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草药,既可治头痛,又可治风湿痛,还可治乏力、浮肿

 当归与地黄 2021-01-16

在春秋战国时代,越国(现浙江一带)有一个叫公孙尚的平民,患上了风湿病与头痛病。当地找医生不容易,公孙尚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于是也尝试找草药来治病。

有一次,她内人产后伤风发热,无计可施。邻居大婶说自己当年产后也是这样,吃了山坡上的齐头蒿根煮鸡蛋就好了。公孙尚急忙采来,给内人煮鸡蛋吃后,发热之症果真好了。

图片

采多了的齐头蒿根放在墙角。公孙尚想既然那么虚弱的产妇都可以用这草药治病,自己何不也用它煎汤喝一喝呢?

这一尝试,没想到真见了效。一段时间之后,公孙尚的风湿病和头痛病竟然真的好了。

这个齐头蒿,正名牡蒿,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林边、林中、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

多年生菊科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有许多分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少量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一到,它便退居二线,见花不见叶萎谢了。

头状花序多,卵球形或近球形。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以根入药,归肾经。典型的根类药材走肾。

肾为先天之本,加之牡蒿性味苦平,微甘故其补虚力强,同时又能解表退热,祛风止痛杀虫等。

主治产后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劳伤乏力,寒湿浮肿,虚肿,疟疾。

图片

选方:

1、治劳倦乏力:牡蒿根30-60g,蚕豆适量。加水、酒各半煎服。(《福建药物志》)

蚕豆健脾利湿,治水肿效佳。

2、治产后伤风发热:齐头蒿根15g,鸡蛋1个。共煮,服汤吃蛋。(《万县中草药》)

此正是文章开头提到之方。

3、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风湿痹痛为风湿疼痛,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痹阻于肢体关节经络,导致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有时还伴有僵硬。

4、治寒湿浮肿:牡蒿根30~60g。用水1碗煎至半碗,冲黄酒60g饮服。(来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图片

寒湿水肿,外可因天寒阴雨,居处潮湿,阴寒之气袭于体表。内可因汗出后又为水寒所伤而身肿。表现为身重身痛,小腿冷,胸满闷,遍身肿等。

以上便是牡蒿药用选方。公孙止的故事,是远古先民尝试用草药治病的一个缩影,民间草药配方正是这样一代代积累与流传,而这,又经历了多少失败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呢。前进的路上,有鲜花必有荆棘,但正因许许多多的人心存大爱与奋进,路越走越宽。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