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四十六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市人,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遇”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透明色》,随感录《润玉流翠》。2018年3月,其长篇小说《千雪柏》又出版问世。晓东不仅善写,而且善画,笑称自己画画与写作皆为业余涂鸦,由此让胸中丘壑腾起雾霭烟云、烟火日常泛出灵动生机,便觉日子也变得可亲起来。是的,他的画作少匠气,一派洒然天真,却令观者玩味于心;他的文章清新、朗然,亦如其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大概也正是我喜欢并欣赏晓东的画与文的原因。不久前,晓东开始写他的《日涉居笔记》,每发其章,我都读之细品良久,都感其写景语皆为情语,而不由沉醉其中;于是乎征得晓东同意,决定在本公号连载他的《日涉居笔记》。“日涉居”是晓东书斋名,取之于陶潜“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诗意也。《日涉居笔记》亦诗意也!晓东之画亦诗意也!现特将晓冬其文与之其画连发于此,以飨诸君。

日涉居笔记

李晓东(东方木)

除了蝉鸣,还有湍流、风啸、竹韵、雨落、雪雰、花谢、叶凋的天籁之音。

        物换星移,四季更替,大自然总是忘不了把嘤嘤妙音奉献给我们。谛听自然,让纯净熨平你皴皱的心田,这是大自然的好意,也是你的福音。

       凤城虽无山,却结了水缘。凤城的水是活的,活了两千多年,活得越来越年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观水以抒浩气,听水以得静心。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为声。若是你有闲暇,又有闲情,不如随我先去东城河,那里的水可以明你的目,可以濯你的足,也可以悦你的耳。

        盛夏时节,起个大早,趁酷热还未苏醒,随我趋于东城河的东岸,立于岸亭,南观或北望,亦可俯察水岸。碧波荡漾并未吵醒沉睡的凤城,岸柳轻抚着水面,而流水已经潺潺了。清澈的流水神赐一般地与苇草絮絮细语;水与水互拍的声音像是两小儿在游戏;虽无惊涛骇浪,却惹得绵密的岸草潜入水里;清波洗涮着低岸,那声音柔得像初春的草坂。轻盈的水声轻盈着你的耳朵,于是你的身体也轻盈起来。

        往北走,沿着丰茂的水岸,再拐向西,止于鼓楼大桥的桥洞里。那里已有晨钓者数人,不觉你的到来,淡绿色的线目勾住了他们的心思。桥洞听水颇有些意外的情致,外面的世界你甭管,只管听那水声,如淙淙溪泉流于幽谷,似乎就流淌在你的耳边,特别的清晰,也特别的灵动,你的心绪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若是觉得气势不够足,想听汹涌的水声,那就去东城河的北岸。那里水光接天,惊涛拍岸。

        北岸的视野极为开阔,似乎可以揽得半个凤城。浩瀚的水从遥远的三水湾出发,携着青白色的晨雾,拐过望海楼,穿过迎春桥,一路匍匐而北,直往你的脚下冲过来。北岸有巉岩,有芦苇,有陡坡,还有观水台,层层波浪前呼后拥地拍打着水岸,激起的浪花会溅在你的身上,丝丝清凉。那水声或涵胡,或清越,或噌吰如钟鼓,经久不歇。听水以静心,听风以抒怀。

        且听风吟。

        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可见听风不仅用耳,更得用心,因为风是有灵性的,是飘忽不定的,也是难以捉摸的。唯有用心方能解风之语,识风之韵,明风之格。

        风声好发于林。凤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但也有你心仪的绿阴。每座公园都有树林,虽不算茂密,倒也有风可听。

        曾经在夏日的午后,久立于锅巴山深处的石阶上,四周古木蔽日,寂然无声,蝉亦不鸣。当鸟雀在枝头纷飞的时候,我知道风者将至。作为凤城地理位置的最高处,风总是格外关照着它,一阵阵吹过来,百枝千叶欢腾着迎接它,发出哗哗哗的树声,很有节奏感,像是演奏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穿行于林间的风早就褪去了灼热之气,零零碎碎地、或轻或重地刮在我的脸上和身上,变得温和而凉爽。从山顶拾阶而下,离开此山,便觉浑身酣畅欲仙。锅巴山上的风声是激越而洒脱的,快意盎然。

        在三水湾的小桥流水处,杨柳风又是另一番情状。风从石拱桥的半月里钻出来,抹着岸草的清芳和水的湿气,梳着几绺儿青黛色的柳丝,轻拂着你的脸,像是外婆摇着芭蕉扇,低微的风声又像是外婆哼唱的催眠曲。三水湾一带的夏风最懂事,不急不躁,不喧不闹,不浑不浊,小心地陪着你漫步于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天德湖的风声是大气而豪迈的,想要扩张你的胸怀,倾吐你的郁结,就去湖边倾听风语。芦苇与你一起畅叙幽情,清波与你一起荡涤心绪,水鸟和你一起将梦想衔至彼岸。水面是开阔而舒展的,于是风声也就自由起来,其声奔放而高亢,又携着缕缕荷香,将盛夏的炎热驱散殆尽。

        凤城里的风是沉静的,古老的凤城让一切都静穆下来。唯有老巷里,才能听见风声。站在巷口或拐角处,须臾风至,吹在你的身上,带着蓝色天鹅绒般的那种温柔的触摸感。夏风不喜欢街头和热闹的地方,你若安静,它便寻你而来。那风或疾如快马,眨眼间便穿出巷口,又拐进另一条巷子,留下许些清凉;有时那风则慢若闲庭信步,徐徐而来,悠悠而去,你听不见一点儿风声,但它毕竟来过。

        夏日的傍晚会起风的,在耳边萦绕起来,如流水一般,活泼而娴静地低诉着什么;又像散落一地的珍珠,发出清脆而温润的呼告。晚风总是安然美好的,它从不打搅你的生活,却能让你稍安勿躁。

        古诗曰:“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应笑晨持一盂苦,腥膻市里叫家常。”该到吃晚饭的时候了,端着一大碗采儿粥,碗里有咸菜或萝卜干儿,拿着一双筷箸,自顾站在大门口,一边喝着凉粥,一边看世人匆匆,一边享受着晚风,这个夏天才算没白过。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聆听竹韵,别有一番情致。

        凤城的秀竹佳处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当在乔园。每每路过乔园的南围墙,仰头可见墙内的修竹斜披而出,郁郁葱葱,随风摇曳。

        那天清晨,我走进乔园,置身于那片竹林之中。竹林并不大,但彼此亲密无间,根根翠竹拔地而起,含章天挺,阗溢了我可以窥见的天地。空气中翕散着淡淡的竹韵冽香,晨雾在竹林间轻浮缭绕,空灵而飘远,偶尔还有鸟鸣声从竹林深处柔脆地传来。

        竹声如萧。风过竹林,仿佛悠远神秘的乐曲幽然奏响,又如溪水一般柔柔地流淌。沾一滴竹韵清露,洗去心中的浮躁,将不安的灵魂安放在竹径通幽的清凉之处。翠绿的竹风将酷热步步逼退,留下的只有清爽。

        乔园的美景甚多,如响草堂、数鱼亭、松吹阁、绠汲堂、二分竹屋、来青阁、蕉雨轩、文桂舫等,但我独爱这一隅幽篁。

        宋代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清代曹寅有词曰:“腊黄浅映鹅儿泻。渐翛翛、半庭竹韵,有声有画。”可见居有竹则不俗,有竹则有画影清韵,心生凉意而得妙境。

        当然,望海楼也是有竹林的,只是有点儿散;天德湖也是有竹林的,只是有点儿乱;柳园也是有竹林的,只是有点儿淡。

        竹韵清雅而高洁,雨声则宁静而致远。涵东的雨声最得意趣,特别是细雨檐花落。

        夏天的雨总是来得急,去得快,就像初恋。听夏雨的声音非得立于老巷人家的屋檐下才够味,敲在黛瓦上的雨滴像是一曲残缺的古韵。聆听那雨音,思绪坠入一场不愿醒来的梦境。天光微暗,巷中无人,玻璃窗上的水珠画成光阴的图案;碧绿的苔藓映出恍惚的水光,岁月在墙上,幽情缠住青石板;细数砖阶门前的几枚落叶,雨坠在叶上,发出空洞的湿音。不知被雨淋润着的心,是否依旧。那淙淙的雨水如空心古琴,拨弄出水样的柔情或愁怨。也会有寂寞,带着指尖的凉和心底的痛。窗外雨声兮兮,忽明忽暗,忽急或缓,忽醒忽醉。雨声细密轻盈,才能一夜好眠。

        雨声滴答,越发显得天地的静閟和人世的简单。清简安然,素心浅意,听那雨声,有如觉悟菩提之语,夏日的老巷和时光,便淋透了禅思。

      心晴,雨也是晴;心雨,晴也是雨。凤城的雨不仅落在涵东,也落在别处,更落在凤城人的心里。(待续)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