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氏百问(三十)

 铁道之旅 2021-01-17

少数民族中的邢姓是怎么来的?

网上在讲到邢氏起源时,总要提到少数民族改邢姓,说这也是邢姓的来源之一。事实上根本不是什么少数民族改汉姓,而是汉族人改成了少数民族后,仍在使用汉姓。

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汉族民众融合于少数民族之中,其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汉族奴隶融入游牧民族。清代之前,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游牧民族常侵入中原,掳掠大批汉族人和财产,许多汉族人被少数民族掳掠去成为奴隶,这些奴隶大多被迫融合到少数民族中。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四川凉山彝族仍实行奴隶制,属于奴隶阶级的阿加和呷西约占凉山总户数的33%。其中,属于家奴的呷西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0%,家奴的重要来源是通过战争掳掠的汉族士兵或邻近的汉族居民。据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显示,凉山彝族奴隶主的家奴中45%是汉族人,这些奴隶生活习俗已完全彝族化。

二、难民和移民融入当地少数民族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战乱和灾荒移居周边民族地区的汉族,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主动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今天恩施的邢氏族人融入土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清朝时,由于满族人拥有的特权,也使汉军八旗几乎全部融入满族。一位外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河北和辽宁的满族人口当中,有10%是八旗满洲的后裔,其余的90%为八旗汉军的后裔,这些汉军的后裔均为汉姓。

三、守边屯垦的士兵及平民融入当地少数民族

自西汉以来,多数王朝都派遣大量汉族士兵到西域守边和屯田,这些人多融入到维吾尔和其他民族中。甘青宁地区也有不少明代的汉族军户和移民融入土族、回族、撒拉族等族。    

四、因通婚融入少数民族
      回族是因与汉族通婚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典型民族。约在7世纪中叶,大批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商埠定居,时称“蕃客”。13世纪初叶蒙古人西征,中亚信仰伊斯兰教各国被征服后,大批商人、工匠被征用为远征军,后随军进入中国征伐南宋,部分汉族人称他们为“回回军”。回族就是在蕃客和回回军基础上大量与汉族通婚后形成的。

五、为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主动融入少数民族

满族作为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民族,大量汉族人出于种种目的,力图加入满族的群体之中,仿效满族风俗、服饰、语言,依照满族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西方人类学族群理论工具论者认为,人是理性的,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身的利益。认同某一民族,完全是从政治或经济的角度考虑,把民族或族群看做是被支配或利用的工具和资源。在清代,不少汉族人主动满化,目的是要获得某种政治和经济利益。
    在元代,汉族人的社会地位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主动融入统治民族——蒙古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无论是中原还是边疆,汉族人中多有以蒙古语为名者。清人赵翼曾写有《元汉人多作蒙古名》的文章,称:“自有赐名之例,汉人皆以蒙古名为荣,故虽非赐名,亦多仿之。”生活在今天辽宁省昌图县三眼井附近的邢氏族人就融入了蒙古族,其先辈还曾取过蒙古名。

直到今天,也仍有很多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为了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只要娶了少数民族女子,其后代均随母亲成为少数民族,而姓则仍随父亲取汉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