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
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但是大部分采用V,倒V、 W、M、C字型和五饼型。部分精品特选苗孤植、对称、阵列种植。 ▌V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先定点主视角线上的第一棵,再定主视角近端一棵,最后是远端。角度根据坡型适当平行打开,避免直角、等边。主视角前方选择矮胖型植株(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C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以坡地高点为圆心,选定主视角线上第一棵,并以圆心与此点之间距离为半径,基本平行于地形的外围弧线做圆,在圆弧上选取合适的第二和第三点(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单骨架混搭二乔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坡地高点种植单棵骨架乔木,其体量要明显大于二乔,结合实际在其外围使用V字型或C字型搭配二乔。 优点:混搭手法弥补了V、C字型种植的弱点,视觉上重心明显,天际线饱满,减少了大乔苗木数量和整体造价,符合以中小乔木为主造景的发展趋势。 缺点:组团的体量、气势和年代感要弱于V、C组团。 ▌倒V字型种植图 



案例示范 
图中选择了单骨架混搭二乔的种植方式 
也可以选择三骨架倒V型的种植方式 
V字型案列示范 
红圈位置是两处主要视线的结合点,黄色虚线为游人视线方向,红色虚线是林缘与道路的距离,散点树与背后组团要保持较好的空间距离,感官上相互独立界限清晰。


案例示范 



错误案例展示







在部分节点位置选择将观赏度高的植物跳出来单独运用,能够打破组团线条和框架的限制,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但组团(黄线)与孤植(红圈)分隔应更清晰。 孤植或散点树位置与大组团的关系 ▼ 



每个组团之间应在形态、体量、高度、大小上有所变化,有不同的表达重点,注重与地形结合,可以顺势而为,即大地形大组团、高地形高组团的配置形式,充分表达山形起伏变化的效果。 示意图▼
 



示意图▼ 
示意图▼ 


考虑整体布局,结合实际园路和虚拟园路规划组团的空间位置、形状、体量大小和相互关系。 



?全地形,非断开地形常用地被弧线有8字形,半8形、C形、蝶形、梅花形。多适用于中大地形。 
?规则矩形或三角地形采用起点断开式,碎花拼接式(适用于小地形或花境营造)。 ?靠内收紧种植时多采用多S小半径弧形、Ω形,适用于中小地形。 
?小地形上的弧线尽量使线条夸张,变化明显,曲线灵活。不建议弧度变化小的种植形式。 

?林缘线靠内时采用的多S小半径弧线。 
?狭长矩形地形难处理时可采用断开式弧线和多S小半径弧线。 
?Ω形林缘线,能够增加景观深度、厚度和空间的疏密变化,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林缘线划分方式。 



?拼花色块应用形式比较适用于微型或小型的局部景观,造景手法多样,不拘细节,但要熟悉植物的色彩、质地、形态、主要观赏特征和所属空间层次。 ?注意不同色块间尽量避免小锐角接口,多采用大锐角或平行接口。  


草坪与地板衔接效果▼ 

懂得了植物配置的基本要求,植物栽植的“数”和“术”你最好也知道。 “1”不是孤单的数字  在做景观时,“1”不再代表一种音乐符号,也不是最高荣誉的标志物,更不意味着孤单。如果将一株植物作为景观的焦点或者标志物使用,那么一定要确保该植物的各种植物学特性足以巩固其重要的地位。
“2”传统模式的标志 

“3”代表一种平衡


“4”平均分配效果佳 

“5”营造良好视觉感受 

“6”平均分配成两组 

“7”或更多形成组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