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文物展览,被腾讯颠覆了!

 文博圈 2021-01-17

这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炫酷展览

也是一场“互联网+中华文明”

互动体验与视觉享受的盛宴

观众沉浸其中

只能震撼惊叹


上周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
腾讯主办
11家文博单位合作支持
“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
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消息推送之后
瞬间在朋友圈刷屏
首博门票被一抢而空

这个展览也太太太太太炫酷了吧

各地的小伙伴纷纷留言
希望当地也能有这么一个展览

文博君在参观体验后
给大家深度解读展览的几大亮点


打破常规叙事
打造平行时空

展览的主题叫文物的时空漫游

整个展览
序厅5个“空舱”
组成6个展陈空间
见下图

在空间上
展览打破了传统的
“一镜到底”式参观流线设计

把序厅作为一个时空中转站
连接五个展厅
6个展陈空间相互独立
又互为整体


一进入序厅
你就会被这个时空中转站惊艳到
不同时期的文物图案让你
一眼看过万年


观众可“自由选择”参观流线
在参观完每一个展览之后
再度回到序厅

穿梭其中
参观在时空里漫游的文物
感觉像在时空里穿越

展厅中心是
日晷互动装置
手臂划过日晷上方
时空流转
物境变幻


打开时空之门
就可以参观展览了


在内容上
展览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或类别
分为了5个不同展示主题

天人相合:神明与礼制
了解青铜器背后蕴藏的礼制与祭祀文化


有典有章:理性与秩序
以数字形式体验兵马俑感受秦文化风采


 “美善合一:匠心与技道”
感受古人生活的智慧与艺术


 “翰墨文心:风骨与气韵
沉浸体验数字化构建的“曲水流觞”意境


文以化之:交流与融合
感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融合



文物与科技相得益彰

在自然科技展和艺术展领域
数字展很常见
但如何平衡好
技术与展品直接的关系
一直是个问题

有观众留言
炫酷的科技手段,是否会让观众忽略文物?


实际上
当你真正参观完整个展览之后
你会发现这并不是问题
以下摘录部分专业观众的体验留言


时空漫游展以数字美学、媒体技术诠释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最动人的文化记忆,为博物馆里静止肃穆的文物赋予了时代的生机。展馆呈现的内容跃动在参观者的指尖、诉说于数字流影的光粒中、穿梭在多维空间的屏幕上,精彩纷呈。礼鼎、秦佣、飞天、书法、素衣这些历史符号变身当代文化创意内容与产品,浸润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美。

——宁兵(北京服装学院数字生活方式专业负责人)
 
每件国宝都是一个谜,而博物馆内隔着厚厚的玻璃展柜高大上的展陈形象和简短的文字注释和讲解让普通观众对于这些文物产生了距离感,很难感知国宝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美学价值。今天带女儿参观腾讯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文物的时空漫游》颠覆了我对文物展览的刻板印象。

科技的日新月异曾让人感到焦虑和担忧,但当它和艺术融合时你会觉得温暖又有趣,这也是我们步入这个展览的第一感受,更有意思的观众可以通过声音、触摸和走近等多种方式,体验、感受甚至创造,并在数字虚拟视觉呈现后有一定沉浸式的代入感,不仅唤醒观众潜意识里对于中国文明历史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他们深藏的传统文化记忆,尤其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于国宝展项更多好奇心,穿越时空与文明,与文物进行精神对话,产生新的美感经验,有获得感。

——王泊乔(中国国家博物馆顾问、艺术策展人)


整个展览
技术手段与文物价值传播相得益彰


在每个展厅入口
会展示出涉及相关文物介绍
在具体的展项中
并示意这些文物的部分元素


科技手段运用
不仅不会忽略文物
反而会让观众更好地记住文物

4块双面屏幕组成的展区
展示青铜器的不同内涵



四面屏展项
立体全面展示
青铜文明


兵马俑场景还原彩色陶俑


多视角感受古人生活的智慧与艺术


扫描二维码
观看
文物创意讲解大赛的作品


展现文人气韵的空间


动态呈现王羲之《兰亭集序》


动态展现丝路文明交流互鉴


腾讯展览负责人表示,展览并不是最炫酷的,展览要以内容为核心。他们本可以运用更炫酷的技术,但整个展览的技术运用都要选择最适合的,而不是选择最炫的。


展览节奏把控适当
参观体验良好

文物内容与展陈节奏把控适当

整个展览虽然有6个空间
但每个空间的内容适当

既可以轻松游览
又可以深度体验

展览的每个部分
都有互动体验装置
而且老少皆宜

自助绘制青铜器小程序

绘晋小程序
(点击体验)


数字秦陵小程序
(点击体验)


演奏古琴互动体验
用手拂过古琴上方
就会触动屏幕演奏
连续“拨动”了三次
就可以触发一段《广陵散》


“素纱单衣”互动体验
摄像头识别观众肢体动作
让素纱单衣跟着你一起动起来
 

“万工轿”互动体验
通过识别观众手势
“掀起”帘子
 

“曲水流觞互动体验
可以坐在垫子上
当杯子流到你面前
你可以触碰杯子
上方就会出现一组诗词
体验古代文人喝酒吟诗的快乐


“文明交流”互动装置
2人分别站在圆桌对角位置
面前的光圈里
分别隐藏着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元素
当两人同时触摸光圈
就会触发装置


会有一道光束在中间汇合
象征东西方文明交汇
生成一件文物图案
既好玩又涨知识
 

“敦煌诗巾”互动装置
线上定制自己的丝巾
点击下方的小程序
在手机上定制属于你的敦煌丝巾

点击下图,立即体验
众多的互动体验
使得观众能够
轻松愉悦的参观完整个展览


大势所趋:顺应时代发展
“互联网+中华文明”未来可期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正如一位观众留言所说,收藏文物的文博单位,想要打造数字展览,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都是无法短期解决的,与市场、企业合作,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腾讯与国家文物局、文博机构的合作,就是很好的案例,也确实对传播文物价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物价值得到传播、企业技术得到更好体现、观众获得更好体验,营造了多赢的局面。

三年前,国家文物局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腾讯在新文创战略下发挥自身“科技+文化”能力,持之以恒地助力各文博单位的数字探索。本次展览作为腾讯总结过去三年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为“互联网+中华文明”的三年行动计划交上一份答卷。

近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国家领导人对考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到:

“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领导人的讲话为考古事业发展和中华文明研究和展示传播指明了方向。

未来,文物+科技的方式,必然成为中华文明阐释和传播的重要方式。

也正如一位观众所言,一个时代,科技与文化融合度越高,文明的进步程度就越快。


科技很厉害的公司很多,陈列精品文物的博物馆也不少,谁能打破边界,找到最好的路径,谁就能站在历史的浪尖!

希望更多的科技企业可以深入探索实践文物+科技的融合,也希望更多的文博单位能够主动与社会、市场合作,共同推动文明进步发展!未来可期!

看了这么多介绍
展览到底怎么样
说的再多不如亲自体验
赶快预约吧

展览信息



文物的时空漫游
腾讯“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6日 - 10月25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B1层A展厅 
门票:免费,只预约首博门票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