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兵米加提·艾力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1-01-16

当今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因宗教信仰而强大,也没有哪个民族因宗教信仰而崛起,只有科学知识才是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百年前,新疆督军杨增新就曾以创办学校的方法使新疆的民族觉醒。民国期间,新疆各民族的头人都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阿山地区的艾林郡王家族、吐鲁番地区的木依提家族、和静地区的满汗王家族等各大家族的代言人沙力福汗·精思汗、买合苏提·木依提、乌静彬等等,当年都在和阿訇、毛拉、喇嘛争夺学生,倡导教育革新,传播科学,启蒙民众......但是,由于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力,他们的努力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都非常关注民族教育工作,用各种优惠的政策鼓励各民族发展教育,以保证中华民族共同发展。那些嘴脸不明诋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所谓“民主人士”,就是维吾尔谚语中那粒永远蹦不高的小小豌豆,毫无远见,也如同山脚的一粒沙,永远不可能站在山顶,一览中华民族共有的壮美河山。

祖国富强

A

 米加提·艾力说,那些宗教极端分子,都是一些没文化、没脑子、没见过世面的民族败类,是我们维吾尔人的耻辱。

米加提·艾力说,国家的教育政策真好,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真好,让我们能走出偏僻的小村庄,一睹中华民族又一个盛世的到来。

米加提·艾力,今年22岁,在内陆生活了七年,高中在山东上“内高班”,大学预科在湖南,今年入伍前是上海机电学院大三的学生。

米加提·艾力的家在新疆吐鲁番,父亲开了一个首饰店,母亲在广电局工作。如果不说自己是维吾尔族,单从五官上看,他并没有民族特点,所说的汉语有一点口音,而这种口音并不带新疆味,而是混杂着一丝山东、湖南、上海的转音,所以,内陆朋友常以为他就是汉族。

米加提·艾力喜欢上海,他认为那里是国际大都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域之一,生活在那里,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唯一不好的就是消费太高,在上海如果没有八千元的月收入,会生活得很“低调”。家里每月给他三千元的生活费,这些钱都不敢请朋友吃饭,但是他常跟着汉族同学蹭吃蹭喝,这让他喜欢上了一种叫“海底捞”的海鲜火锅。

米加提·艾力说,当兵有两个目的,如果考上军校就留在新疆。如果考不上军校就回上海继续读书。因为复员后,上海市政府会给他相当于上海当地年均收入两年的补助,算下来可以拿到二十多万元,还会退返学费,而按政策从上海入伍、服役两年的大学生,还可以在上海落户。这样毕业后就可以有第一桶金,他想和朋友合伙在上海发展,人多、钱多的地方机会才会多。他懂汉语、英语、维语,还在自学日语,在大上海也都可以算是人才了。他发现,原来与维语语法最相近的竟然是日语。如果当年维语新文字后来没有改成阿拉伯字母,而是继续使用拉丁字母拼写,他们学英语就更简单了。

C

米加提·艾力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妹妹,学习也挺好,他鼓励妹妹也考内高班,走出去见见世面。说起当兵,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一回他带妹妹上街,遇到一个维吾尔族协警检查身份证,他就用维语说自己是学生,并取出身份证。这个协警竟然不认识汉字,看他身份证时,说上面没有维语,是假身份证,而且威胁他,你别这么屌,如果是假证我把你抓起来。

米加提·艾力的身份证没有维语的原因是他当年去上海求学时,户籍迁到了上海,办的是上海身份证。他当时就和这个“没文化”的协警争辩起来,协警叫来了一个维吾尔族警察,警察看了他的身份证问,你是学生?他告诉警察,他在口里上大学。然后警察把身份证还给了他,告诉他:我也是从内高班考上的大学,又鼓励米加提艾力:小伙子,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然后还给他敬了个礼。这件事让米加提·艾力很感动。

在上海上大学时,米加提·艾力常去浙江路一带,那里有很多新疆餐厅。他说,在内陆生活的维吾尔族也分两类:一类是坏人,那些卖烤肉、卖切糕的文化层次不行,还拉帮结伙,欺负其它卖烤肉的维吾尔人,抢地盘,争生意,而且对他们这些学生也不友好,会故意说一些难听的话。不过这两年,市容整顿,不知道这些人都到哪去了。另外一类是好人,这个社会总归是好人多,坏人少。在上海,开大餐馆的维吾尔族多是受过教育的,也有些是大学毕业留在当地发展的,这些人就对他们这些学生很客气,抓饭多加肉,消费高了还主动打折。有时候也一起聊聊天,告诉他们,要遵纪守法,少喝酒,别惹事,打架赔不起什么的。

D

米加提·艾力说,他现在是两条腿走路,当兵考军校或者继续读书再创业。所以对他来说,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家里也支持他,不管今后会去干什么,生活对他都是充满阳光的。

请继续关注下篇:新兵阿不都·克然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