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杏坛归客 2021-01-16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写作背景:

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秋写完“战地黄花分外香”之后,就回到了军队地领导岗位,革命形势一如“烂漫的万木霜天”一样“万山红遍”,取得了极大发展。

1930年秋,国民党结束与冯、阎的中原大战,蒋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同时,国民党又开始大规模的“围剿”红军。开始了对革命根据地多达五次大围剿。这首诗就写于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并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之后,1931年春又面临二十万顽军“风烟滚滚来天半”大兵压境的时候写成的。

赏析: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诗人开篇气势宏大,闽赣的冬季并不寒冷也不萧瑟,而是漫山遍野“烂漫”无比,指战员也是豪气干云。这支工农革命军在“霹雳一声暴动”中诞生,这支新生的力量经过了井冈山时期“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守,经过了“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大发展,如今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已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已是“万木霜天红烂漫”。面对敌人的围剿,我军指战员是“气吞万里如虎”个个摩拳擦掌,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一句生动地再现了战斗场景,岁末的龙岗大雾弥漫,红军灵活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术,“诱敌深入”伏击敌军。毛主席用“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一战斗结果和“齐声唤”的欢呼声,这两个细节描写战斗胜利,令人欢欣鼓舞。

这里补充一个小故事,当时根据地只有四万部队,而蒋介石派出了十万正规军,精锐全出志在必得。毛主席特别重视这次反围剿作战,作了充分的战前动员。就在战斗动员大会主席台左右两侧悬挂着巨幅对联,一边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卷”,另一边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可见,这个时候毛主席的游击战、运动战的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反动派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失败,1931年新年伊始,国民党大兵压境卷土重来,这次整整多了一倍的兵力,“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风烟滚滚遮天蔽日。这一次主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对敌人纠集二十万大军重新进攻根据地,没有像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那样有“烟雨莽苍苍”的苍凉悲壮之感。“风烟滚滚来天半”,虽然写出了敌人势大,但并没有压迫、慌忙的感觉,透出一种满怀信心的必胜信念,读这首词让我们感觉到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面对烽烟滚滚、气势汹汹的敌人,诗人已然是信心满怀,御敌之策破敌之计已经了然于胸。那就是贯彻人民战争的思维“唤起千百万工农大众”同心干革命,定能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将红旗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红旗乱”,一个“乱”字形象生动的写出来了被唤起的工农大众积极踊跃参加革命的情景,也透出革命形势如燎原之火,即将烧遍大江南北,红旗定会插遍全国。

总体来看,这首词前半部分写龙岗战斗胜利的景象,后半部分再表决心,一定能赢得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主席诗词常以气象摄人,就这首词来说,写景“万木霜天红烂漫”、写人“天兵怒气冲霄汉”、写势“雾满龙冈千嶂暗,风烟滚滚来天半”,宏大的气象与诗人革命者的豪情完美融于词中,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气、胸怀和气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