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星巴克在城市生活的角色,已经成为以咖啡文化为显性载体,作为家庭及公司外的第三空间,承载了社交、学习、会议、独立工作的复合性场所,广受欢迎。 学校食堂如何在教室和宿舍之外,创造更加丰富的就餐场景,更多元地提升功能与服务,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课题。 我们熟悉的高校食堂通常是环境嘈杂、座位拥挤、典型的快餐式行为导向,学生老师过来就是就餐,很少愿意过长时间地在此停留。除了早、中、晚三个集中就餐的时间外,包括寒暑假在内,食堂全年有大量的闲置时间。 如果我们可以从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家具选型、单位就餐面积的重新配置等方面,整体改变传统食堂的定义及模式,那么这个曾经功能单一、缺乏想像的大空间,必将呈现并焕发令人耳目一新的丰富与活力。 校园空间直接面临的问题是适应多元化学习、讨论、协同的空间严重不足,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使用的需求。那么,像食堂这类有大量闲置时段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复合利用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校园食堂转型为复合功能综合体的改造或建设,需要在前期进行非常充分的准备。 并非所有项目的规模或结构条件及投资安排都适合这一类型,也并非功能无限填入就是好的选择,同时这类项目无论对建设期还是运营服务期的要求都很高。团队的准备在前期项目定位的决策阶段就需要认真评估与考量,严谨规划与准备,以避免让一个美好的期许最终成为只有形式而无灵魂与秩序的“大杂烩”。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选择富有创意而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有能力在创意与落地过程中有效组织功能空间与流线的合理选择及安排,并有全面的经验主持多专业的设计协同与全面的技术配合,使得建筑、室内、VI、展示、设备及IT技术得以完整的统筹。 作者:白鹭 ■ 资深建筑师 责编:朴艺娜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