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苯醚甲环唑

 莲子uomvg5e67d 2021-01-16

苯醚甲环唑

本词条由 陈正发 最近更新于2020.06.23 16:37 ,并经过2位同行评审 ,查看全部2个编审记录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瓜类等作物,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但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降解缓慢。

中文名
苯醚甲环唑 展开
英文名
difenoconazole 展开
别 称
恶醚唑 展开
化学式
C19H17Cl2N3O3 展开
分子量
406.26 展开
熔 点
76℃ 展开
沸 点
220℃/4Pa 展开
外 观
无色固体 展开

基本介绍

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 具有高效、 广谱、 低毒、 用量低, 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 其内吸性极强, 作用机理独特。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从而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主要用于果树、 蔬菜、 小麦、 马铃薯、 豆类、 瓜类等作物, 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且具有 “三不“(不污染环境、 不污染农产品、 不杀伤天敌) 的特点, 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防治柑橘疮痂病、 斑点落叶病等作物抗性病害的理想杀菌剂[1]

作为高效广谱低残留的内吸性杀菌剂,与常规杀菌剂相比,苯醚甲环唑弥补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和代森锰锌等常规杀菌剂杀菌范围窄、防效较差等不足。由于常规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及滥用,造成了绝大多数病害对其产生抗性,致使其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大幅下降,只有大剂量使用时才有效,加大了防治成本,且农药残留超标。而苯醚甲环唑用量低、亩使用成本小、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大为减轻[2]

苯醚甲环唑

理化性质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原药为无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

溶解性:水中溶解度(20℃)3.3mg/L ,易溶于有机溶剂。

稳定性:在300℃以下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在酸性溶液中较为稳定,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容易降解。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1453 mg/kg,兔急性经皮LD大于 2010 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豚鼠无皮肤过敏。大鼠急性吸入LC(4小时)大于 0.045 mg/L 空气,野鸭急性经口LD大于 2150 mg/kg。(鱼工)鳟LC(96小时)0.8 mg/L。对蜜蜂无毒[3]

加工剂型

依据苯醚甲环唑的理化性质 , 其加工的制剂几乎遍及所有剂型 , 产品有乳油 、可湿性粉剂 、水乳剂 、微乳剂 、 悬浮剂 、悬乳剂、悬浮种衣剂和水分散粒剂 。 该剂也可以加工成单剂或者复配制剂 。目前我国原药生产厂家有 20多家 , 登记各类制剂140多个[2]。以下就各种剂型分别讲述:

水分散粒剂(WDG)

水分散粒剂是在技术上对可湿性粉剂的改进,它既保持固体剂型优点,又在处理上吸纳了液体剂型的长处。该剂型具有良好的外观、无粉尘、无溶剂、易计量和倒出不沾壁、有最小的包装问题、活性成分含量高且稳定性好、对人安全和经皮毒性低、农民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替代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的理想剂型 , 也是国内外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要的剂型[4]

就苯醚甲环唑而言 , 在国外有瑞士先正达公司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国内登记商品名为世高)和日本松井产业株式会社加工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国内登记商品名普乐高)。在国内 ,也 幵发了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产品,其品质与瑞士先正达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产品相近。

乳油(EC)

乳油是将农药活性成分溶解在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溶剂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后加工成为油基的液体制 剂 。 该剂型一 般有宽的贮存温度 ,在-10℃-50℃稳定至少2-3年。乳油化学稳定性好、药效高、易计量和倒出,且制造相对简单。因此,它是农药剂型加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剂型,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农药市场的首位。

 苯醚甲环唑乳油需主要考虑所用的溶剂 。国内从成本上和习惯上考虑 , 都使用二甲苯溶剂 。 由于二甲苯是低闪 点 、易挥发旳溶剂 , 加工的乳油目前认为是一种非安全和环保性剂型,在国内登记和研发中已受到限制。

国外加工的乳油,例如30%爱苗(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乳油,则以Solvesso系列溶剂替代二甲苯等挥发性溶剂。由于其为高闪点和不易挥发的溶剂,在安全和环保性上要优于国内加工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

悬浮剂(SC)

悬浮剂比可湿性粉剂有更多优点,如无粉尘、容易混合,稀释时的悬浮率提高、润湿性能改善,包装体积较小,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对环境安全,成本相对低和生物效率增强等优点,它还可以加工成高浓度的剂型,因此也是人们青睐的剂型[5]。目前国内己研制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单剂和复配制剂,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且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水乳剂(EW)和微乳剂(ME)

水乳剂和微乳剂都是以水为介质的水包油乳液,均为替代乳油剂型而发展的新剂型 。尤其是水乳剂因其使用乳化剂少 , 经皮毒性低 , 又不使用任何亲水性极性溶剂 , 较之微乳剂可谓是真正的环保和安全的剂型。徐妍等人[6]研发的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配方重复性好,制剂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对应的CIPAC标准要求。

悬浮种衣剂(FS)

悬浮种衣剂较之其他几个种衣剂 , 如干拌种剂(DS)、湿拌种剂(WS)、非水溶剂种衣剂(LS),其性能和效果更好。其优点有:无粉尘,对操作者和使用者安全,对环境有利;可加工成高浓度制剂,降低贮运和包装成本;药液不分离,种子处理后药液分布均匀;种子处理后成膜性好,透气性佳。因此,目前苯醚甲环唑加工的是 国内外优先发展和生产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产品 。

适用对象

适用作物

苯醚甲环唑主要应用于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在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防治病菌及病症

苯醚甲环唑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苯醚甲环唑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

使用方法

主要用作叶面处理剂和种于处理剂。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30~125g(a.i)/hm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蔓枯病、辣椒炭疽病、草莓白粉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柑橘疮痂病等[8][9]

①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7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14.3~16.6g(有效浓度14.3~16.6mg/L)。发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建议用3000~5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20~33g有(有效浓度20~33mg/L),间隔7~14d连续喷药2~3次。

②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用2500~3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33~40g(有效浓度33~40mg/L),发病严重时用1500~20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50~66.7g(有效浓度50~66.7mg/L),间隔7~14d,连续喷药2~3次。

③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用1500~2000倍液或每100L,水加制剂50~66.7g(有效浓度50~66.7mg/L)。

④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40~50g(有效浓度40~50mg/L)喷雾。

⑤西瓜蔓枯病每亩用制剂50~80g(有效成分5~8g)。

⑥草莓白粉病每亩用制剂20~40g(有效成分2~4g)。

⑦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用800~1200倍流或每l00L水加制剂83~125g(有效浓度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40~60g(有效成分4~6g)。

⑧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800~12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83~125g(有效浓度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40~60g(有效成分4~6g)。

注意事项

(1)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因为铜制剂能降低它的杀菌能力,如果确实需要与铜制剂棍用,则要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用药量。

(2) 苯醚甲环唑虽有内吸性,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传送到植物全身,但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在喷雾时用水量一定要充足,要求果树全株均匀喷药。

(3) 西瓜、草莓、辣椒喷液量为每亩人工50L。果树可根据果树大小确定喷液量,大果树喷液量高,小果树喷液最低。施药应选早晚气温低、无风时迸行。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风速大于每秒5m时应停止施药。

(4) 苯醚甲环唑虽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但为了尽量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1]

    李军民,唐浩.苯醚甲环唑的合成研究.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

  • [2]

    华乃震.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进展和应用.世界农药,2013,

  • [3]

    王筱芬,谢琳,史岩.苯醚甲环唑的毒性及致突变性试验研究.职业与健康,2005,

  • [4]

    华乃震.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开发和进展.现代农药,2006,

  • [5]

    华乃震.农药悬浮剂的进展和前景及加工技术.现代农药,2009,

  • [6]

    徐娇,江才鑫,徐林清.不同影响因子对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理化性质的影响.2007,

  • [7]

    李平.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18,

  • [8]

    章瑶,王梅,张勇.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6,

  • [9]

    王立石,董艳革,刘艳.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009,

所属学科树
突出贡献者
突出贡献者是经过搜狗科学百科领域评审团共同评选出来的,对词条做过突出贡献的编辑者
陈正发
创建词条
Verities.
审核词条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
Christina
审核词条
北京大学
化学博士
同学科词条
二硫键捕获
二硫键捕获(Disulfide trapping,又称tethering)是一种利用二硫键的可逆形成筛选潜在药物分子的方法。该方法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ames A. Wells等首创,现已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一并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的红色开链烃类胡萝卜素,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其化学结构是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 人类自身和动物都不能产生番茄红素,目前制备途径主要是植物提取、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脑血管、保护皮肤、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保健品、 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等领域。
组胺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有机胺类化学物质,在人体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过敏、炎症反应、神经递质、胃酸分泌等。组胺在人体中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然后与不同组织中不同类型的组胺受体结合,发挥生理功能。组胺及其受体也是抗过敏药、抗胃酸药等许多药物的重要靶点。
化学生物学未编写
当前词条仅创建,未编写
提议收录
甜菜碱
甜菜碱是一种季胺类化合物, 被发现存在于多种生物中, 包括细菌、嗜血古细菌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植物及哺乳动物等。甜菜碱分为甘氨酸甜菜碱、β-丙氨酸甜菜碱和脯氨酸甜菜碱三大类。其中结构最简单, 人们研究最多的是甘氨酸甜菜碱, 简称甜菜碱。 目前人们所称的甜菜碱一般是指三甲基甘氨酸,为白色鳞状或棱状结晶粉末,有轻微特征气味(甜味),可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提取或采用三甲胺和氯乙酸为原料化学合成。
戊唑醇
戊唑醇(Tebuconazole)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浓度(或其它量的度量)非常低(“微量”)的化学元素。不同科学领域对微量元素的定义不同。
脂肪烃
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s),是指结构上不含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分子中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链状的碳架,分子内没有环状结构的烃类,叫做开链烃,简称链烃。因为脂肪具有这种结构,所以也叫做脂链烃。有些环烃在性质上不同于芳香烃,而十分类似脂链烃,这类环烃叫脂环烃。这样,脂肪烃便成为除芳香烃以外的所有烃的总称。脂链烃和它的衍生物与脂环烃及它的衍生物总称脂肪族化合物。自然界中的脂肪烃较少,但其衍生物则广泛存在,而且与生命有极密切的关系。
分子筛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均匀大小的孔(非常小的孔)的材料。这些孔径大小上与化学小分子相似,因此大分子不能进入分子筛或被吸附,而小分子可以。当分子的混合物迁移和通过被称为筛子(或基质)的多孔半固体物质的固定床时,分子量最高的组分(不能进入分子孔)首先离开床层,随后是依次较小的分子。一些分子筛被用于色谱分析,这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对分子进行分类的分离技术。其他分子筛被用作干燥剂(例如活性炭和硅胶)。 分子筛直径的测量单位为埃(Å)或纳米(nm)。根据IUPAC规定,微孔材料的孔径小于2 nm(20 Å),大孔材料的孔径大于50 nm(500 Å);介孔材料位于它们中间,孔径在2至50 nm (20–500
半胱氨酸未编写
当前词条仅创建,未编写
提议收录
词条内容是否有帮助?
阅读1465
暂无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