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关于“喜爱”的脑科学解读

 ht87 2021-01-17

王珏老师通过脑科学的研究,提出如下观点:

  • 情感,是脑衡量外部事物价值的标尺。

  • 产生积极情感的事物,大脑会认为对生存是有利的;反之,大脑会认为其对生存不利。

  • 因此,情感,是认知的意义与动机!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一条简单的结论:
  • 促进认知行为,要靠激发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背后的原因。

情感的重要性,不仅是对“感情生活”、或者“情感类知识”(比如审美、价值观)成立,而且对纯“认知”过程来说也同样成立!
为了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人喜欢或者追求的东西很多,物质类的比如:香车、美人、大房子等等,精神类的也很多,比如:爱情、电视、游戏等等。
那么,作为大脑自身,它喜欢或者追求什么东西(物质)?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甚至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It's a long story. 

1  大脑工作的物质基础:神经元
你肯定知道:脑中神经信号的传导,是由很多个神经元细胞完成的,示意图如下:
2  神经元如何连接(1):电传导
那么,神经元之间的信号,是电流——即“生物电”。
电流,从一个神经元,通过它的触手,传导给下一个神经元,这就是神经传导的基本机制。
不过,这只是传导机制的第1部分,并非全部。请继续阅读下一条!


3 神经元如何连接(2):化学传导
如上图所示,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确实是电传导过程。
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并没有导线一样的东西,“硬连接”在一起(如下图),因此也没法直接传递电流!


看下图:前一个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到末端突触时,电流会刺破其突触中的存储着的囊泡:

泡中所存在的一些特别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就会被释放出来,散布到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
如下图:后突触上,有很多“门控开关”(离子通道),平时都是关着的。“门”也有很多种,每一种“门”都需要不同“钥匙”(即某种特定的神经递质),才能打开。

当前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后突触中特定的“门”结合后,门就会打开,大量离子就会从门中涌入。后一个神经元中的离子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新的电流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神经递质,同样是神经传导的“物质基础”!


根据这一机制,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

  • 突触中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越多、种类越多,神经元传导的速度就会越快!

如何才能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开动大脑?——当然是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神经递质、以及更多种类的神经递质!
那么,问题来了:老师怎么知道学生脑袋里是否产生更多神经递质了呢?
能够衡量这一点的,在课堂中,是学生亮晶晶的眼睛;而在大脑内部,则是“情感”的产生

4 情感的来源:神经递质
更为奇妙的是:某些神经递质(不是所有),游离在两个神经元的缝隙中时(也就是前一个神经元释放递质后,还没有进入后一个神经元之时),就会让人产生情绪感受!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多巴胺”了。
当前突触释放“多巴胺”,并短暂地游离在两个神经元的缝隙中时,脑就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期待感
——事实上,一切让你感到“想要”的感觉,都是由于多巴胺的大量释放带来的!
因此,“情感”的本质,是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传导,所引发的脑的感受!
把第4点和第3点联系起来看,我们就知道:
  • 如果脑中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大脑的神经传导也会加快!



5 上瘾回路的中心:伏隔核
大脑有一套专门通过多巴胺调节学习行为的神经回路,被称为上瘾回路。上瘾回路的生理核心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被包裹在“大脑皮层”的内部,如下图所示:
边缘系统又称“哺乳脑”,是哺乳动物时代进化出来的,并因此产生了“情感与记忆”的功能。
在边缘系统中,接受多巴胺刺激的核心组织叫“伏隔核”,伏隔核通过不断接受各个脑区兴奋传来的多巴胺信号,形成兴奋记忆。

(伏隔核大概位置)
在没有强烈的主动意识干预时,伏隔核中的兴奋记忆会强迫我们继续寻找和重复相应的兴奋刺激,从而形成“上瘾回路”。
比如吃东西,食物能恢复大脑的能量供应,让整个大脑的外皮层脑区兴奋,同时形成兴奋信号传递到伏隔核,记住寻找食物的快乐,这样我们才形成了为寻找食物乐此不疲的生存基础。
因此,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上瘾行为其实不是可耻的事情,相反它是生物适应环境、获得最大生存机会的生理基础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文章刚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大脑自身,喜欢或者追求什么东西(物质)?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答案了:
  • 大脑自身追求让“它”自己感到快乐、舒服、兴奋的东西(所谓“上瘾”)——也就是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剩下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6  什么东西,会让大脑产生多巴胺?
先来看看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多少多巴胺吧!
科学家针对多种多巴胺刺激物和刺激行为给出了一些测量的相对感受值,参考图如下:

(量值仅供参考)
相信这幅图,可以帮你瞬间解释很多现象!
——为什么毒瘾很难戒掉?为什么恋爱那么让人着迷?为什么玩游戏那么容易上瘾?
以及那个终极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很难爱上学习?
从上图中, 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些解读。
按照王珏老师的说法:
  •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教育之所以难,是因为教育在和各行各业,进行一场多巴胺争夺战


显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所能带来的多巴胺(即使有的话),要远远小于其它场景!这也导致学生普遍对学习无兴趣、无激情的内在原因。
为什么其它很多行业能显著提高多巴胺水平呢?因为他们有诉求、所以专门会为激发多巴胺而设计啊!
比如:购物,人看到能让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期待感”就会产生多巴胺!所以,商业中就特别重视设计、制造、营销等各环节,让人产生“想要”的感觉。
再比如,游戏,为了能让你的脑产生多巴胺,除了吸引人的情节、炫丽的画面这些外在因素之外,挑战、反馈、取得成功是游戏的3大内在要素

为此,游戏中会设置很多关卡、很多未知的挑战,挑战是一种不确定性、让人产生期待(多巴胺);

反馈则可以让你快速适应(游戏中的)环境,始终让你享有“控制权”——我的地盘我作主,当然是人类的最爱;

而且,刚开始时挑战较小,指导、反馈又很及时,因此你会很快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此时,多巴胺就开始大量分泌,作为对脑自己的奖励。

随着游戏的进行,情节越来越新颖,随之而来的是挑战也会逐步加大,但始终被控制在一个很好的度——让你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操作水平、策略水平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适应游戏的环境。
最终,当你花费了九牛二虎之下,打败大BOSS后,你的脑内多巴胺巨量分泌,此时你的信心爆棚、极具成就感——当然,也就更迫不急待地想玩下一关游戏……

7 终极问题:如何通过“学习”,让大脑产生多巴胺?
跟社会上很多行业比起来,“教育”比较例外。教育行业,更多的只是关心学生的结果、成绩。而学生在学习时,脑中是不是产生了多巴胺?Who cares!
关于在学习中如何使脑产生多巴胺,下面王珏老师简单提供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 不要让知识的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
否则的话学生就不仅是不“期待学习”了,而是“期待不学习”!什么时候不需要学习了,就产生大量多巴胺……
在多巴胺的反向作用下,老师的任何努力,都只会付之东流!
王珏老师在学习科学研究中,特别注意如何降低知识讲解的难度,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