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部电影帮你贯穿“嬉皮史”

 星期五文艺 2021-01-16

星期五言:上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华盛顿州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反战游行。游行队伍数以万计,事态焦灼时愤怒的民众甚至攻陷了那个固若金汤的“五角大楼”。在这些涵盖了工人、农民、退伍军人、无业游民等的游行队伍中,有一个群体,他们统一着装(或者说着装看上去是一类人),不温不火地爬上墙头,手拿法器对准白宫,齐喊口号:魔鬼出来,魔鬼出来...一时间,周围人有点哭笑不得,你很难分清这群人是嗑药了还是精神分裂了还是真有法术。没错,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嬉皮士”了。


文:Mr.Friday

编辑:土豆

图片:网络

你严肃的时候他们不正经,你想笑的时候他们又很认真…说实话,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想要搞清嬉皮士的思维模式真不是桩简单的事情。可就是这么些人,的的确确占据了美国历史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运动都有他们身影(包括女权,包括反战,包括民谣运动...)他们到底有什么能耐?

以下10+2部电影(外加一部纪录片和一部音乐片)从各个角度,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嬉皮士”这个群体。

▼推荐前提醒大家几点:

1、嬉皮士绝不专属那些“玩摇滚的”;

2、嬉皮士在西方那个时代可不都是“屌丝”,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富家子弟;

3、我们在聊“嬉皮”的时候,聊得绝不仅仅是一种人格或现象,它更多的是一种亚文化和非主流的象征。而政体对亚文化群体的尊重度大小是否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注:文末附《逍遥骑士》百度云链接)

“星期五文艺”上片——


1、《逍遥骑士》(1969)

原名:Easy Rider

导演:丹尼斯·霍珀

国家:美国

「推荐语」两个美国年轻人用自己贩毒的钱买下了两辆哈雷摩托,骑上车,开启了寻找自由之路。在我看来,拍这片的剧组人员本身就是一群嬉皮士,包括剧中的“杰克·尼克尔森”。这也便是这部《逍遥骑士》的伟大之处。


2、《扎布里斯基角》(1970)

原名:Zabriskie Point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国家:意大利

「推荐语」一位意大利导演眼中的美国嬉皮文化是怎样的?而这种嬉皮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政治与社会环境...更甚者,听说安东尼奥尼就是在美国大街上捡了两个年轻人演的这部电影,没有比这演员更“嬉皮”的了!


3、《午夜牛郎》(1969)

原名:Midnight Cowboy

导演:约翰·施莱辛格

国家:美国

「推荐语」这部《午夜牛郎》与那个《逍遥骑士》同属于美国那个时代的先锋电影。不同的是角度。剧中的两个小人物并不像逍遥骑士那般主动,他们更不知道自己的社会身份。他们做的只是混吃混喝。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借两个混儿混儿人物的经历,向我们展了一个“非主流派对”,没错,我觉得这就是“安迪·沃霍尔”代表的那帮人了。


4、《陆军野战医院》(1970)

原名:Mash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国家: 美国

「推荐语」这部电影里的人物可以和开篇的那些反战游行中的“嬉皮士”遥相呼应了。不同的是一个在战场外,一个在战场内。至于在战场内的这帮“嬉皮士”,感觉比场外的还神经。当然,此片的荒诞寓意也算极致了。


5、《圣山》(1973)

原名:La montaña sagrada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国家:美国、墨西哥

「推荐语」二战期间,一群逃避了战争的美国年轻人笃信开了东方哲学与宗教。而这种追求信仰的过程被佐杜洛夫斯基再好不过地用“嬉皮”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注意,这部电影的投资者相传就是那个集嬉皮大成的“约翰·列侬”投的资。


6、《洛基恐怖秀》(1975)

原名: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导演:吉姆·沙曼

国家:美国、英国

「推荐语」听说这部以描写摇滚、非主流、异装癖、嬉皮为主的音乐歌舞片在西方成了史上最特别的一部互动电影——每年年轻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一边放片,一边狂欢滥造。这也足以证明这种亚文化在西方的地位。天啊,什么时候中国能有个“洛基恐怖秀”! 


7、《大门》(1991)

原名:The Doors

导演:奥利佛·斯通

国家:美国

「推荐语」一部关于摇滚、毒品、大门乐队、吉姆·莫里森的严肃传记电影。每次看都会被电影的那种“嬉皮”的力量所感染和震撼,当然也包括大门的音乐。


8、《猜火车》(1996)

原名:Trainspotting

导演:丹尼·博伊尔

国家:英国

「推荐语」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没有哪的人比英国人更嬉皮的了,而在英国,又没有那个地方的人比苏格兰的小混混更嬉皮了。这似乎都成了英国人的招牌!看看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知道了——偌大的一个世界盛会,活生生的就被搞成摇滚音乐会了。而这部《猜火车》,没错,就是那个伦敦奥运会总导演拍的。


9、《恐惧拉斯维加斯》(1998)

原名: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导演:特瑞·吉列姆

国家:美国、英国

「推荐语」这部电影极致的地方在于导演完全摈弃了客观视角。也就是说,镜头完全用了剧中两个主角人物的主观视角拍摄而成。而这两个主角有什么特别的呢?很简单,他们整部片都是磕了药、High大了的状态。于是便出现了剧中那些魔幻、怪诞、不可思议的场景。要知道这可比进鬼屋刺激多了!


10、《天鹅绒金矿》(1998)

原名:Velvet Goldmine

导演:托德·海因斯

国家:美国

「推荐语」电影以奥斯卡·王尔德的身世开篇,以大卫·鲍伊生平为原型,通过一个记者的寻找为故事线,从而贯穿了整个英国华丽金属时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既好看又有深度的电影。


+1、《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70)(纪录片)

原名:1969 Woodstock

导演:迈克尔·沃德利

国家:美国

「推荐语」69 Woodstock几乎已经成了美国近代史的一个“标志”。每次看这部纪录片都会被震撼、被感动(即便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个文化离我们如此遥远)。而这场活动的主角便是我们今天谈的“嬉皮士”。


+2、《迷墙》(1982)(音乐传记片)

原名:Pink Floyd The Wall

导演:艾伦·帕克

国家:英国

「推荐语」平克弗洛伊德专辑《The Wall》的同名电影。全片原声音乐贯穿专辑所有歌曲。自然还是讲的那个时代那群人的那些事。


▼附《逍遥骑士》百度云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w73Ebtn_bdl3wwDTvh6tA 

提取码:9daf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玛丽莲·曼森”名字的由来

 商业片为摇滚立牌坊,艺术片为摇滚掘坟墓,这就是差距!

 “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主义》

 抵触《猜火车》?证明你已上了生活的毒瘾!

 摇滚谁都能谈,可谁谈的都不是摇滚

 我对中国“音乐节”的一些记忆

 “妮可”的“地下丝绒”之咒

 恐怖海峡VS白居易:他们只差一把吉他了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