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月收入多少算够?

 聪妹创业手记 2021-01-16

今天,和同事探讨了一个话题:在上海,得月收入多少才能基本满足生活所需?对方认为,如果是有房有车的本地人,即使月入5、6千,也可以活得很滋润;如果是外地人,即便月入2、3万,也还是不够花。

虽然这话听着扎心,但他说的,确实属实。我算了笔账,如果单靠工资收入,即使月入2、3万,在支付了相关费用后(房租、水电、生活费、服装、化妆品、提高生活质量的开销、交际费、学习费用等),能剩下的真的不多,而且,这还只考虑了不买房、不买车的极端状况。如果再算上买房、买车的预计投入,两三万块钱能剩下多少真的不好说。

由此,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人和钱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老实说,在这个问题上,我经过了好几次思想迭代。

刚毕业时,我视金钱如粪土,也特瞧不起那些爱钱的人,我认为,钱多钱少无所谓,只要能学东西就可以了,于是,找了份起薪不高,压力巨大的工作,虽然最后也学到了不少,但收入却一直处于水平线以下。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没赚到钱,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我不刻苦,而是因为选错了平台(给私人老板做,很难实现个人增收);回到家乡后,我选了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收入自然也有弹性,此时,我对金钱的态度更多是出于一种渴望,靠着对即时奖励的渴求,我攒了点小钱,但并不快乐;后来,我重新规划,选择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虽然时有挑战,但因为自己喜欢,总觉不在话下。

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人要正视和金钱的关系,视金钱如粪土和爱钱如命都是两种极端。因为前者让人不愿意去了解财富的增长规律,无法积累到可观的金钱,为家人更好的尽孝(本文不多讲这一方面);后者则让人注重短期,而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比如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个人认知水平,而收入的增长则是认知升级的产物。那么,何为认知升级?我认为,它是站在现在思考未来的能力,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年前意识到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涨而果断买房,现在应该资产千万。

然而,认知鸿沟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跨越,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更高层面的思想,从而实现快速迭代。

所以,请好好努力吧!

相关阅读:如何跨越“认知鸿沟”?

前一篇:让平凡的生活多姿多彩

100/29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