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盯了数月才敢读的怪书:《双峰:神秘史》

 星期五文艺 2021-01-16

星期五言:从文学角度来说,它太出格了,光注解就占了一半页码;可从史料角度来讲,它可读性又太强了,好看的像部畅销小说。我说的正是那本伴随美剧《双峰》第三季而推出的《双峰:神秘史》。


文:太虚宫

编辑:大土豆

图:Mr.Friday

数月前下血本买进了这本《双峰:神秘史》,我得承认,那全因本人对大卫·林奇的痴迷以及对《双峰》系列影视剧的迷恋。然而为什么买回迟迟未读呢,其一方面跟时间打不开点有关,但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被此书开头那几页文字给唬住了,来看看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亲爱的***探员:此信附为保密资料,请勿泄露给任何第三人。”

“特别探员TP已完成全部背景核查,并以提交完成表格SF-86和FD-285。”

“TP:整份档案很容易被分成几个部分……我会把自己的评论写在纸的边缘……我将尽可能追溯每份文件的源头,并对其真实性进行确认。……”

好家伙!又是文档又是机密的。看大卫·林奇的电影就够自残脑细胞的了,难道还得啃这么本“绝密文件”吗?!

看到这大家别害怕,毕竟我还是把它读了不是,而且是一气呵成活着读下来的!它绝对不是本晦涩的天书!反之,它的魅力和诱惑力甚至让你看上其中一份“文件”(一章)就拿不下眼了。

到底这是本怎样的奇书,潘多拉盒子里藏了些什么,听本“探员”细说——

一、这是本独特的“立体小说

用作者的话说,这本书是根据那个神秘“归档者”搜集的一系列机密文件综合整理出来的,文件始于两百多年前美国总统杰斐逊、上校刘易斯及其副手克拉克上尉之间的一系列书信。这些书信不仅以不同人的手写笔记出现在书中,中间还穿插了TP探员的资料考证以及评论性文字——

▲注:每封书信中文翻译都采用了不同人的手写笔记

在看这些书信以及史料的时候,有一点我很纳闷:人家这些军官包括总统怎么文笔就这么好,写个信故事性都那么强!非但强,还会扔包袱,一会儿蹦出个“神秘戒指”,一会儿蹦出个“神秘凶杀的”(就是没有调查结果),旁边注解还会时不时来个史料考证,告诉你哪个历史事件可信,哪个存疑有待解密。(注意:每个史料人物在书外都是有据可查的)

带着这种拆包袱的迫切欲望,我一口气把这些文件读下去,直到一些熟悉的演员的照片出现在文件资料中,我才恍然:我的天,作者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双峰故事”跟那些历史文件掺一块了!什么时候就把真实和虚构也掺一块了!

当然,在我发现这点后其叙述的虚构成分已经无伤大碍了,因为故事的文学性以及娱乐性早已弥补了一切。

没错,这其实就是一本历史、悬疑加神秘推理的小说。只不过,作者把小说的章节变成了一份份文件,把开端部分变成了一封封历史信件,把主观叙述变成了探员的注解罢了。

你若怀疑这样搞或者说这样排版会不会有些乱,那我得告诉你绝对不会,这种“立体式的”阅读体验反而会让你获得一种难以形容的趣味性。

二、它是本“神秘主义”的入门教程书

我想喜欢“大卫·林奇”的人一定不会排斥卡夫卡或博尔赫斯的,原因在于这些人都是痴迷于“神秘主义”的探索者。当然,这种探索者不同于那些极端的异教徒,前者更相信在人类邪恶、荒诞、智慧的背后存在着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而寻找这种背后的力量便是人类接近真相的行为过程。这点意识倾向在大卫·林奇作品中能随处感受的到。

那么到底什么是“神秘主义”,这个问题我想对那些在纯艺术品中寻找答案的大众来说或许困难了一点,毕竟此类艺术品多只是传递了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创作者没有太多解释与引导的义务。

因此这本《双峰:神秘史》便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引导你进入神秘主义世界的书了。当然,书中并没有直接向读者宣扬什么神秘主义,而是向那些悬而未解的历史事件发出了疑问,这种疑问充满了逻辑与人性,它会让你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与遐想,比如说书中提到的上校“刘易斯”死亡后那些涉事人员的神秘消失;比如说西方百年来“共济会”与“光明会”的存在与对抗;比如说美国战后不明飞行物目击者的神秘死亡与失踪;再比如说精神病学家劳伦斯·雅各比医生深入土著,体验萨满仪式的经历等等。

而当你跟随作者把这些疑问探索下去的时候,你便真正进入了双峰的“神秘”世界,感受到了“神秘主义”的魅力。

三、阅读时,冷不防你会感觉到书在和你交流

很神奇,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总能感觉你跟书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我想这原因有三:

「其一」跟前面提到的“立体式小说”有关,或者说作者使了点小伎俩:他上来便提醒,你不是个简单的读者而是一名探员;你看的东西也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绝密文件;加之你还有个搭档:探员TP(看过《双峰》第三季你就会知道,TP是个美女哦!),她随时在用注解的方式给你提供信息和评论;

其二是你看影视《双峰》后阅读此书所产生的熟悉感,包括双峰里的人物,包括跟双峰人物有关系的真实历史人物,甚至包括双峰的一景一物。而这种熟悉感甚至在某些瞬间让你产生了一种形同见了老朋友或者自己就是某些事件的亲历者的幻觉。没错,这种幻觉大概就是跨空间的交流吧;

其三便是此书的“文学性”了。在我看来,这本被称为“神秘档案”的书具备了一切小说的元素:视角、故事线、段落、语言风格……

四、美剧《双峰》只演了两成,剩下八成都在这本书里了

抛开影视作品的这本《双峰:神秘史》完全能自成一体。然而,我想中国读者很少有没看过电影、电视剧《双峰》(至少也是听说过)就购买此书的吧!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提《双峰:神秘史》与《双峰》的关系了。对此本人可以给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该入手此书,或是不知该先看影视还是先看书的人一些参考——

▲:美剧《双峰》第一季海报

1、从内容上来说,书跟影视几乎没有太多重合的东西,《双峰》影视中的人物大部分在书中也都出现了,但大部分起到的是一个衔接和互补的作用,衔接的是“双峰”故事发生前一两百年的事情,比如说双峰镇的诞生与美国土著的关系;互补的是书中讲到的造成“双峰”电影故事中人物与事件的那些没有交代的背景或是没有出现的人,比如说“双峰镇”三大家族的恩怨,比如说布里格斯(鲍比父亲)的真实身份…

2、从影视角度来说,《双峰:神秘史》可以当成《双峰》的剧本人物小传、故事大纲、故事创作背景来看。豪不夸张的说,即便《双峰:神秘史》不是一本小说,而仅仅是《双峰》剧组做的拍摄前准备工作也绝不为过。甚至西方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或电影其拍摄背后做的文案工作远远大于这些。这就像一个苦练乐器几十年的人,最终在台上表演的时间不过区区几个小时一样,美剧《双峰》即是如此,它是个开放性的故事,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个极其次要的角色,他(她)的身后都有着强大的人物关系与环境背景作为支撑。这种支撑甚至细到《双峰》中的某个人物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双峰人物能如此有血有肉的原因之一。

▲“书屋”中陈列的书告诉了我们双峰人物的阅读偏好以及影响其人的历史人物

五、从“书屋”品《双峰:神秘史》的语言美

美剧《双峰》第二季,探员库珀在要求杜鲁门警长引荐自己跟书屋负责人见面时也提到过“书屋”俩字,这个书屋大概是由双峰中学的学生发起的一个类似读书会组织(杜鲁门警长便是当时书屋的社长)。在书屋中收藏着大量关于当地居民的书籍以及个人日记,这其中就包括副警长 Hawk 的日记、《双峰镇邮报》、劳伦斯·雅各比医生的著作《上帝之眼:原始心灵的神圣心理学》等等。《双峰:神秘史》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人的文字。

借此,我们不但能从他们文字中掌握更多的双峰镇信息,绝对还能过上一把纯“文学”瘾——如汤米·希尔(Hawk)描写警长安迪的语言风格嫣然一“开鲁亚克”与“塞林格”的综合体

安迪示意我到教堂外边去,就好像在现场乐队演奏的“小流氓乐队”热门单曲的轰隆声下,谁还能偷听到我们说话似的。

再看劳伦斯·雅各比医生描写自己体验“萨满”巫师药物时的语言,活像 爱伦·坡 显世

随着“所看”更加深入——原谅我在用词上的无能,此种“观看”实际上调动了我全部的感官,不光是肉体层面的感官——我意识到面前这片能量之野存在着生物。它们向我走来,显然也能“看见”我,并且对我的出现很感兴趣。这让我有点紧张,因为无从判断它们的意图。它们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更有可能混合着两种特质……

读这些文字你能得到太多纯阅读的享受了(当然也得部分归功于翻译者的出色翻译),而这种享受在书中比比皆是,它们正是隐藏在那些似真似假的书信、日记、简报中。

纵观这本《双峰:神秘史》,最后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它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美剧《双峰》的工具书。光是这两点,加之其精美的装订与排版,一百来块的价格也算值了。当然,如果书中的那些线索能诱导你再去深挖点什么(比如说异教、外星人、萨满心理学等),那价值就更大了去了。

最后用书中开篇的陈述页截图作为我们这篇文章的结尾吧,祝大家在“双峰”的神秘世界里玩的开心!——

▲:《双峰:神秘史》正书第7页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大卫·林奇和他的“《双峰》神话”

 终极烧脑电影《穆赫兰道》深度解析

 他是史上最诡异的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遗漏

 他作品阴暗却真实,像掺杂了记忆的梦魇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