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短4天,轮胎产能猛增1200万条!

 轮胎世界网 2021-01-16

步入2021年,不少轮胎企业摩拳擦掌,谋划新的未来。

一些有眼光的骨干轮胎企业,把未来发展的方向放在了海外。

1月9日,赛轮轮胎拟投资30.11亿元,建设越南工厂三期项目。

两天后,通用股份宣布募资约8.85亿元,扩建泰国工厂。

1月13日,又传来贵州轮胎募资10亿元,投建越南工厂的消息。

短短4天内,东南亚半钢及全钢胎规划年产能,猛增1200多万条。

据轮胎世界网观察,这一投资趋势,还在持续进行中。

反倾销催生“投资福地”

2020年年末,美国对来自亚洲4个国家及地区的进口轮胎,出台了不同的反倾销税率。

其中,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轮胎企业,遭遇较高的反倾销税率。

部分受影响较大的轮胎厂商,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改变市场和销售策略。

反观泰国和越南两国,却均表示此轮反倾销影响不大。

出口形势此消彼长之际,东南亚成为轮胎企业的投资热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元旦刚过,台湾建大轮胎就增资800万美元,将越南工厂产能提升了三倍。

这家企业还计划两年之内,在越南再建一座轮胎工厂。

同样受制裁的韩国轮胎企业,也在蓄势谋划着产能转移。

日前,韩国轮胎帘子布巨头可隆工业,宣布扩建越南工厂。

其注资4亿元,计划一年内将产能提升一倍。

该工厂的产品,主要供应韩泰、锦湖和耐克森在当地的轮胎工厂。

越南轮胎产能的崛起或许意味着,东南亚已成为轮胎企业的“投资福地”。

产业链向东南亚大转移

事实上,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近年来已经是一个大趋势。

不仅仅是轮胎,服装电子、食品药品等企业,都在当地扎堆建厂。

越来越多的“ 中国制造”,被“越南制造”和“泰国制造”所取代。

一方面,这个地区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价值,相对低廉。

随着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两者间巨大的反差,带来了较高的利润。

另一方面,东南亚各国政府为提升经济,也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在两种驱动力的加持下,有不少产业巨头相继涌入东南亚。

他们不仅在当地生产加工,还构筑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这些关键因素,能够让后来的外资企业,更快地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贸易顺差,各国政府也对外来投资,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

泰国和斯里兰卡等地规定,新建轮胎工厂出口的产品,必须满足一定的百分比。

这一要求,与一些轮胎厂商为规避“双反”到此建厂的需求,不谋而合。

(本文为轮胎世界网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