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孤傲如她,却在美食里拥有了“烟火”

 星期五文艺 2021-01-16

星期五言:每天,黎明,静安寺的晨钟敲醒了沉睡的大上海。繁华如初:常德路上的电车叮叮作响,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的家仆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活。公寓隔壁的起士林咖啡馆的面包香,又开始引诱那些沉睡的小姐太太们的胃。张爱玲便是其中之一。

▲今常德公寓(张爱玲故居)

她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就生动地表述了自己被引诱地经历:

“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皮,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势,而又是最软性的闹钟,无如闹得不是时候,白吵醒了人,像恼人春色一样使人没奈何。”

这段诙谐的写作方式,如果不说出来出自张爱玲之手,很可能大家以为是哪一个活泼的文艺吃货发的朋友圈呢!可是,这偏偏出自孤傲的张爱玲。

▲ 常德路上

为什么她对起士林咖啡馆的面包如此的钟情呢?其实,起士林的总部在天津,而张爱玲小时候在天津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她古老而辉煌的家族所在地,她一直怀念着这古老家族的故事。或许正是如此才激发了她对这来自天津的食物的爱吧。

美食总是用出其不意的方式,把我们带回到过去某一个瞬间,让我们从舌尖开始感受到过去的存在。所以,漂泊一生的张爱玲,对美食如孩童般天真的张爱玲,大抵就是能从这里找到“故乡”的吧。


文:大土豆

编辑:吊瓜

图片:网络

梦中的“云片糕”,无法忘记上海弄堂里阿婆的软语

张爱玲常常说,她经常在梦中吃着云片糕。而 “吃着、吃着却变成了纸,除了涩,还感到一种难堪的怅惘”。这惆怅是什么呢?或许是她能想到弄堂里叫卖的阿公的声音,能看到石库门里阿婆卖花的背影,能想到黄梅雨时节,那闷热而阴雨连绵的都市景象……

云片糕,是上海一种很常见的食物。但制作却很讲究的,需要糯米粉,并且要求贮藏半年左右,除掉糯米的燥性,再进行翻炒;对绵白糖的选择也较严格;至于糕的切片要求也很高,每条糕块薄厚只要1.5毫米。

最后的成品是片薄而色白,香甜软润,犹如凝脂。本地的老人常常拿来当作零食,而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张爱玲,自然也常常吃到这种食物。所以你如果到了上海,就不要错过老弄堂里的云片糕。

为什么张爱玲对云片糕情有独钟呢,在《童言无忌》里,她写道:

“我和老年人一样,喜欢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

张爱玲说自己不能吃脆的食物,甚至瓜子也不会嗑,但是却偏爱甜食和软食。而上海的饮食中,甜和糯的确是一绝。而云片糕则是甜糯食物中的“王者”了。怪不得张爱玲对云片糕情有独钟。

过,提到蛤蟆酥,这是张爱玲的母亲的最爱。她说,

“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阴阴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

张爱玲对点心的描写都都如此的生动幽默,可见她自己对点心的痴迷。胡兰成说她“每天必吃点心,她调养自己像只红嘴绿鹦哥”。她对于点心的热爱,已经有了一种神圣感。有一次作家周瘦鹃去拜访她,下子被下午茶的阵容惊呆,“茶是牛酪红茶,点心是甜咸俱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与碟箸也都是十分精美的。”只有如此懂点心,爱点心的人,才如此的精致地吃着点心吧。

大家都知道上海有几家做点心的老牌子,老大昌,老大房等。张爱玲当然也不会错过。以前张爱玲在圣约翰大学读书,门口就有一家老大昌,里面做着各种精美的糕点。她每次放学都要光顾小店,那些酥皮的,散发着奶香的蛋糕让她口水直流。

可是离开上海后,再寻得弄堂里这些美食已经很难,所以在梦中,她常常梦到云片糕,吃着吃着就吃出了惆怅。读到这里,一种离乡地孤寂感席卷而来。

所以张爱玲一直在寻找过去的“味觉”。她到了香港,找不到当时在上海吃点心的味道,有一次发现了一家老大昌,一阵惊喜之后,却发现味道不似从前。回不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那久久萦绕舌头的味道。

爱吃某些食物,总是和某些人有关

从小在贵族豪门长大的张爱玲,对吃自然很讲究的。她的饭食,一般都是由母亲和姑姑亲手烹制,如果是家里的佣人做,也必须由亲近的奶妈做。而执着于精致美食的她,也将吃到了极致。她喜欢喝牛奶的泡沫,在喝牛奶时总是先设法把碗边的小白珠子吞下去。这样,就能把柔软的奶泡放在嘴里品味……这样精致的贵族小姐,却有一天在路边摊吃着臭豆腐,你无法想象着这个画面……

“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 

张爱玲将这句话,写在照片背后,寄给了胡兰成。之后,她便焦灼地等待着回音。这个时候,她倚在寓所里,望着路两边沉默的法国梧桐,闻着隔壁咖啡厅传来的咖啡香,那爵士音乐还在环绕,她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胡兰成。

▲ 胡兰成

她与胡兰成热恋时,两个人手拉手,在大街小巷寻找小吃。从高门大户的贵族小姐,变成了和恋人在一起的傻姑娘,她没有任何的准备。他们吃着臭豆腐干,买着肉夹饼,或许还在街边等着手艺人现做的串串香……

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里说:

“无论如何,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似乎总有点可笑。”

不错,这个形象就是张爱玲。你再也无法和那个孤傲、睥睨一切的她联系起来了。你在这里看到了一种世俗气息,一种生活的气息,一种原来她也有今天的想法。

前面提到说起张爱玲的奶妈,就不得不提到“合肥丸子”。这是张爱玲爱吃的食物之一,而这道菜只有奶妈会做。

这道菜十分讲究,先要煮熟一锅软软的糯米饭,等凉了后,需要捏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子,把调和好的肉末放进米团里,再捏拢成“汤圆”大小,然后把团子放在蛋汁里滚一下,再放进油锅煎熟。那煎熟的丸子,外皮金黄酥脆,丸心糯软鲜美。

在奶妈离开张爱玲以后,合肥丸子成为她留在心底永远的味道。每次想到这道菜,便想起了奶妈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爱。

现实中“吃”对张爱玲是一种生活,而在小说中“吃”成了一种隐喻

作家的作品都是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张爱玲可以犀利地用文字呈现自己独特的文风。她笔下的“美食”不仅仅是美食,还是人性的隐喻,是将美食与生活,与回忆进行了奇妙的连接。

在小说《心经》里,我们看到了荷叶粉蒸肉的生活哲学。小说写道:“许太太对老妈子说,开饭吧,就我和小姐两个人,桌子上的荷叶粉蒸肉用不着给老父留着了,我们先吃。”张爱玲认为,上海女人像荷叶粉蒸肉,广东女人像糖醋排骨。多么值得品味的一个比喻!这是对生活提炼之后,脱口而出道出来的真相。

说起上海女人,在《怨女》里“银娣火起来自己下厨房,教女佣炒菜,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划几道。”张爱玲写出了上海女人典型的持家风范。她自己虽然从来不会下厨做饭,但是,写出来做饭的女人却是入木三分!

在《十八春》中,沈太太给世钧送吃的:“这莴笋圆子做得非常精致,把莴笋腌好了,长长的一段,盘成一只暗绿色的饼子,上面塞一朵红红的干玫瑰花。”几句话看出女人的用心,一盘多情的饭菜呈上来,那做饭的人呢?那种情感和压抑,在一盘菜中,含情脉脉地端出来了。

从《色戒》到《倾城之恋》,从《红玫瑰白玫瑰》到《第一香炉》你能体味到双城记中人们的躁动和压抑,你能感到那种疏离感和大院里女人们的孤独和寂寞,在一盘盘点心中,在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里,你能读出来那人性的悲欢离合和人类千古情欲惆怅!

都说张爱玲不食人间烟火,可是她的小说却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她后来孤身漂泊到美国,独在异乡为异客,吃不到上海的云糕片,吃不到奶妈做的“合肥丸子”,再也没有胡兰成陪她吃臭豆腐,而她能做的就是在文字中一次次回忆故乡的味道。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谈谈“吃”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国疯人高长虹和他得《狂飙》杂志

 鲁迅 : 一个北漂中年的希望与绝望

 四段“床戏”读懂《色戒》背后的战争

 关于“民国”的10部经典电影推荐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