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捅马蜂窝捅出了人命,还捅吗?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1-01-16

我被马蜂蜇过,气极败坏。于是,晚上,马蜂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提了一只喷壶,兑了些敌敌畏,对着蜂巢一顿狂喷。第二天一早,一地马蜂,一网打尽。

对付马蜂窝就这么简单。一要敢下毒手,二要夜深人静,三要戴个口罩,不能让马蜂认出谁干的,呵呵!

《让消防员安全回家》的群里,群主征寻捅马蜂窝的PPT和文件。于是群友A发了《马蜂窝警情处置方法及特别注意事项》。我点开看了,写的极为规范,字数不比教科书中高层火灾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的章节少。单处置方法这一小标题下,就有袋装法、火攻法、水攻法、药攻法等等,真是实战经验丰富。

群友B说:掏马蜂窝这事,看似简单,但我们在这上面栽倒了几位兄弟的性命,就不能再等闲视之了,还是要认真总结总结,以免悲剧重演。

群友C说:理论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实干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群友D说:这个打马蜂窝是除虫公司的业务,和抓白蚂、抓蝙蝠一个性质的话题啊!就跟取钥匙一样,找开锁公司就行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消防队也别总打着“为民服务,有警必出”的招牌,砸专业公司的饭碗。

群友A之后说:我每次处理完类似这种摘马蜂窝、抓蛇、救猫什么的……我都是和报警人说:我们这是来帮助你了,并不是说这是我们必须的职责范围,像类似这种的情况我们在没有其他事务的时候可以来帮助你,也可以不来处理,希望你能够理解。

······  ······

为什么要捅马蜂窝时群众想到了消防队。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消防员捅马蜂窝,出现了几万条消息。

第一类:自我标榜类,某商报曾采访驻地消防队,消防队长如是说:“摘除马蜂窝、开锁破门、打捞尸体、车祸救援,甚至是解救小鸟,都是我们分内的事,只要一个电话,就一个电话,我们都必须为群众排忧解难。捅马蜂窝找我们也是一种信任”。这类新闻、消息代表高、大、上的主流宣传。用于展现消防员英雄本色和万能角色,正因为这种原本可以只做不说的事被广为流传,造成了今天救猫、找狗、抓黄鼠狼的都会打电话找消防,好吧,最近的电影《烈火英雄》中,抓猪也是消防队的事了。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宣传人员盲目自大的误区。

第二类:举报投诉类,某小区门卫麻师傅打电话报警请消防队来摘马蜂窝,接警员说,要排队。麻师傅排了4天队,打了多次报警电话,没排上。于是,大白天的,麻师傅自己去摘,惹麻烦了,被马蜂把脸蜇大了,去医院花了40元钱看病后,愤怒的麻师傅举报投诉消防队不作为。

第三类:好人好事类,居民老潘是个养蜂人,在电视上看到消防队员帮人清除马蜂窝,一辆消防车拉一车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费了好大劲才清除掉马蜂窝,老潘觉得这样做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主动找到消防队说,以后遇到马蜂窝让找老潘帮忙,多大点事!

第四类:人间悲剧类,捅个马蜂窝被蜇死、蜇伤了,值得不?某地出动一台消防车,4名消防员摘马蜂窝,结果受到蜂群攻击,4人被蜇伤,其中1人直接昏迷不醒,被群众送往医院,诊断为过敏性休克。马蜂窝没捅下来,差点捅出人命。

第五类:发家治富类,某地,兄弟俩成立了一家专门“摘取马蜂窝”的公司。这项生意大有可为:摘一个蜂窝收费200元,一斤蜂巢卖给药店100元。去年摘下1600多个马蜂窝,现在手上签订了69份摘马蜂窝合同,每个月营业额在5万元左右。(以上案例在百度中都可搜到,并非杜撰)

这活太适合退伍的消防员干了。

······  ······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的讨论不应该是如何摘除马蜂窝,而是该讨论一下,该不该去摘除马蜂窝。

首长开会要求回归主业,我们的主业不是摘马蜂窝呀。但官方数据统计,2018年,消防员共为百姓摘取马蜂窝16.3万个,占社会救助的一半。

我们发生过消防员为居民取钥匙而坠楼身亡的事故,我们也发生过,小偷谎称钥匙丢了,让消防员帮助打开其他居民住宅后行窃的事件。

吃一堑,长一智,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要求消防员取钥匙了,楼道随处可见,“公安备案,换锁开门”的广告。

那么,马蜂窝我们还有必要再捅吗?我所知道,我们至少发生过两起捅马蜂窝致消防员牺牲的事。

国家队,主力军,职业化,专业化这是国家对消防改制后的期望。

消防员不是万能的,而“不专业、不敬业”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应该对救援业务进行一个定位。

在急难险重的时刻,我们拍着胸脯说:“我们能”的时候,也要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敢于说,“我们不能”。

捅马蜂窝,在约定俗成的定义中就是闯祸了。

以救援业务为主的消防员,这类马蜂窝,还是别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