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安那条震撼全国的"红旗渠"你去过吗

 福安百姓网 2021-01-16

福安那条震撼全国的红旗渠你去过吗

作者:黄锦国

日前,在宁德网读到闽东日报记者张文奎先生编写的《红旗渠“愚公们”的故事》一文,为福安竟有那么一条值得骄傲的“红旗渠”激动不已。今早见天气只阴未雨,便急切地骑“驴”出门,沿着104国道北行,到湖塘坂过桥折上301省道,过东口、沙溪,于秀峰村尾左拐过桥跨溪朝山里进发。

过桥即上山,经福洋、山里可达三岔路口。这里路况复杂,标识不清,谨防走错:左走往潘洋、谢岭下、汤洋、七定、和安、坂中方向,右走往林柄、三峰山、南山、岩下、社口方向,中路直走四五十米又分左右两道,左往仙溪,右往牛山湾。

右走便一路下行,经宅林冈村抵马渡桥,桥下便是黄兰峡谷,之前驴友们光顾的利溪、徐墩坂均在其上游。这里崖壁陡峭,植被茂密,河谷悠长,流水清冽,景色迷人。

过桥一路上行,过山梁便见一大山谷,山谷对面房宇崭新,一字排列,这便是洋面村。过洋面村一二百米又拐进一个小山坳,牛山湾村便呈现在眼前,大有不期而遇之感,其实此地已离城28公里。

牛山湾村虽位于大山深处,视野却极其开阔。它背倚高挺的五指峰,村前梯田叠绕,田下溪流蜿蜒。

据百度介绍,清乾隆八年,雷姓先祖日贤公自金斗洋迁徙而来,“日间放牛,夜宿山湾”,故村名牛山湾。到道光年间,雷姓人口已发展到300多人。因饥荒,大部分迁往浙江龙游县。而此时又有刘姓和钟姓迁入。到清光绪年间,雷姓出了两户富裕之家,能收租四百多担稻谷。其中一家户主还是“监生”,颇有名气,其故居便是村中最大的一座老房子,至今保存完好。

牛山湾虽是一个老山村,但村中多有新楼房,呈现欣欣向荣之气。这里还是一个革命基点村,有个钟阿细烈士曾是闽东革命独立团秘书,后随红军北上抗日牺牲。

因心系"红旗渠",便向村民细细打听其位置与路况。村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很热情,都能给以耐心地指点。11时30分许,便从村子右侧石头路提车上了村后简易车路,沿路上坡南行,过山梁见一大蓄水池,一泓清水源源不断注入其中,滃然作响。因池上加盖铁网用以过滤枯枝落叶,难见水池之深,亦不见流水之去处。但池子不漫不溢,猜测池下有等流量的大管道直通山腰,导水发电灌溉。

此时此刻,我联想起了自己在茜安水利下游的老家下塘村。村后渠坝高垒,离地面三四丈,村里有三五户人家紧挨着渠坝,渠坝就成了他们的一面墙。茜安水利就这样静静地绕着村后的牛眠山,成了我们村的一部分。村头外有座水泥浇筑的虹吸桥,如一道长虹静卧在港汊上,桥中通水,桥上行人。这座桥做工极其考究,桥身上的字、桥栏上的图样都十分精美。桥的这一个有桥头堡,离地面很高,正面塑着一个大五角星,两旁有台阶有平台有护栏可上堡顶,这里也是调节水流与隔离疏导漂流物的柜纽。离桥头不远还有一个很大的蓄水池,这里便是我们儿时偷偷游泳戏水的地方。每当春夏两季,渠水就如天河一般缓缓流过村后,在这里注入桥中,发出极大的响声。因修高速路,村头的那段渠坝连同桥头堡都被毁去,十分可惜!

而眼前这里的水渠宽1米左右,深也在1米上下,与茜安水利相比显得瘦小。但这里的水渠有着其独有的魅力与扣人心弦的地方。

由于牛山湾村处于高海拔山区,过去这里水源十分缺乏,村前都是旱地,无法耕种水稻,生活用水也十分紧缺,严重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

据说1964年,社口镇水利部门来村里勘察,发现村后3公里左右的白岩溪是很好的水源地,如果引水进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但横亘在眼前的是座极其陡峭的鹰窝山,要在连行走都困难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水渠太难了!

但困难没把血液中流淌着勤劳、忠勇的畲民吓倒,反而激发了他们战天斗地的热情。当时,已年近半百的女生产队长钟祖妃带领村民开始了为期5年的凿山修渠的大壮举。没有启动资金,生产队把5头牛都卖了,买来钢钎、雷管、炸药、水泥。打炮眼、凿岩壁、抬石块、砌渠坝,都是全村投工投劳,村中青壮年男女劳力100多人,无一例外地投入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去。

水渠全长3.5公里,其中800多米是修在崖壁上,抬头是直棱棱的石壁,低头是阴森森的悬崖。据说当年村民们分别以两人一组,先在山顶打好木桩,再将绳索绑在身上,从山上慢慢滑下来,挂在山腰,一个扶着钎,一个抡锤,跟当年林州修红旗渠的情形同出一辙,也常有人因此而受伤。

今天,我们沿着“红旗渠”往白岩溪方向走去,如果不是渠外有荒草掩盖,有树林遮挡,有些渠坝宽不足60厘米,明晃晃地挂在崖壁上,我们是不敢行走的。由此,我们不难想像当年村民们修凿水渠是多么的危险与艰辛。

牛山湾“红旗渠”修通后,浇灌着村里的480多亩水田,有效地改进这里的耕作方式,后来村里还建了一座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万千瓦,村财年收入三四万元。1969年,女耕山队长钟祖妃腰系安全带悬空打钻的摄影,在北京民族展览馆里展出。1973年女队长陈祖妃还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出版社也出版了《牛山湾红旗渠》一书。快半个世纪过去,当年的修渠人已年届耄耋,甚至已仙逝,但红旗渠依然保护完好,渠水依旧流淌不息,灌溉着这里农田,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我相信牛山湾的后人走在这样的山间,走在这样的渠坝上,一定有一种为前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感觉,同时也会从中汲取一种敢拼会赢的生活理念与精神力量,不管经营行业、从事什么工作,一定会多一份从容与自信。

朋友们,到牛山湾走走吧,这条不凡的“红旗渠”,一定能给你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刺激和震撼,从中你也能获得你所需要的滋养。

因为顺路,当天我还探寻到留洋上村附近的百丈漈对面,欣赏到其壮观的场景。


编后语:

       提起福安教育局的黄锦国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他不仅本职工作出色,长期以来还利用休假日,不辞辛苦、单车独行,走访记录福安山水、人文景观、坚持宣传家乡,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不愧为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务实者,是我等的学习榜样!编者在此为他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