ”

最初,严歌苓并不懂得国内高中生的生活,“没有办法抓住高中生的感受,更没有找到那位女教师的感受。 ”在姜文的介绍下,她先去了北京 161中学。

近距离观察中国高中生的生活,让她感到新鲜,而随后她发现,自己还是不懂他们的压力。“之后,我每年都要去一次全国各地的高中,感觉他们的压力并没有随着大家的呼声减低,而是每一年都更加紧张,特别是在安徽、山东的一些小城市。 ”

她曾询问过高三学生阅读哪些书,发现他们的书基本上都是考题册,“这是我这个在国外生活了 20多年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哪有学习的乐趣可言? ”

单调学习之下,很多学生父母能给予他们的关爱往往与他们的真实需求相错位,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缺乏理解与同情。“对母亲他是爱的,但不知怎么去爱。他也知母亲爱他,也是越来越不知该怎样爱。两个人都越爱越风马牛不相及。 ”在书中她这样写道。

所有的思考都埋进了小说

“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情感上不正常的发展,他们在老师身上找到了多重温柔。 ”在严歌苓看来,故事中的三个人其实都是牺牲品。

小说《老师好美》是用严歌苓比较擅长的女性角度,她并没有给予“她”普通人的批评,而是在少年的绝望与沉沦的夹缝中,呈现出“她”的人性,“我看过了中国高考生的生活,他们可能是世上最最痛苦的年轻人。小说也埋进了我的追问,因此,我是个提问者。 ”

严歌苓认为自己从来不是给予答案的那个人。但不可否认,她的长篇小说通常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核,这也与她受过专业写作训练有关系。

1989年,严歌苓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过写作硕士学位。“我在那里接受了专业训练,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写各种形式的小说,还有技巧上的训练,比如从一个主人公的视角转换到另一个主人公的视角。 ”

在《老师好美》中,严歌苓讨论了高考制度之下的人以及情感,“他们在应该恋爱的年龄,却不可以谈恋爱也无法被倾听,莽撞、起伏的荷尔蒙令他们极不舒服。 ”她觉得,这种情况下的人本身会异化,情感也会略微出现畸形。

书中,三个主人公的恋爱主要通过手机短信表达,在书中她写道:他拿起手机,按下三个数字: 530,他们的手机语言是:我想你。“过去写一封情书,黑字白纸类似于一种结盟,你留下了一个印记,这就是爱情的承诺。但是手机短信呢,随时接到随时可以删除,刹那间的心动,并没有产生永久的责任感。 ”

她曾臆想过一个画面,空中有多条寻找爱的信息在碰撞。“每个人都懵懂而炽烈地寻找爱,却又不知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

严歌苓说,“我不是社会学家,我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我用语言艺术将它讲出来。作为一个提问者,将所有的思考埋进去,把人物写得鲜活,把故事写得最好,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 -end-

第16届百花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小说源于一个真实事件,36岁单身离异女班主任与两位花样少年,跨越年龄鸿沟和师生距离,在校园中演绎了一场隐秘而炽烈的不伦之恋。严歌苓并不满足于一个畸恋故事,她要做的是用纯文学的语言来写这个故事,淡化其中的通俗性。她还要求自己从中找到超越故事本身的意义......

“我失学很早,我觉得老师是特别美好的职业,也是我特别尊重的 一种人。小说里的这个老师,身兼各种女性角色,我就把一声赞叹放进去:老师好美。”

“‘美’还有一些反讽,不完全是歌颂,一个美的女老师带来一系列灾难。它有一个很广泛的意义,包括我们对教师的理想,究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整个悲剧就是因为这离理想非常远。”

“我最感兴趣的是人性,人性从根本上都是共通的。每个人都有从善到恶,从明亮到黑暗,太阳光谱一样的全景色,这种色彩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作品中的人物也一样。”

“也许平常我们未曾所见,而是看有没有一种力量一种东西能够激发你。有时也许黑暗的比例比较小,哪怕被激发了还是不明显,或者不具有强的杀伤力,完美的人还有什么写头? 就要不断地把人性打开给你看。”

“写作对于我意味着生命和生活,意味着职业和责任。一个人应该对她的时代和社会都负有责任。对时代的责任是我以我的小说记下我对一切的思考,包括人性,人的精神和心理,人的历史,人的进步,还有就是以我的小说书写坚持我认为的华语审美标准。”

延伸阅读

代表作:《雌性的草地》《扶桑》《白蛇》《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妈阁是座城》《老师好美》《床畔》《舞男》《芳华》,散文集《波西米亚楼》等。

资讯 | 品读 | 观点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