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联大文学课:那一代知识分子所背负的重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taoshu 2021-01-16

西南联大,一座神圣而又神秘的大学。

曾经,大江南北的顶尖学府,因战乱在此和居一隅。由此,国内顶尖学者齐聚一堂,被吸引的当然还有精英学子们。

战事之后,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在中华大地大放异彩。名声和学术高度造就了她的神圣,也为她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她为学生带去了什么?又从老师那里得到了什么?一直是学界的谜团。《西南联大通识课》可以让我们揭开她的面纱,一窥她的真容。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当属《西南联大文学课》,它既是大一学生必修的课文,也是老师们施教的素材。

西南联大文学课:那一代知识分子所背负的重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读全书,大可明白其中蕴含怎样的真知灼见,方可孕育出举世的栋梁之材。

《西南联大文学课》,是一本中国文学演变史,也是一篇经典名著阅读导论。既可以听到先贤们的高谈阔论,又可从中捕捉读书的方法。

一本中国文学演变史

朱自清、游国恩先生,从先秦文学讲到两汉文学。他们从《诗经》《楚辞》中解读诗歌文化的起源,从《左传》《史记》中演化真正的历史观、读史法,继而在辞赋的演变中理清楚脉络。

罗庸、萧涤非先生,从魏晋文学讲到南北朝文学。由于这个阶段中原不怎么安宁,所以文字流传较少,主要以曹氏三父子、建安七子、陶渊明、《诗品》《文选》为主,其中有欣赏,也有去伪存真。

西南联大文学课:那一代知识分子所背负的重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罗庸、闻一多先生,续解隋唐五代文学。这是个诗歌时代,从起源到巅峰,再到回溯与创新,诗歌文学的顶峰与低谷,在这个时期演绎到了极致。

蒲清江先生对宋元明清文学进行了总体指导,词、赋、散文、戏剧、小说,文学在这个阶段迎来了盛况,也算是对诗歌已死的祭奠与另谋出路。

一篇经典名著阅读导论

《诗经》《左传》《论语》《史记》该如何读?哪些地方需要舍弃,哪些地方需要持续品读,这些都有所涉及,且其中旁征博引,足可见大师们对书的理解,以及对书中所言的斟辨识别,对后来者而言,不可谓读书导论。

例如,在解读《左传》时,游国恩先生提出其文学特点有三: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情节动人;善于描写战事,体现出大规模战争的政治和军事色彩;语言优美。而在评价《国语》时,则言简意赅,直言文学价值不如《左传》,平庸而乏味枯槁。

西南联大文学课:那一代知识分子所背负的重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西南联大文学课》以文学的演变历史为纵轴,以大师讲评文学经典事件书籍为横轴,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学理论书籍。虽说名为《西南联大文学课》,一方面是因为西南联大的教学成果显著,另一方面也借此吸引读者对古典文学提起兴趣。

成书之时,以西南联大师资及教材为底本,却不拘泥于此。毕竟联大存在的时间较短,一些观点和讲学随着时间也有所变化,故而在书中收录时,考虑到更精准和更有价值,采取了一些大师在之后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对读者而言,不至于局限于联大时期的文字之中,也对文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对联大所带来的影响和成就,也不容忽视。在罗庸、冯友兰先生所写的《西南联大进行曲》中,有这样一段: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足可见当时联大所背负的重量,也体现出文学者在乱世之中的愤慨与不平,更是对文学复兴的希冀与嘱托。

愿战事不再,文学兴盛,读者能对经典有全新的理解和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