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安坑门里村的跨世纪记忆和前天重游感受

 福安百姓网 2021-01-16

坑门里村的跨世纪记忆和前天重游感受

(微友钟石允提供了部分图片,特此鸣谢)

福安市畲族行政村——坑门里,上世纪末的1992年以前,位于甘棠镇的双江片西北部,隶属甘棠镇管辖,距镇区3.9公里。该村南与倪下村交界,北与溪潭镇张家山村交界,距福安市区约30公里。1992年之后,坑门里村在甘棠镇的版图上,随双江片的大留、宫山、樟港、加招、小留、南安等村分离出甘棠镇,划归新成立的“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管理范围,现为福安市罗江街道管辖。

据《甘棠镇志》载:坑门里村民国34年(公元1945年)隶属福安县三塘镇大留保。1950年隶属甘棠区双留乡,1956年组织高级社,1958年成立岭坑大队,1984年组建村民委员会,1990年下辖坑门里、大洋、牛楼、岔门头、林洋、半岭、桥仔头、八斗、沙坑、庵坪、何亨等11个自然村计12个村民小组,210户920人(其中畲族887人),行政主村设在坑门里。

民间资料载:坑门里村原称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仙源境,明代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距今507年)其钟氏先祖从广东省凤凰镇凤凰村迁入,定居坑门里。村内留有古民居6座(据说现实余1座),钟氏宗祠一座,彭郑师公宫一座,土地主祠一座。境内的古刹玉池禅寺,历史悠久,景观优美。

跨世纪的记忆

上世纪末的1992年以前,坑门里村隶属甘棠镇时,笔者曾去过坑门里小学一次。当时在104公路边的大留村下车后,沿着简易的村道步行前往坑门里村,并在村里随便逛了一圈。其实地处山坳中的坑门里村,不用怎么逛,民房都建在山谷边上,一眼就能看个遍,当时没什么新建的楼房,除了学校,几乎都是旧房。而且这些民房都是阶梯式的,从东家去西家,都得在梯式的田园小径上小心行走。通往外界的交通也不顺畅,村民们进出山村,要步行两三公里路程。这是笔者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坑门里村的记忆。

近日郊游,有意在跨世纪后再去看看坑门里村,但如果不是记得地理方位,差点都认不出这个曾经去过的村落了。真可谓“山村变了样,旧貌换新颜”。

第一印象是坑门里村在山坳外的村口,建起了一个坑门里新村,进村道路全程浇灌了水泥,可直达新村和原来的旧村。现在很多村民已从旧村迁出来,安居乐业于新村;旧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也盖起了许多新住宅,离不开故土的畲族同胞,依然在这片祖先留下来的山间沃土上生活着。

穿过坑门里的村中道路,沿着山沟径直往里走,我们试图想发现些什么。但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大山的情怀和清新的绿意。

在一个两山之间的沟壑处,我们发现了石板小桥,其中一块石板上似乎留有先人刻下的字迹,但已模糊不清。

这里是一条农耕小径,已到尽头,我们只好往回走。沿途都是养眼的绿色农地,还有那刚插秧不久的梯田。

还有离我们远去的旧厝遗迹,那停留在树上叫不出名称的鸟儿。

这是坑门村附近的“玉官印”和“龙凤树”。

回到坑门里村看到的一些古民居。

这对“恩爱夫妻”在门前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个“一带三的家庭”,活在山间也自在。

这是坑门里村最宏伟的建筑——钟氏宗祠。

前天是农历五月二十八,据说坑门里村的畲民,都有在村中的“仙源宫”举办“五月二十八福”活动的习俗。于是,我们找到这个“仙源宫”,这里有其独特的风景。

这里一年一度的“五月二十八福”活动很热闹,同样也是为造福村民们的“彭、郑”两师公敬献一份美食供品。与其它地方所不同的是,为方便摆放和取回,这里的畲民们都将供品置于一个红色塑料篮中,大家的供品集中放于几个八仙桌上,仪式结束,方便提走取回。前天虽逢高温暴雨,但这里的“仙源宫”依然香火很旺。

畲汉同胞一家亲,民族团结有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