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讲解员!

 文博圈 2021-01-17

我是秦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的双语讲解员张志威,今天想来和大家聊聊我和秦陵博物院的故事。


几天前我在家整理相册,翻到两张老照片。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左边这位是我的母亲大人,那年,她21岁,我还没有出生,后面的拱形建筑就是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的保护大厅。

许多年以后,母亲还总是开玩笑的对我说,“你出生前就和兵马俑结下了缘分呐!”

第二张照片是我三岁时和母亲的合影,背后就是高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那时还没有秦陵遗址公园,周围甚至可以用“荒凉”“萧瑟”来形容,除了一件复制的兵马俑和一辆战车,仿佛就像一个落魄的武士在孤独地等待着回归他失散了多年的军队。

尽管如此,毫不掩饰的说,二十多年前我的心就牢牢的系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我深深地喜欢这里的万物,因为它是我的家乡,我儿时的天堂。

人常说:大美无形,大爱无声。

如果说文字是思想的载体,那么秦始皇陵就承载着大秦帝国的悠悠历史,向两千年后的世人诉说着秦始皇那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雄图霸业。

秦始皇陵那雄壮的美让人陶醉,这里淳朴的乡亲父老也让人爱得纯粹,老祖先那闪耀着光辉的智慧,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可以说,值得我一生的追随。

七年前,我刚从西安翻译学院日语专业毕业,本来已经应聘到了一份在外企的翻译工作,但是最终,我选择了放弃。

因为我离不开我深爱的家乡,我要留在我的家乡。于是我毅然选择了做一名秦陵博物院的讲解员,我想把我的青春献给我最美的家乡,献给我最钟爱的文博事业。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秦陵博物院参观……”

每天我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话,一遍又一遍,也许有人会问我:“你不觉得厌烦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他,“根本不!”服务好每一位来秦陵博物院的观众,就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不止是我,我身边的每一位讲解员都是如此。节假日里,本该是结伴旅游,休闲惬意的好时光,可我们讲解员却要加班加点,因为我们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七年了,也曾经历过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我想我的同事们多少都感同身受。

有多少次,我们讲解地嗓子冒烟想停下来喝杯水;有多少次,妻儿吵着让我们休假陪他们过节;有多少次,年迈的父母生病了,我们却没时间照顾;又有多少次,我们在黄金周讲解完后回到办公室,端起桌上的盒饭,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但每到此时,作为讲解员的使命感驱使我们无从选择,义无反顾。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责任是把优秀的历史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让我们的家乡更快地发展起来。

一个人的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是完善自我、接受挑战,还是依赖他人、寻求安逸?

我想,众多的讲解员前辈们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最标准的答案。

征稿:讲解员的工作和生活

《文博圈》开设博物馆讲解员专栏,为讲解员搭建一个专属交流平台。

主要目的:

1、为广大讲解员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窗口和交流工作经验的阵地。

2、宣传博物馆的展览、藏品,提升你们单位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3、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内容与形式:

1、图文:你可以写文章,配图片,说说你的工作、生活,或发生在博物馆里的事儿。文字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有趣哦。

2、图文+音频:可以是你们馆里的文物讲解,也可以是其他,但一定不要老套哦。

3、视频+图文:记录你的工作和生活,或发生在博物馆里的有趣的画面。能邀请到专业人士制作最好,邀请不到也没关系,用手机拍也可以。MP4格式,发到《文博圈》邮箱,或传至腾讯视频,把链接发至邮箱就OK了。

或者,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交流哦。

最后,还请你一定不要忘记,在稿件中留下你的简介(文字+图片),有生活照更好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