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葛正浩先生的《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葛正浩先生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不久前,葛老大概看到了我在本公号又发了古贤诗咏泰兴十二景,亦发生了兴趣,遂对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昨日给我发来,并表示期待我早日改写成散文。我很感慨于葛老,今且将其注解之一发于此。

 

泰兴八景---明朱昶 

朱昶(公元1327?)(泰兴城区西南朱家巷人,宋御史中丞朱宝明后代,生活在元末明初。明代洪武年间,以才德双全被推荐为秦府长史。革除(注)之际,昶已去职。成祖招至京师,辞之。)注:指朱棣发动所谓靖难之役(以藩王身份推翻高祖传位的建文帝) 

(一)船 港 春 潮 

东风吹雨海扬波(1),一道溪回百折涡(2),  别岸桃花生锦浪(3),征帆鹭影捞银河(4);朝宗江汉空愁绝,过客乾坤可奈何,(5)  却忆钱塘秋唤渡,素车白马倏来过。(6) 

【注:】船港,即过船港。光绪誌(32)载:惟过船、天星平揖圌山、旁枕孟渎成两要口。然沙埂之隐伏,港汊之岐出,潮汐之不时往来窥侦匪云利便。由此可知,泰兴西江的繁荣,船只往来之频繁。在于过船、天星两港口。因沙埂之隐伏,港汊之岐出故江潮至此平缓而宽阔、壮观,潮面呈百折千转的縠纹;亦知:过船港江口因沙埂之隐伏,大船难靠岸,必须用小船过驳。故亦名过船港,有“江中船如星,近岸江水平。大船江心等,驳子忙不停。”之说。  

   解释:】1、点明春、港,春天的过船港;2、形容潮来的势头莽莽沧沧,同时也突出了泰兴西江成陆时水下沙底的特点;较平而有许多沟回,江潮经浅滩时,水底的沟回对其影响反映到表面,故水面显现出许多旋涡;3、岸边的桃花瓣飘落在水面上,浪潮都如锦绣。4、江上的点点白帆像白鹭嬉戏在银河里;5、望着百川归海日夜不停,逝者如斯乎?慨叹人生无常天地乃万物之逆旅,人生乃百代之过客;6、钱塘秋唤渡:苏小小所在的南齐时代,还没有杭州,只有名气不大的钱塘县,钱塘县的衙门从灵隐山下移到宝石山边还没有多少年,那时还没有西湖之名,一般就叫钱塘湖,湖东岸陆地不大,居民不多,西泠一带还很冷清,孤山与栖霞岭之间,还没有桥,要靠船摆渡,所以古人有西村唤渡处之说。 素车白马典出《后汉书范武传》指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两句的意思指生死倏忽,人生苦短,昨天还在卿卿我我,今天到已生离死别。全诗描写了过船港春潮的浩瀚壮美,歌颂了人生之美好,光阴的宝贵。要珍惜生命,珍惜良辰美景,干一番事业。同时,贴题;‘过’白驹过隙。’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同越王勾践和好,并且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尽,将他的尸首抛入江中,从此江中波涛汹涌,从海门山滚滚而来,越过钱塘鱼浦,波浪才减弱。早晚有时可以看到伍子胥乘白马素车站在潮头。 

【试译】:春天的船港,春风春雨伴春潮,晴天春风荡漾,雨天一片空濛,唯见江诲相连,苍茫的水面上千回百折的浪头涡旋,如云锦绮罗的縠纹。近岸,桃花正开,坠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连浪潮都显示出锦绣灿烂;远眺,江中的帆船像成群的白鹭飞落银诃。滔滔東去的大江奔流不歇。凭栏临江,感宇宙之浩渺,历史之深远,不竟感慨万千:潮起潮落,古今大同小不同。千古观潮,浪淘尽英才佳人。观船港春潮,堪比钱塘潮。曾记否?“西泠桥畔苏小小,渔浦浪尖伍子胥”。当年的过船港,也不乏弄潮儿的足迹。俱往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