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遐想录》:欲望如钟摆

 郁土 2021-01-16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二十四、有的人

有的人,与他共事时可能感觉不到什么,等到他离开了,你方会发现其难能可贵;有的人,和他在一起时,可能会令人崇拜不已,而一旦其离去了,你蓦地会发现他的许多不是来,甚至由此而起憎恶之情。

前者,便譬如兰花,长久相处便如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一旦离去,则顿觉空气之污浊不堪;后者,便如那廉价香水,浓郁无比,一旦其离去后,则会追忆起当时之种种不堪来。

二十五、骄傲与虚心

骄傲的人理解事物,比起虚心的人,真不知要困难多少倍。盖心存骄傲,则将求知求真的心门紧闭,则新知真知无由而进也。

虚心者正好相反。

所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十六、细人“务名、争名、盗名”

熊十力认为,名声,君子非不欲,而决不屑求。非不欲者,名不可厌,以其为实修之影响,足以引人向善也。不屑求者,君子求诸己。进德修业,以培养与开拓其内在的无量潜能。开发无尽之藏,有如雷雨之动满盈。道积于身,泽洽于物。名与不名,皆与自性无加损,何足计乎。细人务名,争名、盗名,不修其实,全丧其在己之无尽藏”(《存斋随笔》第60页)。

争名者易见。而盗名者,吾也已二三见之。信乎,先生所言!

二十七、务虚声者与实修之士

《存斋随笔》第46页:

    “务虚声者,逞志于社会,则实修之士,不得不被抑,将率一世而趋浅薄。船山以此为戒,亭林亦然。”

阅读之此,不禁废书而叹:先生其有前后眼乎?何洞见如此之深、之远乎!此语似针对今日之现实而说也。

二十八、是主人才能有主人翁意识

主人翁意识只能从主人身上产生。不能设想客人或奴仆身上充满主人翁意识。可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披“公仆”外衣,而实操主人翁权杖者却往往要求台下的虽蒙主人之名,实际上却处仆人之位者“具有主人翁意识”,如此缘木求鱼,甚可怪也!

二十九、时间是人性最好的试剂

时间是人性最好的试剂,不见古人有“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之说也。

三十、人们只能理解自己能力所及之处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章或章节感兴趣,盖人们只能理解自己能力所及之处。

三十一、欲望如钟摆

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便譬如是人生这只钟表钟摆之两极,当钟摆极力摆向物质需求一方时,精神需求便产生极大之引力,吸引着钟摆再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生由此而丰富多彩。

假如那一天钟摆停在一方不能动了,则此人之人生即失去动力与活力,僵化在哪里,虽活犹死了。

三十二、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版2011.12.12刊出记者顾村言对章汝奭的专访。章认为,“一个人必须先有道德、文章,然后‘行有余力再治文’,这样的话呢,他身后的墨迹才可以为世所宝”,并说1987年他应邀加入书法家协会,进去6个月到8个月后,“基于种种原因,本人决定自即日起退出书法家协会”,当王一平问他原因时,他回答“坦白说,我羞与此辈为伍”,“俗不可耐,所以我说我要退出,不与他们为伍”。

观其《食蟹戏赋》,无俗气,无恶趣,大约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吧。而那些所谓书协主席、副主席的字,现在可能闹猛,但时过境迁,可能便无人理睬了,而章先生的字流传下去是肯定无疑的了。

欲有为,必有所不为,章先生就是一个好例!

三十三、俗人

低俗之人只能理解庸俗的东西。

三十四、年青与年老

一个人在年青时,目光是向前、向上的,全神贯注外界的一切:成绩、业绩、评价、收获等等。而当他步入老年时,目光便自然而然地由外界转移到内心,开始审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审视自己所收获或失去的一切,给人生以全新之定位。如果说青年人的精神气质是向外开拓的,则老年人是向内收敛的。

便譬如是登山,年青时是上山,奋力攀登;年老时是下山,小心翼翼。

圣人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此为登山之状态也;“五十而知天命”,到达人生之峰顶,一览众山小是也;“六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下山是也。

三十五、情欲的诱惑力远大于理性的吸引力

许多人宁愿花几百上千元去听一场明星的演唱会,而不愿花几十元甚至仅仅只有十几元买本哲学家的书,去享受一顿精神上的大餐,与智者去交流。

可见,情欲的诱惑力远大于理性的吸引力。

(未完待续)

(特别鸣谢 照片拍摄 王想龙)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遐想录》:自 序

《遐想录》:吹捧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遐想录》:不能拿人格做交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