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之前的中国上古史事传说大脉络整理

 昵称535749 2021-01-17

劈地山人

01-13 06:15

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人类最感兴趣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在市面上的神话传说故事,第一二篇都是盘古开天地和女蜗造人,然而盘古在前三皇之前,女蜗是禅通纪后三皇之一,这之间差了太多故事了。当然,每个民族都是从懵懂的神话渐渐的过渡到了清晰的历史,那遥不可及的上古总是隐藏在神话和历史的混沌中。《史记·三皇本纪》已失,让正史里黄帝以前的记述只剩下散落在各处的只言片语了。我对华夏上古的史事传说很有兴趣,奈何古史过于纷杂,矛盾之言不可尽数,所以一直不求甚解。之前为了给女儿讲故事,整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脉络。最近和风闻的朋友聊了很多相关的话题,发现感兴趣的人很多,遂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戏()说上古神话的吧。转载请注明作者。

1. 三百二十七万八千年前-盘古开天辟地

我国神话始于盘古开天辟地,最早的记载是在三国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里。里面说最开始天地像个大鸡蛋,盘古氏,又叫浑敦氏(馄饨?),用自己的身体把天地分开,历时三万六千年,死后身体化作山川江河(身体化作大地很明显是古人依照五行对应的说辞)。

那开天辟地在什么时候?三皇本纪引用汉朝《春秋纬》的说法是开天辟地到获麟一共是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广雅·释天》里说这段时间是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其他古书里这段时间也多是两百到四百万年间。很显然这些数字过于谶纬,所以也没有人在意。非要较真的话,此处的获麟是鲁哀公十四年(西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捕获麒麟的事情,也是相传孔子写《春秋》辍笔的时间。因此,开天辟地大概是西元前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八十一年的事,距今大约三百二十七万八千年(或者是二百七十六万二千五百年)。那段时间刚好是地球地质时代的上新世,最早的人属动物(古猿人)就是在上新世出现的。

后世给盘古进行了很多二次创作。比如《补衍开辟》说他龙首人身,一日九变,生日是十月十六日。明朝《历代神仙通鉴》说他有十七个儿子。大儿子赫天,把他的尸体埋到了中山之后去了山里修炼,后上九霄天宫当了天神头头,后来还生了一堆神仙(这完全不符合设定了)。他修炼的这山被称作岱宗,也就是泰山(这么一说古代帝王都爱去泰山封禅也是有道理的了)。赫天的儿子叫胥勃氏;胥勃氏有俩儿子,大儿子叫金轮王,小儿子叫少海氏;少海氏娶了弥轮仙女,弥轮梦见吞了两个太阳,就怀了孕,五年内生了俩儿子,老大叫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老二叫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也就是东岳(泰山)大帝(所以盘古的五世孙又回太爷爷修炼的地盘当大帝了)。道教《枕中书》说盘古自号元始天王(可能就是三清里的元始天尊),还和太元圣母生下了东王公与西王母(太多书有西王母的事迹了)。《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说元始天王和玉清神母生了八子:长子南极长生大帝、次子东华帝君、三子灵海帝君、四子西元帝君、五子东井帝君、六子清都帝君、七子清灵帝君、八子中皇大君(二次设定太多)。

2. 九皇十纪

从开天辟地到黄帝之前的这三百多万年间,按《路史》的说法,分为了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共称九皇的漫长时期。我们平时说的三皇五帝的三皇(伏羲等),其实是指后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等书里提到的原始意义上的三皇(天皇等),则是中三皇。至于是后人从中三皇的意义中发展出前后三皇,还是给氏族首领如伏羲等人继承了三皇的称号,已经无法考证了。从中三皇的泰皇开始,时间分为了十纪,分别是九头纪,五龙纪,慑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序命纪,循飞纪,因提纪,禅通纪,疏迄纪第一个九头纪开始于泰皇,最后一个疏迄纪开始于黄帝,止于夏朝结束。三皇五帝所说的后三皇(伏羲等),则是在禅通纪。

3. 前三皇

前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又叫初三皇)实在是太久远了,一切都不可考,记载多见于道教三洞四辅里的洞神部如《三皇文》等,基本上可以认为是道家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杜撰出来的。连《路史》这种传说合集的作者都说”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不可知者,虽圣人不能知也。非学者之急,今一切隔之。“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经·九皇图》里面对于前三皇的设定是:初天皇,身高九寸,披青锦帔,着青锦裙,戴九天宝冠,执飞仙玉策;初地皇,身高九寸,披白锦帔,着素锦裙,戴三晨玉冠,执元皇定录之策;初人皇身高九寸,披黄锦帔,着黄锦裙,戴七色宝冠,执上皇保命玉策。按颜色看,这三位分别是在东方、中方和西方(不想吐槽道家设定就是身高太奇怪了)。

4. 中三皇

关于中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记载就多了起来,不光正史如史记有提到很多次,《三皇本纪》、《十八史略》也都是从中三皇开始的。不过古人用”天地人“三才来命名这些远古先皇,也是说明时间还是太遥远了。

天皇氏是兄弟十三人,他们从摄提年开始,每个人当了一万八千岁的首领,一共是二十三万四千年

我国古代星图中(如《史记·天宫书》),把东宫苍龙亢宿里代表天王帝廷的大角星(牧夫座α,Arcturus,春季大三角之一)左右的六颗星(也就是牧夫座双腿部分)叫做摄提。《春秋纬》说摄提就是提携的意思,因为牧夫座靠着大熊座的尾巴,所以摄提是把斗(北斗七星的勺柄,大熊座的尾巴)提携过来靠近于角(大角星)。因为摄提是北斗七星直接指着的星,所以被古人认为是用来建立时节用的,所以也叫”摄提格“(《史记·天宫书》)。当岁星(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在摄提的这一年,就是摄提年。汉朝时汉武帝重订历法,开始使用太初历的这一年(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也是摄提年。

《路史》称天皇氏是在(古文通越,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实施统治,相传那时候国家还比较松散,只有制定一些早期的律法,他们实行的是无为而治,按五德来说属木德(五德终始说是阴阳家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来解释王朝更替的学说)。有意思的是,我国南方有许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华垱遗址等,在西元前一万年前),远远早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西元前五千年)。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经·九皇图》里面对于中天皇大哥的设定是:姓望,名获,字子润,或字闰,号中天皇君,称”天灵“。马头人面蛇身三条舌头,十三头。平初元年十一月八日开始治理国家,定干支甲子。率领青云中一亿九千阵兵,主治云中一百二十魑鬼,一千二百游行鬼贼、一万二千阴邪之魁。据说河图洛书在中天皇这个时候就有了。《历代神仙通鉴》里把天皇望获的十二个弟弟用上古十二天干命名:阏逢、旃蒙、柔兆、疆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阉茂、大渊献(命名和哥哥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地皇氏在天皇氏之后,是兄弟十一人,行火德(火克木),每个人也当了一万八千岁的首领,一共是十九万八千年。《路史》称地皇氏的统治是在熊耳山和龙门山附近。我国有八处熊耳山和九处龙门山,按地理看应该是在河南洛阳市和三门峡市之间(这就从南方来到北方了)。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经·九皇图》里面对于中地皇大哥的设定是:姓岳,名铿,字子元,或字紫元,号中地皇君。马脚蛇身女人脸高额头。太始元年七月五日开始治理国家,神出鬼没,开辟荒土,制定律法,定日月星辰。将五岳一亿九千岳兵,主治八荒四极三河四海山川溪谷龙蛇龟鳌精。《历代神仙通鉴》里把地皇岳铿的十个弟弟用上古十地支命名: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地皇十一人的父亲叫做地灵,号文悦。《开辟衍绎》里地皇岳铿的十个弟弟分别叫地创、地制、地诸、地辰、地法、地永、地垂、地宪、地万、地世(个人觉得上古地支更酷)。

人皇氏又叫泰皇氏,也叫九皇氏,是兄弟九人分立九州,所以这个时代既叫泰皇纪又叫九头纪。《路史》称人皇氏来自于伯阳谷刑马山的提地之国,据说是在现在的甘肃天水附近。他们各自兴建城池,因为各据一方所以也被称作居方氏,驾六提羽、乘云祗车教导四方,使得政治和谐,人民富足,所以秦朝丞相王绾说:”泰皇最贵“。人皇氏一共传了一百五十代,合记四万五千六百年。《春秋命历序》说这时候有臣无官,但是尊卑的阶级已经设立了,所以《周礼注疏》说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

道教典籍《洞神八帝妙精经·九皇图》里面对于中人皇大哥的设定是:姓恺,名胡洮,字文生,号中人皇君。人面龙身九头,马脸长到胳肢窝。太平元年正月三日开始治理国家,分山川九区。将天地水一亿九千官兵,主治一切七世父母、三曾五祖三鬼五神、内外男女伤死客亡、堕水产乳、恶禽猛兽木石所杀、刑岳刀兵之鬼,为人作精崇者(管的好杂)。

5. 五龙纪

九头纪之后是五龙纪,统治者是乘着龙到处走的兄弟五人,所以叫五龙氏(虽说有研究表明古代”姓“为血统世袭,”氏“为称号世袭,在这些上古传说中姓氏用法相当复杂,我是无法进行有效区分,在此等同视之)。《路史》说他们人面龙身,是龙德(不是五德很奇怪啊)。《春秋命历序》说他们分别姓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设定太敷衍了)。他们在五方实行治理,按五行分别万物和山岳,分五方为十二部,那时候的人还住在巢穴里。《世本集览》称五龙纪传了一世

6. 慑提纪

据《路史》说 慑提纪五十九个姓的帝王。个人认为因为是第三纪所以叫摄提(摄提就是上古十二地支里的第三个,寅)。关于摄提纪开始的四个纪的记载非常少。《世本集览》称慑提纪传了三十五世(五十九个姓的君主怎么传三十五世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有并列的吧,之后几纪也有类似疑问)。 《三坟·太古河图代姓纪》和《混元圣纪》称那时候强弱相迫,欲生吞害,有神人提挺而治,所以叫提挺氏。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摄提世数),通纪七十二姓(摄提、合雒、连逋、叙命四纪之合数),故号通姓氏。因此慑提纪的帝王应该就是通姓氏。

7. 合雒纪

据《路史》说 合雒纪三个姓的帝王,乘飞鹿治理四方(有人说飞鹿飞麟等都是马的名字),其中姓合和姓洛的教人穴居,个人认为因此叫合雒纪(雒是洛的古称)五龙纪住的似乎是动物(龙?)的巢穴,合雒纪是山洞了,个人感觉巢穴到山洞这个路线很奇怪。《开辟衍绎》称这三个姓是旺中、旺正、旺丁。《混元圣纪》称合雒纪为合雄纪(应该是写错了)。《世本集览》称合雒纪传了三世

8. 连通纪

据《路史》说 连通纪六个姓的帝王,乘飞麟治理四方(设定和合雒纪基本上一样)。《三坟·太古河图代姓纪》称那是男女群居连通,从强而行,所以叫连通纪(细思极恐,无法正视连通)。《开辟衍绎》称六姓是僚、侈、佳、住、仁、信。《世本集览》称连通纪传了二世

9. 序命纪

据《路史》说 序命纪四个姓的帝王,乘六龙治理四方(设定和前三纪差不多)。《开辟衍绎》称四姓是连一、连二、连三、连四(设定越发敷衍)。《世本集览》称序命纪传了三世

慑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序命纪的记载虽然很少,但是这段时间有些帝王的姓氏有出现在其他书中,如《庄子》里的有炎氏、泰氏,《鹖冠子》里的成䧱氏、素皇氏、内耑氏,不过相关政绩已经失传了。

10. 循飞纪

循飞纪开始,上古帝王的姓氏有了更多的记载。可是这些姓氏不光作为族群称号,有的也作为特定的人名使用(如燧人氏),有些被后世的人再次当作姓名使用(如轩辕氏),有些在不同的纪均成为帝王出现(如有巢氏),有些甚至被后世当做官名使用(如祝融氏),造成了种种混乱,又与各种神话传说掺杂在一起,整体上只能整理出一个大脉络。网络百科以及很多当代书籍确定写出这些帝王姓名生卒年份的,估计大多都是胡诌。

据《路史》说循飞纪有二十二个姓的帝王。《稽古篇》和《通鉴博论》称那时的人们遵循教化的速度就像飞一样,所以叫循飞纪。以下顺序为《路史》中记载的顺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时间顺序。

巨灵氏从汾脽(现在的山西运城)来,居无定所,到处指挥五丁之士驱阴,也有说法是他们治理了蜀地。道家称巨灵生了九元真母,九元真母生了鸿钧老祖,就是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要是真的这也比盘古氏出来的那些神仙晚太多了)。《汉武帝内传》说汉武帝时期洛阳发现了一个七寸长的小人,东方朔说这就是巨灵氏(还真是”巨“灵啊)。

句强氏

谯明氏

涿光氏

钧阵氏

黄神氏又叫黄祙,号黄神。黄头大腹,三百四十岁。

𤝙神氏从长淮(淮河)来,驾六飞羊,当政三百岁。

犁灵氏

大騩氏,姓源,出现于河南南密具茨山。后代有隗氏、大隗氏(姓苑)。

鬼騩氏后代有嵬氏、饶氏、攘氏、刹氏、鬼騩氏。

弇兹氏

泰逄氏

冉相氏

盖盈氏出自若水之间禺中之地(现在的四川)。 

大敦氏

云阳氏称为阳帝,住在云阳山(湖南茶陵)。这地方也是炎帝神农氏的发迹之地,炎和阳,可能有什么关系或者是搞混了。据传云阳山历代是养龙的地方,黄帝的龙就养在此。

巫常氏

泰壹氏被汉代皇室认为是最高神。道家称天真皇人,住在峨眉山秦汉也称泰山为泰一,安在峨眉山太狠了)。神农氏曾在泰壹氏的小儿子手底下做事,黄帝专门去峨眉山谒见泰壹氏,汉武帝最爱拜的就是泰壹氏(不过神农氏和泰壹氏时代隔得有点远,要是真的泰壹氏的小儿子活得有点太久了)。个人认为泰壹氏和人皇泰皇氏也可能是设定搞串了。

空桑氏住在空桑(广桑之野,今鲁西豫东地区)。后面发迹在空桑的古人很多。

神民氏又叫神皇氏,建都于神民之丘(山海经九丘之一),驾六飞鹿,当政三百年(感觉设定和合雒纪差不多)。

倚帝氏建都于倚帝山(今河南南阳内乡县)。

次民氏的名字是次是民,一开始住在山洞里(有巢氏之前应该都差不多),后来该氏出了六世皇。

11. 因提纪

据《路史》说因提纪十三个姓的帝王,一共六十八世(《路史》开头说是六十八世,结尾说是六十六世,我自己数是六十七世。而且这是在没有算蜀山氏的情况下,蜀山氏没有给传了多少世,似乎是和中原文明完全的平行关系)。《开辟传疑》和《世本集览》称因提纪有七十三世,可能是加上了蜀山世,不过蜀山氏几万年,五世并不合逻辑。以下顺序为《路史》中记载的顺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时间顺序。这些世代和《世本集览》里的相同。

厄放氏的名字是皇次屈,来自地郣,渠头四乳,驾六飞麐(麟的异体字),上天入地,与神合谋。一开始古人只有絺葛做的衣服,那时候天冷,厄放氏就教人们做皮衣挡风御寒。还教人们用绳子绑雨笠来挡雨。所以厄放氏被称为衣皮之人而被选做首领。厄放氏统治了四世三百五十年

蜀山氏就是传自人皇的古蜀国。一开始有蚕丛、拍濩、鱼凫,各数百岁。蚕丛的眼睛是凸出来的(一说三星堆遗址凸目人像即为蚕丛),在瞿上(成都双流)称王(可能是金沙遗址?);鱼凫治理江水。因为太古老,已经不知道蚕丛的具体年代了,李白诗里随口说了个四万八千年。《世本集览》说蜀山氏一共传了六世。后来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女生了颛顼(五帝之一),昌意的儿子干荒也娶了蜀山氏女。到了高辛氏(帝喾,五帝之一),就把小儿子封在了蜀地。再后来传到望帝,姓杜,名宇,还参加了武王伐纣。望帝晚年四川水患严重,于是就让他的丞相鳖灵治水,终于除掉水患。望帝于是禅让给了鳖灵,是为丛帝。望帝死后传说化为一鸟,就是杜鹃鸟。丛帝以后,还有芦帝和保帝。秦惠文王元年的时候,蜀人来朝秦。秦惠文王八年,派张仪、司马错灭了蜀国。有人称秦得蜀之富才得以灭六国完成统一(古蜀国完全是自成一派,《路史》根本没算有多少世)。

豗傀氏又叫逐傀氏,后代有豗氏、傀氏。豗傀氏统治了六世

浑沌氏又叫浑敦氏,后有浑氏、沌氏、屯氏(姓苑等姓)。浑沌氏统治了七世( 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也叫浑敦氏,可能是一族?)。

东户氏的国家治理的很好,百姓路不拾遗,安居乐业。东户氏统治了十七世

皇覃氏又叫离光氏,兊头日角,驾六凤皇。皇覃氏统治了七世,二百五十年( 兊头日角不知道是什么)。

启统氏统治了三世

吉夷氏后代有有吉氏。古夷氏统治了四世

几蘧氏实行的是无为之治,天下太平。天下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简单这种生活不是更复杂吗)。几蘧氏统治了一世(似乎是母系社会)。

狶韦氏统治了四世

有巢氏又叫大巢氏,住在石娄山(山西黄龙县),《庄子》称三皇之一。上古的人本来都是穴居,容易受到动物的纷扰,有巢氏就教大家在树上盖房子当住的地方。有巢氏之民没有火不爱吃肉,喜欢吃木头里的蛀虫,就是吃不饱也只喝血吸髓吃皮毛,也吃橡栗果蔬。有巢氏统治了二世三百多年。

燧人氏又叫遂人氏,姓风(与伏羲同姓),称作燧皇,火德,宋代《太平御览》称燧人氏住在燧明国,《庄子》、《尚书大传》、《白虎通义》称三皇之一。不周之巅有个叫宜城(现在的宜城在湖北襄阳)的地方,日月之所不及,天天都很黑暗不分昼夜。燧人氏看见鸟啄树有火星冒出(啄木鸟?),受到启发发明出了钻木取火。古人本来都是吃生的,味道很不好,所以吃水果蔬菜的多,发明了火之后可以吃熟的,腥臊的气味就淡了,也不容易拉肚子,所以吃肉的就多了。而且天冷了也可以用火取暖。之后还发现了火的很多功用,例如烧制瓦器。燧人氏还教人打鱼定东西南北,开始使用图矩进行计算,并命名各种虫鸟兽物。燧人氏规定了夫妻制度,男人三十娶妻,女人二十嫁人。从燧人氏开始,帝王都使用货币。燧人氏统治了四世二百三十年。东汉《六艺论》说燧皇之后十一代到伏羲

庸成氏住在庸城。那时候人们还结绳记事,把孩子放家里在田里干活。庸成氏城里有个叫季子的,被庸成氏放逐之后和马生了人身马蹄有尾巴的孩子(人头马?),建立了三身之国(《山海经》里的三身国是一头三个身子)。庸成氏统治了八世

12. 禅通纪 三皇以外的十六氏帝王

据《路史》说禅通纪十八个姓的帝王,因为这十八个姓的都知道封禅(”通封禅者“),所以叫做禅通纪,一共八十八世。以下顺序为《路史》中记载的顺序,可能不完全反映时间顺序。

史皇氏姓侯冈,名颉,称作仓帝。龙颜四个眼睛(史记称刘邦也是龙颜),生下来就会读写(没发明之前读的是什么?),创造了文字,称作虫篆,一直用到了周宣王开始使用大篆。都城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后代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统治了一世。从史皇氏开始,帝王都以封禅泰山来表示授命(另有说法造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栢皇氏姓栢,名芝,是为皇栢,道家称上清真人。从榑日之阳来,驾六龙,发迹于正阳南边的皇人山(《舆地广记》说在今开封陈留),木德。柏皇统治了二十世。后代是栢氏。后代里柏常是黄帝的地官,柏亮是颛顼帅,柏昭是帝喾师。后来尧把柏成子皋立为诸侯。禹的时候,柏成子皋不再当诸侯又回去耕田( 柏成子皋活得够久的)。周朝的时候,柏冏是太仆正,还有柏侯氏、柏常氏、白侯氏。

中皇氏又叫中央氏,是封禅之帝。那个时候人们还结绳记事,住在皇人山西边的㠂鄗山(今河南河阴)。中皇氏统治了四世,后代有中央氏、中黄氏(看来栢皇氏和中皇氏住的地方很近,中皇氏应该是在史皇氏之前)。

大庭氏称号是炎帝(非神农氏炎帝),火德,都城在曲阜。统治了九十年,传了五世,一共五百二十年(《春秋纬命历序》)。后代有大氏、大庭氏。后代里大填是黄帝师,大山稽是黄帝司徒,唐代的大勃海是他的子孙。

栗陆氏又叫栗睦氏。因为他刚愎自用,民众都向东迁移。大臣谏言却被栗陆氏杀了,于是天下反叛,栗陆氏就死了(貌似是史上第一个昏君了)。栗陆氏统治了五世,后代有栗氏、睦氏。

昆连氏又叫釐连氏,又叫釐蓄氏,又叫骊连氏,又叫骊蓄氏。昆连就是昏晦的意思。昆连氏统治了十一世,后代有釐氏、厘氏、骊氏。


轩辕氏(不是黄帝)发迹于空桑(今鲁西豫东地区)之北,也是封禅过的古代帝王。轩辕氏见到风吹着蓬转动,于是发明了有车轮的乘车。车的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所以叫轩辕氏(这说法可能和黄帝搞混了)。轩辕氏乘车治理四方,在山里采铜矿制备刀剑和各种货物,天下顺从。轩辕氏的钱币长一寸七分,重十二铢文。轩辕氏统治了三世

赫苏氏又叫赫胥氏。赫苏氏的治理尊重百姓而且重视行事。赫苏氏统治了一世,葬于朝阳(今河南章丘),后代有赫氏、赫胥氏。

葛天氏的治理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能说尽其中的奥秘。曾经封禅泰山,兴用货币,天下太平。葛天氏还发明了乐舞,由八个人拿着牛尾敲着牛角演唱跳舞,一共有八首歌,第一首是载民,第二首是玄鸟,第三首是遂物,第四首是奋谷,第五首是敬天常,第六首是达帝功,第七首是依地徳,第八首是临万物之极。葛天氏统治了四世,后代有葛氏。

尊卢氏又叫做宗卢氏。尊卢氏掌管天地万物,推行货币,没有特别的亲疏关系,用德行顺应天下,民众太平。尊卢氏统治了九十多年,在位于嵹台(今甘肃西南部西倾山)之阳,葬浮肺山(今山西蓝田山)之阴。尊卢氏统治了五世,后有尊氏、尊卢氏、樽氏。

祝诵氏又叫诵和氏,又叫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炎帝也称赤帝),火德,于是后世的火官都叫这个名字。劝化人民不用刑罚,天下洽和,听鸟鸣作乐歌。都城是会(今河南新密),当政百年,葬于衡山之阳祝融峰。祝诵氏治理了二世,后代有祝氏、融氏、宗氏、祝和氏。

昊英氏又叫子英。那时候人们靠伐木和杀野兽为生。昊英氏统治了九世,后代有昊氏。

有巢氏又叫古皇氏,住在弥及盘领。禅通纪的有巢氏教人用编木槿做房子织蓳草当门,把房子的缝隙堵住,这样房子住着更舒适更安全,所以便和因提纪的有巢氏一样也被称作有巢氏(不同时代的人用同样的名字真的是会乱的)。有巢氏用日月的名号,驾六龙,定例律治天下,政事太平人民皈依。有巢氏手下有臣子专权,欲削其权,臣子因害怕而反叛,有巢氏于是灭亡了。有巢氏统治了七世

朱襄氏的都城是朱(今安徽砀山)。那时候多风灾,于是让手下做五弦琴,以引来阴气安定众生。朱襄氏统治了三世,后代有朱襄氏。

阴康氏之时,沟江不通,人民都很闷郁,多有关节病。阴康氏教人叫作大舞的舞蹈,复健关节(这是什么操作)。阴康氏统治于华原(今陕西铜川),葬浮肺山(今陕西临潼)之阴(尊卢氏也葬在这里)。阴康氏统治了二世,后有阴氏、䨧氏、阴氏。

无怀氏太昊伏羲的先祖(所以是因提纪燧人氏的后代?)。无怀氏的统治”以道存生,以德安刑,过而不悔,当而不愉。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无怀氏统治了六世,后代有怀氏、无怀氏。无怀氏是首封泰山,之后有一万多人封泰山,孔子只认得七十二位(《韩诗外传》、《论衡》、《桓谭新论》、《管子》),管子只认得十二家: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成王(《管子·封禅》)。按封禅来看无怀氏应该是禅通纪的第一位帝王,因为他是第一个封禅的。

以上有十六姓的帝王共八十八世。《路史》开头说禅通纪是十八姓的帝王共八十八世,但现在八十八世已满仍差两姓帝王。然而《路史》中禅通纪仍有伏羲氏(及后代)、女蜗氏(以及手下共工氏)、神农氏(及后代)没算进去,另有和这三氏有重要亲缘关系但没有被《路史》单列出来的华胥氏、有熊氏等没算进去。在十八姓的数字没有错的情况下,一种可能是剩下两姓是伏羲氏和神农氏,原因是《路史》章目以此二人(卷十、十一和卷十二、十三)为题而且伏羲氏、女蜗氏可以同归于华胥氏(为共同之母)或伏羲氏(因为是兄妹),神农氏单列。还有一种可能是有平行的帝王不算进禅通纪的十八姓中(如因提纪的蜀山氏)。《十八史略》里称共工氏、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栗陆氏、昆连氏、赫苏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都在女蜗氏之后(伏羲氏封禅过,首封泰山的无怀氏却在他和女蜗氏后面,逻辑上不通)。《帝王世纪》则称伏羲氏传十六世,分别是太昊伏羲氏、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不过伏羲都开始建城市了却在修房子的有巢氏前面,逻辑也上不通)。因为我只是想理出上古传说的大脉络,故不深究这个问题,只是将禅通纪剩下的伏羲氏、女蜗氏、神农氏单列出来分别整理。

三皇(后三皇)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 伏羲、神农、女娲(《史记·三皇本纪》、《春秋运斗枢》、《春秋元命苞》、《风俗通义》)

2. 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序》、《帝王世纪》)

3. 伏羲、神农、燧人(《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

4. 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 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个人认同《史记·三皇本纪》的说法:

伏羲氏、女蜗氏、神农氏

13. 禅通纪 后三皇 太昊 伏羲氏

太昊伏羲氏姓风,名包羲,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太皞,号春皇、天皇、人帝、皇雄氏、皇熊氏、苍精之君、青帝、东方之帝、木皇,木德。据《孔演明道经》说伏羲是燧人氏后代所以继承了风姓,《三坟书》说伏羲是因风而生所以姓风(这是啥),《邓氏姓书》说伏羲是因为可以用木头生风所以姓风(螺旋桨?)。伏羲叫太昊是因为修得大道(太)和元气合二为一(昊),叫伏羲因为每晚睡觉(伏)的时候事情都得以成全(羲)。另有说法太昊和伏羲不是一个人。伏羲在句建国,所以又叫有句氏。句就是庖,是伏羲的国名。

伏羲的母亲是华胥,居于华胥之渚(据说是陕西西安蓝田),可能是《列子》中华胥氏之国的创始人,也可能是后世为了纪念她所以把国名改做华胥。华胥在雷泽(今山东菏泽)玩,踩到了大人脚印,于是就怀孕了。后来几千年后帝喾的媳妇儿姜嫄也是这么生了周朝的祖先弃(去海边真的要小心)。怀孕了十二年,十月四日伏羲终于出生了。因为怀了十二年,所以称作”岁“(岁星十二年一周)。伏羲的出生地是仇夷(即仇池,今甘肃西和),成长于起城(即成纪县,今甘肃天水)。伏羲身长九尺有一寸,龙身牛首,渠肩达腋,山准日角,奯目珠䚘、骏毫翁巤,龙唇龟齿,白髯委地,方牙苍牙(我也不懂古人想表达什么)。

伏羲教人打猎,饲养家畜,驯服牛马,用草皮制作各种工具。做渔网来打鱼,收集蚕丝作丝绸(一说是嫘祖),开始做衣服(皮衣不算衣吗),设置都市。伏羲观察天地万物,创造出了太极八卦。一种说法是八卦是根据渔网编织的形状造出来的。造六画、作十言(乾、坤、艮、巽、坎、离、震、兑、消、息)之教。《古史考》说古代帝王虽然圣贤,但处事难免受内心影响,所以要求事需要参考无心之物,因此有了卜卦。伏羲在靇龙(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时候得势,所以用龙纪年,百官师服,都用龙名。作龙书,来制定法则,记载兴衰,签订书契,让大家使用同样的文字,来代替结绳记事(看来仓颉造字可能并没有推广)。百官以此来实行统治,文教也就兴起了。划分土地,按时种粮食以供国家使用。制定媒妁的规矩来规范婚嫁,使用鹿皮作为礼物(《周礼外传》说伏羲也用鹿皮当钱币,和汉武帝的皮币可能类似)。伏羲认郁华子(又叫宛华)做老师,使用神鼎作为统治的象征设立郊、禅的祭祀。效法天地来制定三义(正君臣、父子、夫妇)。取天下的铜矿,制造钱币来代表事物的价值,据说当时的钱币称为九棘,外方内有圆孔。据说伏羲也尝百草找草药(可能没神农氏吃得多)。伏羲命令潜龙氏,占卜推算日期,创造了甲子历法,规范天干地支(也有书说黄帝令大桡作甲子),并设立把天空按太阳轨迹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大概是按一年天数设定的),称作周天,设立四方二十八宿把大地分为九个部分,就是后来的九州。设立律法,建立五律的声乐系统。手下的臣子六人叫六佐,有金提(帮人建居所)、鸟明(建河道通四方)、视冒(赈灾)、纪侗(主持内务)、仲起(管陆上的事情)、阳侯(管海里事情)。设立军队,在水旁设立都市(应该不是宛丘,因为不靠水)。让蜚龙氏设立礼仪制度。伏羲看见凤凰(也叫长离)飞翔就按其模样发明了二十七弦琴(又叫离)和三十六弦瑟。封泰山禅。统治了一百六十四年,之后把帝位传给了妹妹女蜗。伏羲活了一百九十四岁,葬于山阳(据说是濮阳M45墓)。都城在宛丘(河南省淮阳区,古称陈州),所以陈州又叫太昊之虚

伏羲的父亲葬在震山,母亲华胥葬在覆车之源,也就是蓝田山。伏羲的厥妃(又叫虙妃)在洛水死了,成为了洛神。伏羲生了咸鸟,咸鸟生了乗厘,乗厘生了后照,后照生了顾相,顾相被发配到巴地,是巴人的祖先。巴人灭国之后,巴人的后代五季去了黔(贵州),在那儿当君主,生了黑穴四姓(樊、瞫、相、郑),这四姓又统治了巴地的赤狄,住在夷城,称为了廪君。黄帝时期有伏羲风姓的后代给他当相,使用八卦设立九宫帮助黄帝伐蚩尤,被尊为金山之神,死后其后人被封到任地,赐姓巳(姒,上古八大姓之一,大禹之姓),在周朝传为任姓。唐虞之时伏羲的后代也有封赏,夏朝初期被封到庖地(山阳平乐),赐姓姒。周武王把伏羲后人封到宿地,后人有密宿、须句、颛臾三人,在泲上(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继续太昊的祭祀,被尊为东蒙主。密宿后代迁去宋国,须句后代被邾国兼并后来又归于鲁国、颛臾后代被鲁国吞并。后代有风氏、偑氏、羲氏、希氏、戏氏、包氏、庖氏、㚿氏、鲍氏、臾氏、颛臾氏、东氏、东蒙氏、朐氏、须朐氏、任氏、姒氏、宿氏、罔氏、伏氏、虙氏、宓氏、密氏、服氏。伏羲的弟弟郝骨氏的后代被帝乙封到太原,后代有郝氏、郝骨氏。

一种说法是太昊伏羲氏是后三皇之一,称后天皇

14. 禅通纪 后三皇 女蜗 女皇氏

女皇氏姓云,号女皇,名娲,叫㚿娲,又叫女希(古代希就是羲),又叫皇母(女蜗娘娘称号真是响亮,兄妹称为风羲云羲特别霸气)。蛇身,牛首,虎鼻,太昊伏羲的妹妹。出于承匡山(在任城东南)。年少起就帮助太昊,祈祷于神祇。规范姓氏,管理婚姻,牵桥搭线,被尊为神媒

太昊氏衰落的时候,水神共工氏开始作乱,弄的天下洪水滔天,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女蜗用神力和共工氏较量,灭掉了共工氏,天下重归太平,中国(冀州,又叫中冀)安宁,万民复生。于是㚿娲氏立号叫女皇氏(真·叫我女王大人)。女蜗一开始在中皇山之原实行统治,所以也叫女娲山(平利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后来女蜗去了骊山,继承了伏羲的治理方法。她命令臣子制作了笙簧。她使用伏羲发明的五十弦琴奏乐,声音优美感动天地,神听了觉得过于悲悯于是减弦到二十五根(另说减弦为黄帝所为)。女蜗开始用头饰发带来绑自己的头发,乘雷车驾应龙巡视四方。她不设法度以德治国。《淮南子》称女蜗有七十种变化,她捏土造人(传说那时候都是蛇身,女蜗娘娘大概是第一个捏出二脚兽的),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积芦灰止水祸,杀黑龙以济冀州。女蜗统治了一百三十年,死后葬在潼关口。

一种说法是女蜗女皇氏是后三皇之一,称后地皇

共工氏是伏羲时代的诸侯,又叫康回(一说是姓康名回)。浑身长毛,头发红色,蛇身。自称水德,所以用水纪官师,制度也都用水名。伏羲死后想用洪水淹掉女蜗,然而被女蜗杀掉了。一共统治了四十五年。共工氏有个儿子没有才能,死后化为厉鬼,害怕红豆,所以用红豆粥抵挡它(似乎是腊八节的传说的前身,一说是颛顼的三个儿子化为厉鬼怕红豆粥)。

15. 禅通纪 后三皇 炎帝 神农氏

炎帝神农氏,又叫列山氏,又叫连山氏,又叫赤帝,姓伊耆,又姓姜,名轨,一说叫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帝的母亲叫安登,在常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受到神的感应(上古感应的太多了),在列山(湖北省随州市北郊厉山镇)的石室生下了神农,所以神农又叫烈山氏,神农出生的时候烈山上出现了九个泉井。神农氏的父亲是少典氏,又叫有熊氏,是伏羲的儿子(《三皇庙碑》)。少典氏娶了有蟜氏的女儿安登,生了俩儿子,一个是继承了少典氏的黄帝的先祖(所以《史记》说黄帝是少典之子),一个就是神农氏炎帝。所以说燧人氏的后裔无怀氏的后裔华胥氏生了伏羲女蜗这对兄妹,他俩的儿子有熊氏氏是炎帝黄帝的父亲或者祖先(不知道感应怎么回事,至少是名义上的),所以炎黄子孙大概也可以说是华胥子孙、有熊子孙、无怀子孙或者是燧人子孙。燧人氏十一代到伏羲,所以到炎帝是十三代。燧人氏就住在湖北几千年传到炎帝还是在湖北。

炎帝是在姜水长大的,所以又有姜姓,是为姜姓之祖。一说炎帝的姜姓是伏羲起的,黄帝的姬姓氏炎帝起的。他一开始的国家在伊,后来国家在耆,故氏伊耆。炎帝身高八尺七寸,弘身牛颠龙大唇。生下来三个时辰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牙齿就齐了,三岁就会种庄稼的学问。他开发了种五谷的技术,教会了百姓开田辟土,于是百姓不再需要打猎也可以吃饱肚子。炎帝的师父是悉诸、九灵、老龙吉。炎帝属火德,所以叫炎帝。那时候男耕女织,实行食货贸易。炎帝制作了酒酿、陶器。他实行的教化是民众是国家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不亏神农之名)。规定时间历法,就是太初历(不是汉朝的太初历),并创造了连山易,所以又叫连山氏。炎帝的都城在陈(今河南宛丘),他在沙地盖房子,就是后来的长沙(大概是为了尝百草来的湖南)。炎帝为分辨植物,向西进到大山里,搭梯子找草药(神农架的来历),尝遍了百草来查认药性,曾经一天中毒七十次(太狠了),把四百种病症和三百六十五种药症总结在方书之中。封泰山。炎帝死在长沙茶乡葬在那里的茶陵。炎帝统治了一百四十五年,死时一百六十八

炎帝娶了承桑氏的女儿,生了十三个儿子。炎帝也有女儿,据说有三四位。炎帝的小女儿最有名,姓姜,叫精卫,又叫女娃,就是传说中填海的那位。另有一个女儿跟着黄帝手下赤松子去昆仑山上修炼成仙(《广异记》),住在南阳崿山的桑树上,用柴作巢(这是退化吧),变成白鹊鸟。炎帝看着很痛心,想让她下树就点火烧树(这不就是晋文公烧山找介子推的搞法),结果把女儿烧死升天了。这棵桑树就是《山海经》里的帝女桑。还有一个女儿叫瑶姬,早逝葬于巫山(不一定是今巫山县),变成了一棵瑶草,后来做了巫山的云雨之神很多古人都在梦里见过她)。炎帝的女儿们的故事似乎都不是喜剧。

一种说法是炎帝神农氏是后三皇之一,称后人皇。炎帝神农氏死后,炎帝的称号被他的后人继承。《十八史略》里称炎帝之后传帝承、帝临、帝则、帝百、帝来、帝襄、帝榆,一共八世五百二十年。《帝王世纪》称神农氏传八世,分别是神农氏炎帝、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釐、帝哀、帝榆罔。炎帝八世之说,据说开始于汉代《春秋命历序》。《吕氏春秋·览》记载神农传十七世。 以下是《路史》里记载的继承炎帝的神农氏后人。

炎帝柱,是神农的儿子。七岁就有圣德,辅佐神农,调制百药,分辨百谷,重视农业。

炎帝庆甲是炎帝柱的伯父。从炎帝庆甲到炎帝临的事迹没有记载。据说神农氏传了七十世,有记载的只有八世五百二十年。

炎帝临

炎帝息,那时农民税赋5%。

炎帝魁的时候质沙氏叛乱,质沙氏的臣民杀掉了他回归炎帝。

炎帝朙是帝魁的孙子。

炎帝直是炎帝朙的儿子。

炎帝厘,又叫炎帝值,是炎帝直的儿子。

炎帝居,又叫炎帝来,是炎帝厘的儿子。他母亲是承桑氏人,叫听袄。

炎帝节茎是炎帝居的儿子。生了炎帝克和炎帝戏。

炎帝克

炎帝戏生了炎帝炎帝器和炎帝小。

炎帝器生了巨、伯陵、祝庸。巨是黄帝的老师,后代到夏朝都有封赏。后代有封氏、巨氏、封父氏、富父氏。伯陵是黄帝的臣子,封在逢实,同吴权之妻何女生了三子,叫殳 、鼓、延。延、鼓是使者,殳的后人给尧帝当臣子。鼓生了灵恝,灵恝生氐人。后代有逢氏、蠭氏、呚氏、延氏、氐氏、齐氏。祝庸是黄帝的司徒,住在江水,生了术嚣,术嚣生了条、句龙。条喜欢远游。句龙生了垂、 信。信生了夸父(不知道是不是追日的那位),夸父是丹朱的臣子,后代是有句氏、句龙氏。垂是高辛的臣子,给尧当共工,死后葬在不距之山。垂生了噎鸣,就是伯夷(商朝末年的王子),给虞心、吕且当臣子,有功于治水,封于吕。噎鸣生了泰岳,泰岳生了先龙,先龙生了玄氐。商朝伐氐,氐人分为青、白、朒三氐,后代有羌氏、羌戎氐、杨氐、符氐等数十支派(这些说法同于羌汉同源说)。周朝把泰岳后人封于申,后代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鲜氏、谢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吕候是周穆王的司寇,后代有吕氏、旅氏、吕相氏、甫氏、共氏、龚氏、药罗氏。商周之际,有吕渭,字子牙,就是辅佐周朝的太公望姜子牙,后来封到了齐国。十五世后,齐桓公小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炎帝小没有当多久的君主。

炎帝参卢,又叫榆罔,住在空桑(也就是之前空桑氏和轩辕氏住的地方)。他命令蚩尤管理西方,主持各行各业。蚩尤反叛,把炎帝参卢赶走了,自己住在了涿鹿。有熊氏的黄帝有圣德,诸侯归顺,炎帝参卢感觉很惊恐,于是设坛于有熊氏的领地。《史记》说黄帝和炎帝参卢战于阪泉之野,黄帝胜了炎帝,应该不是神农炎帝,而是炎帝参卢吧。后来黄帝诛杀了蚩尤,诸侯便推举他为黄帝,而把炎帝参卢封在了(茶陵,神农炎帝下葬处),把炎帝的祭祀放在了(陈仓,神农炎帝都城)。这些说法和炎帝称号有很多人继承相符。一些学者觉得神农氏和烈山氏不是一人,不过如果炎帝本来就不是一人,并不矛盾。

(茶陵,神农炎帝下葬处)在商周之时被认为是赤白之狄(看地方应该是西戎或者南蛮?狄似乎是在东北?古书无统一说法),后来更被认为是九州的戎狄,有隗氏、狄氏、落氏、皋落氏、戎氏、戎子氏、袁胡氏、斛律氏、觧批氏、乌护氏、纥骨氏、壹利吐氏、异其斥氏。回纥高车十二族,也是他们的后代(回纥者,维吾尔也,古书就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说法了)。炎帝的国家就是帝尧的母家,到了商朝,后人有伊挚,当上了左丞相,就是伊尹(厨祖,辅助商汤灭夏朝)。后代有伊秩氏、耆氏、伊耆氏、尹氏、伊祈氏、阿氏、衡伯氏、衡氏。鲜卑人和越南人有奉炎帝为祖先者,这些姓氏看着确实不似汉姓。

阪泉氏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代,有兄弟八十人,性格暴虐,四处用兵,兼并了二十一个诸侯。炎帝参卢让他管理西方,他反叛后从羊水(上党羊头山)出发,伐灭空桑,赶走炎帝参卢,住在了涿鹿。蚩尤封禅,自号炎帝。所以有些学者觉得蚩尤和炎帝为同一人不矛盾,且不说本来就是一家子,称号也是都用过的。黄帝率领风后、邓伯温围攻涿鹿,三年九战打不下来,于是设立五旗、五军,从四面围攻,三日后攻下涿鹿,抓住诛杀了蚩尤。有学者认为炎黄阪泉之战和黄帝蚩尤逐鹿之战是同一场战役,地方确实很近,具体细节不可靠。

16. 疏迄纪

终于接上《史记》的五帝本纪了,疏迄纪据《路史》是有十三姓的君主。五帝的事迹收录在《路史》卷十四到二十一,其中记录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如黄帝的家室以及征讨蚩尤的细节等等。另外也有很多未收入《史记》等正史的内容,如黄帝之后少昊之前有帝鸿氏、帝魁氏,玄嚣、昌意也并非黄帝长次子等等。但此文皆以正史为主。《路史》二十二卷以后的各种内容也很有趣,如各种古国名,传说故事,神话辞典,以及作者的对于各种观点的辩述,如古书中上帝的称号等。总之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古代视角,可以对了解上古神话传说有很大帮助。篇幅有限,不一一详述,以下简略带过《史记》等正史对于疏迄纪五帝说法:

公孙轩辕黄帝,号有熊氏,又叫缙云氏,又叫帝鸿氏(《路史》称帝鸿氏是黄帝后人),又叫帝轩氏。《春秋纬命历序》和《世本集览》说黄帝传了十世,十二姓,一共二千五百二十年。《帝王世纪》称轩辕氏传七世,分别是有熊氏黄帝、少昊氏玄嚣、青阳氏穷奇、高阳氏颛顼和高阳氏帝孺、高辛氏帝喾和高辛氏帝挚、陶唐氏尧和陶唐氏丹朱、有虞氏舜和有虞氏商均。

少昊青阳氏,又叫金天氏,又叫穷桑氏,名玄嚣,黄帝长子,母亲是方雷氏。《春秋纬命历序》说高阳氏,传八世,一共五百年。


帝顓頊高阳氏 ,名昌意,黄帝次子,母亲是嫘祖。《春秋纬命历序》说高阳氏,传二十世,一共三百五十年。


帝喾高辛氏 《春秋纬命历序》说高辛氏,传十世,一共四百年

帝挚高辛氏


帝尧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以下是一些五帝的说法:

1.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淮南子·天文训》《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汉书·魏相传》、《孔子家语·五帝》)

2.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赵策二》)

3.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今本竹书纪年》)

4.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风俗通义·卷一·皇霸》《大戴礼记·五帝德》)

5.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

个人认同《史记》的说法,即《五帝本纪》的五位(至少都是在疏迄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后记

直接从开辟开始认定“自古以来”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时间多为谶纬,没实际意义。而现在学者们还在努力为夏朝正名,往前还有两三百万年的时光可以推(手动狗头)。如果大禹为真,那搞996(三年一考核,九年一升迁)弄死他爹害他PTSD不敢回家卧薪尝胆十三年才上位的千古孝君(虞)舜肯定也是真的。如果那样,那各种古书里说的“虞夏商周”也终于落地了(强行插入吐槽:舜帝擅长训鸟兽,掌管鸟兽的官名也叫虞,舜帝的朝代也叫虞朝。虞朝直译是不是玩鸟的?)。如果大禹和舜帝可以被正式认定,那同为一家子的黄帝应该也差不多啦。如果中华文明可以从疏迄纪(黄帝)认定为正式开始,伴以自开辟到禅通纪后三皇为神话,那可是相当的完美

反常识的小知识:平时包括三字经和教科书里都说夏朝才开始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其实根本是不对的。首先炎帝、黄帝都是有熊氏的子孙。而且五帝里黄帝以外的都是黄帝的子孙:五帝里第二颛顼是黄帝二儿子的儿子,五帝里第三帝喾是黄帝大儿子的孙子,五帝里第四尧是帝喾的三儿子也就是黄帝大儿子的重孙,五帝里第五舜是颛顼的五世孙也就是黄帝二儿子的七世孙。这还不是家天下?大禹的锅太冤了。再说大禹明明先把天下传给了益,益把江山让给了禹儿子,这明明是货真价实的禅让啊。而且舜明明先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只不过被大禹拿走了,这父传子搞的比大禹早多了。不过大禹本来就是黄帝的玄孙,帮祖先背锅能叫背锅吗?对此,太史公司马迁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这种靠定义得口碑的玩法不正是现在世界上流行的那一套?得,咱就被老祖宗这套把戏忽悠了几千年。

反常识的小知识2:《史记》里黄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甘肃北到河北南到长江,这比课本上夏朝疆域大太多了。《史记》里舜帝统治力达到了交趾(越南),一百岁南巡在广西去世的。然后课本上跟我说商朝疆域还没出河南?

黄帝之前的中国上古史事传说大脉络整理至此,资料繁絮肯定有不足之处。感谢您读到这里。古书里有意思的事儿可多了,希望有机会和您继续唠唠。

参考

作为世界上有着最长历史记载的国家,我国对于上古的记载相当多。然而先秦文章晦涩纷乱,故我主要以之下几本后世著述作为基础。

1. 《路史》。南宋罗泌著,收录了大量上古史事,然而多有怪力乱神和宗教传说,故不为历史学家采用为正史。《路史》的四库全书本对其有逐句评述,引用辨析各种古书的说法进行考据,以去伪存真对上古之事进行归纳,省去了查考先秦古文的功夫,对于理清脉络颇有益处。加之上古时代之事本就虚实参半,故用此书以建立纲要(要较真可以先讨论大象顶个棋盘和喊一句就有光这些故事

2. 《史记》。司马迁本来著有《三皇本纪》一章,无奈已经遗失。现存五帝本纪一开始便有”黄帝者,少典之子“、”轩辕之時,神农氏世衰“云云,按史记一贯风格,可见少典、神农的记载确实都在《三皇本纪》之中。唐代司马贞收集史料补了一篇《三皇本纪》,然而并不被奉为正史(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历史之严谨,远胜于某些把从阿拉伯人那儿翻译顺便胡编的所谓历史书当信史的文明)。本文参考史记中对于黄帝之前的侧面描述以及司马贞所补的《三皇本纪》。

3. 《汉书》。此书虽是汉朝断代史,其卷二十”古今人表“列有伏羲以下众多人士,故用以作为参考。除《史记》、《汉书》外,我国正史再无对于黄帝之前历史的直接描述。

4. 《十八史略》。是我国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书塾启蒙读本,在元明十分流行,且东传日本并一直到明治时期都作为官学教科书使用。其中有太古、三皇之章介绍黄帝之前的上古历史。我使用的是作为小女的启蒙教材的和本点注版十八史略。

5. 《尔雅》和《广雅》。《尔雅》是儒家经典里训诂用的词典。《广雅》是三国博士张揖所著百科词典,算作是《尔雅》的扩张版。

其余很多书目,若有所引则在文中指出。经查网上百科及一些地方申报的所谓文化项目与古书出入甚多,遂以古文书本为主。然而上古之事虚实参半,基本做法是以上述书目为主,其他说法中选取成书较早者或是上下一致合乎逻辑者。虽然有些说法可能夸张,但应该存有民间较统一的记忆和看法。至于谶纬之书宗教典籍之类,基本认定为二次创作,只选取较合乎逻辑且有趣者。毕竟只是想理清大脉络,并非为了考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