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连载八十三)

 乡风儒语 2021-01-16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第八十三章 倾其有真心换假义   道不合子沐破樊篱(4)

杏雨要买的这套房七十平米左右的面积,是精装的小两房,总价需四十多万。这样的房在此时与市内和河西相比,便利了将近一半,而下楼步行百余米,便是站亭,乘公交挺方便的。因此杏雨相中了它,并让辜志军、子沐和子澍都去合了眼,在取得了他们的一致看法后,即将五万元定金交了。自然,这也就意味着此房是非买不可了。

    这当儿,杏雨本想与辜志军谈谈筹房款和如何付款的一些具体的事儿,但辜志军说是只请了几个小时的假必须立马赶回部队去,于是也就没谈成,有些事也就只好跟子澍和子沐商量着办了。

    本来买这套房首付只要付十多万元就可以了,不过杏雨和子澍考虑到不要让子沐他们增加过多的压力,便决定想办法首付六成,余下的小部分再搞个商贷。子澍认为这样压力就小多了,如果以后他们到南京工作,看看能否改成公积金贷款,即使改不了,负担也不会太重。他表示自己可支持五万元,爸爸已交了五万元定金,应该还可筹集三 五万元,子沐再到几位舅那里借五万元,剩下的就是差一点也不要紧,可让苏卉来搞定。子澍工作才几年,自己购房也贷了款,他能做到这样,委实是不容易了。杏雨心里明白,他为有这么个好儿子来为他分忧解愁而骄傲。子沐心里也明白,她为有这么个好弟弟在她困难时鼎力相助而感动。

    按说,筹三五万元杏雨是可以办到的,实在不行,向尤卓亚开个口,一定会不成问题。但杏雨一生谨慎,他在这方面是个硬汉子,有困难多是自己克服,即使在过去那么样的困境下,他也基本或极少开口向亲戚朋友借钱。他怕惶恐,更怕欠人的人情。为给海英妈妈治病,明仁曾让他惶过一次恐,那种滋味是不好受的。因此他宁可别人向他开口时,他去尽力而为帮别人克服困难,而很少开口去向别人求助。所以,虽说他身上没有了钱,但这五万元他是断不肯去向别人借的,他更不想向儿子说出真情。

    儿子已挺不容易了,这多好的一个儿子呀,工作压力那么大,还能再去增加儿子的负担和压力么?他相信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五万元的问题,克服这五万元的困难。他甚至不想让子沐去向舅舅们借那五万元,除非实在无法可想。他之所以赞同了子澍的意见,是因为他不让子沐他们有太大压力的同时,又要借此让辜志军多少也有一点压力,懂得珍惜钱。他认为这样也许会促使辜志军去增强点责任感。他在动足脑筋后,决定瞒着妈妈江英,把摩托车和电动车都卖了,将家里的粮食留下一点够吃外,也都叫晓雪全卖了。他终于又凑足了五万元钱。

    李杏雨又要去南京了,他要去南京向房地产商交首付款。同时,他要辜志军也赶到南京以签订购房合同。临行前,妈妈江英拉住他,然后颤魏魏地从怀里摸出一个手帕,塞给他说:

    “罐子呀!我知道这几天你在发愁,为的是买房筹钱吧?这里面有几千元钱,是你爹的遗属补助,我也没有啥要用的,本想留着让你叫办我身后之事的,现在急用你就先拿去,我后来的事就简简单单点了,就……”

    没等妈妈说完,杏雨坚决地将包了钱的手帕又塞回了她,说什么也不肯要这钱。他说钱已筹足了,用这钱他会心痛的。江英流着泪只得将这手帕包的钱又收了起来。不知为什么,她忽然说她心惊肉跳的,总担心辜志军不出钱不出力的,弄不好会要发生什么事。她要杏雨和子沐都要多个心,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杏雨和子沐都劝她不要想得太多,好好保重身体,说是他们会考虑的,辜志军也应该不是那样的人,他毕竟是个军人,还是名**员。江英老人这才拄了拐杖回了房。杏雨望着驼着背,白了发的妈妈,禁不住鼻子直发酸,思绪也似乎有点乱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江英老人的话,还是让杏雨和子沐都多少慎重了些。杏雨觉得自己更有必要亲自去交这笔首付款,他要向辜志军叮咛几句,看看他的反应。子沐则思忖着,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于情于理她和辜志军都应该向父母,向弟弟子澍和舅们出具一份借条,因为这些钱都是他们的汗水钱,心血钱,她与辜志军又怎么可以心安理得,坐享其成呢?就这样,父女俩怀着各自的想法去了南京。

    在南京托乐嘉街区售楼处,杏雨让子沐和辜志军签了购房合同,写上他们及小若蓉的名字。然后,杏雨又指指包里的首付款向辜志军讲述了筹款的经历与心酸,并谆谆告诫他说:

    “志军啊,我们所凑的这二十多万元钱在你父母眼里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我和你岳母眼里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啊!尽管有困难,我们还是给你与子沐筹到了。我只是要你再次考虑一下要不要向你父母现在讲清这个问题,倒不是指望他们出点钱,而是为了避免误解。以后你能说清吗?可千万不能到时让我失望伤心啊!还有你过去七花八用的没攒到钱也就算了,今后可就要节约着点了。虽是以子沐名义签的银行贷款合同,但你每月近四千元的工资,还两千余元的房贷应没问题的,孩子的吃、穿、用又有子沐包了去,剩下的钱在部队完全够你开销的。所以,给你这点压力不算大,说明了吧,也是为了给你增强点责任感,你有困难吗?”

    辜志军没想到岳父会向他谈这些,这个时候,他只能也必须要表一下态。因此,他明确表示以后由他负责向他家里解释一切,保证不会有什么问题,同时每月两千余元的房贷由他负责逐月按时的打到房贷还款的存折上。这会儿,子沐则适时地提醒辜志军向父母他们各出具一份借条,辜志军犹豫了一下,也就同意了。没有什么让人疑虑担忧的,也没有什么令人不快难堪的。一切都显得自然而正常。于是,杏雨也就开开心心地去为他们交了首付款,帮助他们办妥了所有的手续。剩下的便只待三个月后交房拿钥匙领房产证和转户口了。那是子沐与辜志军的事。杏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指导和帮助子沐应聘转调到南京来工作,这样辜志军到时转业来南京也就无忧可虑,真正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李杏雨依然利用节假日往南京跑。他将女儿的资料装订成册,到南京有关学校了解用人信息,递送应聘材料。终于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女儿子沐的应聘基本获得了成功。南京石城中学经过严格审核,精挑细拣,再经笔试面考,在她过五关斩六将后决定录用她。现在,李子沐只剩最后一关,待来年经南京市教育局组织进城教师联试后,便可办理调动手续了。然而谁能想到一件令子沐伤心欲绝的事竟在此时发生了。江英老人的担忧正逐渐变成了可怕的现实。

    原来二00七年十一月,本以为自己铁定会被转业的辜志军,却迟迟未接到通知,也未有哪位首长找他谈话,这让他颇有点庆幸,又有点忐忑。因为他担心子沐工作如未完全落实,而她的户口落到南京又尚不满两年的话,可能他要转业南京工作还是有问题的,所以他真不希望此时就转业。他千想万想都没想到的是快到年底,也就是子沐刚被石城中学初步确定为录用人选的这会儿,首长找他谈话,带给他的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将晋升为正指导员,到另一个中队去走马上任过元旦!他简直不敢相信,简直有点欣喜若狂!他在去年时,领导就曾暗示他要有转业的思想准备了。他怎么会想到过去了一年,自己不但没转业,反倒晋升了呢?他忽然觉得有必要重新对自己规划一下,而且他要把那个“**”处理好。想到那“**”,他便有点不安。他究竟会有怎样的“**”呢?直到子沐带着孩子又来过春节了,这个“迷底”才被揭开。

    这天正是大年三十,子沐在食堂与几个军嫂聚餐后,便互相拉起了家常。无意中,她听说几位中队干部这次的春节奖金比上年提高了不少,都在万元上下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子沐不由在心里问自己:为何辜志军对我要谎称只有三千元呢?为何这次我母女来部队他又不冷不热,显得心事重重呢?为何他对我工作调动的事突然变得冷漠起来了呢?难道是他真为晋升花了钱?他不是说晋升与否对他已无所谓了吗?难道是他因晋升而有了这样的变化?他晋升了,我替他高兴,可他却为何对我是这样的态度呢?种种疑问,桩桩不解,女人的敏感,奶奶的担忧,父母的期许,使子沐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回到宿舍,她趁辜志军在外打球,便鬼使神差在他脱下的外衣口袋里掏出了他的钱包。她要检查一下,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做。结果,在钱包的里层,她发现了辜志军与一个女人用不同姿势拥抱接吻的几张彩照,还有一份与这个叫田甜的女人签订的所谓“爱情协议”。一切都明白了。这一幕来得是这样突然,是意料之外,还是意料之中,她说不清。她只是不敢相信她所发现的这些竟会是真的。她来不及甚或是不敢去看那“协议”的具体内容。她只是觉得天倾地陷,如芒刺喉,似刀剜心,而紧抱着女儿无声地痛哭着,痛哭着。黄浦江的水就是她的泪,她恨不得让黄浦江水卷着她一起滚滚东去……

    此时的李子沐虽身在闹市,却犹在孤岛。她悲愤,她伤心,她无助!她真不忍心将这一事实告诉爸爸、妈妈,特别是年迈的奶奶。爸爸奔波的身影,妈妈卖粮的情景,奶奶掏出包着钱的手帕时的酸泪,都晃若在她的眼前。他们那样的疼爱之心,舔犊之情,至诚付出,换来的难道就是这样的结果吗?爸爸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妈妈心脏也不好,奶奶那样的高龄,怎能忍心让他们承受这样的打击?他们又怎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啊?李子沐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无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甚至不想再见到辜志军。她心里清楚,她与辜志军的婚姻已亮起了红灯。可她同样明白,这会是在部队,这会辜志军还不知晓他已“失密”,这会需要特别冷静,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出难以想象的后果。思来想去,她渐渐地止住了哭。她吻了吻孩子,终于灵机一动,先将“证据”小心翼翼地藏到了孩子的羽绒披衣里。

 忽然,她想到了亲爱的弟弟。她认为弟弟子澍是一个很有主见,极负责任心的男人;告诉他,他一定会理解姐姐此时的痛苦,帮姐姐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的。于是,她拨通了子澍的手机。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