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推算日干支的公式方法 推算日干支的快速公式之一 此法系易学家王吉厚所介绍,其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两种方法。(1)用公历推算日干支的快速公式。 干支序数一年代计算基数+年份尾数×5+闰年数+求算日数一60倍数记忆口诀: 基数加上尾乘五, 闰年月指加日数, 双月再加三十天, 超过六十减六十。 具体分析: ①基数加上尾乘五。 基数即是年代基数,从1900年开始,十年为一年代基数,到1970年共80年,8个基数(因公历,80年一循环)因此,1900年与1980年的年尾乘五,即是推算具体年份的尾数乘5,如1903年,基数1900年9,加上尾5,即是年份的1903年的数再乘5,即: 3×5—15。 两项相加,即: 9+15了24。 ②闰年月指加日数。 解:公历的闰年是固定的,即每四年闰一年,其规律是:凡是年份十位数是双数的,逢4、8之年为闰年(o年虽是闰年,但不计)。凡是年份十位数为单数的,逢2、6之年为闰年。即: 十位双数四八问, 十位单数二六是。 具体分析:如1965年为十位数的双数,从1960年到】965年,除去60起年代不计外,到1965年只有1964年一个闰年,所以闰年为1,这样,每十年最多有两个闰年,取值范围:1、2二个数字。 再如:1933年,其年份的十位数为3,为单数,从1930到1933年,只有1932年一个闰年。 月指数:也叫月基数,简称月指。月指数是针对计算各年月的闰年,大月数和二月平或二月闰时所差的天数而设置的,将上述多步计算,简化为~步,变成基数,即指数规律化只要背熟月指数,即一劳永逸,省去很多麻烦。 表中括号内的指数为闰年的月指数。以上指数很好记忆,一、二月为1、2,三月为0,四、五、六、七月为1、1、2、2,八月为3,九、十、十一、十二月为4、4、5、5。逢闰年一月为0,二月为1。 加日数:即加求算日子。 总之,闰年月指数加日数,此句口诀的含义是将闰年的数,再加月份的指数,再加求算的日数。 ③双月再加三十天: 求算月凡是双月的,一律在相加的总数上再加三十天。 ④超过六十减六十: 凡是累计相加的数字,超过六十即减六十,因干支序数只有六十个甲子。 实例演算: 例1求公历1921年1月1日的干支:1921年的起算年代为1920年,年代基数为54,代入公式。 干支序数码一54(基数)+5×1(年尾)+0(无闰年)+(月指数1)+(日数1)一60—61—60=1甲子 例2求1965年8月16日的干支: 本例的起年为1960年,基数为24,闰年数是指由1960年至1965年中有几年闰年。1965年的十位数字为双数,逢4、8之年为闰年,逢0之年虽也是闰年,但闰年数中不算,因为逢0之年为“基数年”,“基数年”为闰年时不能留在闰年数中。所以,本例只有一个1964年为闰年,另一个1968年不在计算之内,所以闰年当计为1。月指数口诀为“八月3”,所以,月指数为3。八月为双月,还要加30天,日数为16。 干支序数一24(基数)+5×5(年尾)+1(闰年数)+3(月指数)+30(双月)+16(E1)-60—99—60—39,日干支为六十花甲的第39个壬寅。 例3求1939年12月27 日的干支: 干支序数一46+45+2+5+27+30一(2 x 60)一35戊戌。 Eh_k述实例可以看出,只要记住如下四点,就可以准确速算出日的干支: (1)牢记八个基数; (2)牢记月指数;(3)牢记公式; (4)牢记闰年的两条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本法二月闰的计算原则为四个字,就是“沾边就算”,这是本速算法的特点。所谓:“沾边就算”足指哪年为闰年,闰年数就算在哪年。它不论月初、月中和月末,在哪月就用哪月的月指数。本原则适用于1----12月份的所有月份。 例4求1980年2月5目的干支 1980年可按1900年算,为基数年,此年为闰年,求月指数时按闰年算,干支序数一9+5+1+30—45戊申。 例5求1976年2月1日生的人日于支: 干支序数一16+30+2+l+1+3 o一60—20癸未。 公历的闰年还有一些具体规定,下边简要叙述如下:阳历规定每四年一闰,但当遇世纪年(逢百年时)能用400整除者,才为闰年,即400年减少三个月闰年,此即是停闰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2100年都不能用400除尽,所以都不为闰年,亦即无闰年。而1600年、2000年可以被400整除,所以为闰年。同时规定每4000年内再减少一个闰年,即凡是公元4000年、8000年、12000年,均不算闰年。所以在用80年一大循环规律时,要特别注意遇世纪年每停闰一次时,相差1天,停闰几次,就相差几天。 王吉厚认为:只要记住上面的规律。这种速算之法就算真的成为名符其实的“万年历”了。前可推到1601年(1601年之前为格略历、闰年规律和今日不符,400年多3天,还有其他变动原因)。后可推百年、千年乃至万年。如果历法有变,经过加减变动数字仍很适用。 (2)用农历推算日干支的快速方法。[83 传说唐朝易学大师袁天罡留下一套推算日干支的快速方法,称之为“大金钳”“小金钳”,或称作“流星赶月”(亦有称为“大尽钳”“小尽钳”的)。它是星命学记时研究中较为复杂和深奥的一个内容,过去人们对此都是知而不露,秘而不宣的。 目前在盲人中心传口授的“流星赶月法”,是在牢记每年正月初一日干支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每年的大月、小月和交接立春节的时间,这样就可抓住每年初一的这颗流星减去求诊前小月所差的天数,即是赶月,计算出求算那天的日干支。再按交立春节的时间,推算出求诊的那天处在什么节内。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这套推算农历日干支的快速方法,从目前来看,在历代有关的著述中还没见有文字记载。 王吉厚与孙占、曲永孝、张庆国等编创了以八卦符号来区分大月小月的方法,即以万年历书的大月为阳爻,小月为阴爻,将一年十二月,配上两个重叠卦,记忆时只记两个卦名,即知此年的大月、小月,而且一目了然,很好记忆。将袁天罡的每年记14个字的口诀,减少到每年记7个字,较为便捷。尽管现代的纪时方法已很先进,但是,为使我国这种传统的纪时方法能被大家所了解并继续研究完善,故本书特将王氏等人的这套方法[8’11]摘录如下: 推算农历日干支的快速金钳诀 以及推算节气的秘藏金口诀快速金钳诀 (1923~2004) (“o”内的数字为闰小月,“()”内的数字为闰大月) 1924青虎“泽”“蹇”初一巳 1925黄猴“未”“家”十二申④ 1926黑鸡“解”“风”廿二亥 1927赤兔“贲”“需”初四寅 1928黑犬“蹇”“有”十四巳 1929红狗“水”“需”廿五申 1930白龙“随”“井”初六戌⑥ 1931黑兔“家”“需”十八丑 1932火鸡“讼”“贲”廿九辰 1933黑龙“困”“噬”初十未(5) 1934赤龙“井”“火”廿一戌 1935白猪“解”“风”初二丑 1936青蛇“颐”“鼎”十三辰(3) 1937黄蛇“山”“鼎”廿三未 1938黑猪“涣”“丰”初五戌(7) 1939红猪“涣”“济”十七丑 1940白蛇“家”“解”廿八辰 1941青猪“风”“解”初九午(6) 1942黄猪“火”“既”十九酉 1943青马“既”“未”初一子 1944黄鼠“噬”“泽”十二卯(4) 1945黑牛“震”“革”廿二亥 1946红羊“山”“火”初三酉 1947白牛“渐”“睽”十四子② 1948青牛“未”“既”廿六卯 1949黄羊“离”“解”初七午⑦ 1950黑羊“泽”“解”十八酉 1951红牛“离”“既”廿八亥 1952黑猴“蹇”“家”初十寅(5)1953 火猿“节”“困”廿一巳1954 白虎“噬”“泽”初二申1955青鸡“屯”“需”十二亥(3)1956黄鸡“蹇”“睽”廿四寅1957 黑兔“未”“困”初五巳⑧1958红虎“讼”“既”十六申1959 白鸡“困”“未”廿七亥1960青兔“睽”“未”初九寅⑥1961黄兔“未”“家”十九巳1962青犬“水”“风”三十申1963黄龙“未”“鼎”十一亥④1964黑龙“噬”“需”廿二寅1965赤猪“蹇”“蛊”初三辰1966 白龙“遁”“蛊”十五未③1967青龙“风”“既”廿五戍1968黄猪“井”“家”初七丑⑦1969黑猪“既”“未”十八辰1970赤蛇“贲”“火”廿八未1971 黑鼠“节”“革”初九戌⑤1972红鼠“水”“火”廿一丑1973 白马“噬”“丰”初二辰1974青鼠“同”“家”十三午④1975黄鼠“渐”“贵”廿四酉1976 黑马“家”“既”初六子⑧1977红马“火”“蹇”十七卯1978 白鼠“火”“未”廿七午1979青羊“贲”“困”初八酉(6)1980黄羊“贲”“泽”十九子1981青虎“水”“兑”三十卵1982黄猴“未”“需”十一午④1983黑猿“噬”“归”廿二酉1984赤虎“旅”“大畜”三子⑩1985 白虎“困”“贲”十五卯1986青猴“泽”“蹇”廿六午1987黄虎“睽”“成”初七申⑥1988黑虎“未”“风”十七亥1989火鸡“贲”“需”廿八寅1990黑龙“水”“有”初九巳⑤1991 赤龙“水”“需”二十申1992银犬“随”“归”初一亥1993青龙“革”“解”十三寅③1994赤兔“讼”“贲”廿四巳1995黑狗“困”“家”初五申⑧1996赤犬“井”“旅”十六亥1997 白龙“未”“风”廿七寅1998青猪“贲”“火”初八辰⑤1999黄猪“山”“鼎”十九未2000黑蛇“涣”“井”廿九子2001红猪“风”“既”十二丑④2002 白猪“加”“解”廿三辰2003青蛇“风”“贲”初四未2004 白鼠“革”“既”十四戌②推算农历节气的“秘藏金口诀” 王吉厚与孙占、曲永孝、张庆国等人收集了全国各地多种秘传口诀,经过反复核对,去伪存真和具体解剖《万年历书》的节气、时辰的进退增减规律,推出了修订后的推算农历节气的“秘藏金口诀”[s|。 立春一日起根由(以立春之日作为推算节气的根由) 惊蛰三个逆数头(惊蛰节在原时辰上倒退三个时辰) 清明不加退一刻(清明节不加天数由原时退一刻钟) 立夏一日逆三流(立夏节增加一天再逆退三个时辰) 芒种二日退二时(芒种节要增加两天再退两个时辰) 小暑三日四时收(小暑节要增t.2-天再加四个时辰) 立秋五日倒退三(立秋节要增加五日再退三个时辰) 白露六日退三游(白露节要增加六日再退三个时辰) 寒露七日倒退六(寒露节要增加七日退回六个时辰) 立冬七日退五走(立冬节要增加七日退回五个时辰) 大雪六日顺四去(大雪节要增加六日再加四个时辰) 小寒五日九时留(小寒节要增加五日再加九个时辰) 加时遇子增一日(时辰相加如进到子时要增加一日) 加日月小满月求(加日逢到小月按原月二十九天进) 此是秘藏金口诀(这是先师秘藏的推节气的金口诀) 除非真人莫相求(除非是得道的真人其他人莫强求)用推算农历日干支和节气的快速金钳诀的推演举例: 例如:1997年农历7月初10日牛的人,其日干支是什么?逆看是什么节?何日、何时交节? 快速金钳诀的原文是:1997——“自龙‘未’‘风’廿七寅”。 白龙,即是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庚为白,辰为龙,所以称白龙。 “未”“风”,是两个八重卦名。“未”,即是火水未济卦,从上往下表示正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风”,即是巽为风卦,表示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大,十二月小。 “廿七寅”,即上年腊月27日寅时立春。在具体推演时,因求算月是单月,直接加日子,即10—3(因该年报二月、四月、六月为小月,故减3天)余7,7即是从该年正月初一的庚辰日起1数至初七日,日干支为丙戌。如求算月是双月,一律先加30天再计算。 现在再推算7月初10日逆看是哪个节?何日何时交节? 从快速金钳诀中已知,1997年立春是在1996年腊月27日(因凡是写15日以上的日子立春的,不含15,均为上年腊月立春,但1985年虽是15日立春,仍属上年腊月15日立春)。 在具体计算时,则以上年腊月27日寅时为立春日,那么假定1997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时为蛰节,二月二十七日寅时为清明节,三月二十七日寅时为立夏节,四月二十七日寅时为芒种节,五月二十七日寅时为小暑节,六月二十七日寅时为立秋节,这时已推算到接近该人出生的日子,所以要看推算节气的秘藏金口诀,对立秋节是怎么要求的。口诀为:“立秋五日倒退三”,即是立秋节要增加五日再退三个时辰。以六月二十七日寅时为立秋节,再加5 日为七月初三日,退回三个时辰,为七月初二日亥时,同时更不要忘记,还要加上已过去的小月所少(差)的天数,已过去的小月即二月小,四月小,六月小,共三个小月,所以要再加3天,即七月初五日亥时立秋(万年历为19时37分,相差1小时24分)。这是因历书推节气以刻分,而王氏等人则是以时推所形成的误差。虽然有的节气时间上与历书稍有误差,但是,总的看来还是准确实用的。 “推算节气的秘藏金口诀”与“快速金钳诀”是推算农历日干支和节气的姊妹篇,两者是一个统一体。(以上摘录自王吉厚编著的《八字索秘》)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tgdzjn/9057.html |
|
来自: 新用户3219586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