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慢跑”是个什么鬼?据说比慢跑更减肥

 明日夏明日 2021-01-16

在传统印象中,跑步讲究的就是个速度,但是最近,“超慢跑”这个词汇突然跳进了不少减肥健身、初跑者,甚至是精英跑者的视野之中,并且迅速在欧美各大跑圈风靡开来。

当然,这种全新的“超慢跑”也有大学问,并不是单纯减慢速度就能看到效果的,但一旦掌握了“超慢跑”技能,减轻体重保持健康,这都不在话下。

超慢跑,到底有多慢?

慢跑本来就是“慢速跑步”的意思,而在“慢跑”前面,刻意再加上“超”来形容,可见它对跑者的速度有特别的要求。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速度才算是“超慢跑”的速度呢?

从事了20年超慢跑研究的福冈大学运动科学教授田中宏晓《超慢跑入门》一书中表示,“超慢跑的速度甚至可以慢到被快步走的上班族超越,这就是超慢跑。”

还是很抽象?那再换种说法,一般跑步时,你的呼吸比较急促而且想要说话时不是很轻松。而超慢跑的话,具体来说就是,能面带笑容哼歌、聊天的跑步速度。

除了速度,慢速跑对于姿势也有要求,因为它和平常的跑步姿势有所不同。据田中宏晓解释,想像自己是木偶被线拉着,挺直身体但不要施力;利用手肘的力量,将手臂往后摆动;稍微抬起下巴,直视前方,视线自然往前看;骨盆上方略微往前挺,尽量抬腿。

资深跑者用它提高成绩

近年来,你能看到各种跑友站上跑道,从小朋友到八旬老人。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步训练。

美国路跑者协会做过的一项关于“哪几类人跑步容易受伤或者有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不运动、常年生活作息紊乱、长期酗酒,以及大体重的人,都不太适合从一开始就利用跑步来健身。

当然,不只是初跑者,一些资深跑者也适合以“超慢跑”作为交叉训练或者是休息时的补充练习,甚至有可能多自己的成绩提高有不小的帮助。

田中宏晓教授曾对不少跑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普通的跑步训练中加入“超慢跑”训练,反而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有实验者甚至提升了超过半个小时的成绩。

原因也不难解释,在马拉松里有一句话是,“35公里撞墙期”的说法,明明跑步状况不错,但一到35公里左右的距离时,速度突然急剧减缓,许多选手因此无法再继续跑。这个情况是因为能量用尽,前半段的路程跑得太快,造成供给身体运动能量的糖类不足,以至于无法继续跑下去。

一般人都会认为,想要克服“35公里撞墙期”得到亮眼的成绩,就必须经由大量且辛苦的练习来提升“持久力”。

不过马拉松的重点是,如何保有供给能量的糖类到最后。人体除了糖类,脂肪也能够供给能量,打个比方,就像是能够使用汽油、电力二种动力源驱动的混合动力车一样。我们的身体从事激烈运动的时候,会使用糖类比较多;从事缓和运动的时候,会使用脂肪比较多。

利用超慢跑的机制,就能够让身体主要消耗脂肪,将糖类保留到最后。

“超慢跑”塑身效果更胜健走

除了跑步,健步走也引领了一段时间的潮流,特别是当不少APP软件开始风靡“运动步数”的时候。然而,和健走同样速度的超慢跑,更可以消耗约二倍的能量。

超慢跑即便速度再慢,每一步都必须确实抬起大腿,此时使用到臀部、大腿前面的肌肉,还有从脊椎骨延伸到大腿骨,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称为髂腰肌的肌肉。不管是哪一个,都是身体的大块肌肉。

不仅如此,据田中宏晓介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进时,左右其中一脚必须接触地面的是健走;前进时,左右双脚有瞬间离开地面的是慢跑、快跑。后者需在适当的时机活动髋关节与膝关节,使用到这些骨头周围的大块肌肉,能量消耗量比较大。

《英国医学期刊》近期的研究显示,想要健康长寿,除了去除多余脂肪,提高持久力的来源——最大氧气摄取量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想要提高最大氧气摄取量,必须让心脏承受一定程度的负荷。

除了体能稍差的人,日常的健走难以达到这个负荷量。即便是体能不足的人,持续健走一段时间,体力增加后,也必须加快健走速度才能达到这个负荷量。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健走,负荷会愈来愈弱,运动效果当然也会降低。

速度大概要增加到时速六公里才会有效果,但这样的话,跑步反而比走路轻松。因为快速走路会强制加大步伐,反而造成身体的负担。以走路速度跑步的超慢跑,就没有这样的缺点。

超慢跑不论速度,效果差异不大,不会突然增加身体的负担。以相同的运动负荷增加体力,最后自然会变成慢速跑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