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小珠山的印象与思考

 QDLF888 2021-01-17

          

    1、小珠山的孤独与安宁

汽车穿过郁郁葱葱的丛林,经过古老的村居,一路蜿蜒向东,风吹麦浪,田园葱葱,泛黄的土地上,植被长势茂盛,间或点缀其间的农舍,鸡犬之声隐隐可闻。在浓荫中的乡道中穿行,久违的冷清油然而生,这里太静了,满身的自然、孤独与安定,远离了城市的文化、大群与喧嚣。甚至很长一段乡间公路不曾见过其他的身影。 我没想到,会踏入一个沉静的世界。

不远处的湖边,密密麻麻的甘蔗林郁郁葱葱,芳草萋萋的石磨前,坐在了无生气的几位老人。 告别昨日城市的喧嚣,顿然有种闯入平行时空的恍惚。 远处,高高的山岗上,一排硕大的风车在风中耸立、旋转,洁白的叶片在碧空划出美丽的弧线,为蔚蓝的海岸增添一点气息。

几个小时后,司机把车停在一块写着“小珠山”的大石头旁边,陪同的青岛朋友告诉我们:木厂口到了。

兀立的巨石,高大的灌木,密集的杜鹃花丛:眼前这个近乎被时光封存的地方叫“自然保护区”,也即小珠山旅游区。

小珠山为海滨花岗岩石山,是百万年来多个时期地壳运动形成的,为中国独有。它海拔400米,山上怪石兹生,从东望西,绵延起伏,上有齐国长城,蔚为壮观。

如果说青岛的海岸绵远辽阔、浩瀚中伴着悠远岁月的沧桑厚重的话,那么眼前的海岸,就是深邃雄阔,阳刚中带着苍凉冷峻,温柔和静美不属于这里,这里只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悲壮之美,只有万亿年前沧海桑田留下的地理信息。

多少年了,小珠山默默地站在这里,孤独地守望着大海,既不去蹭近在咫尺名人轶事的热度,也不去东海岸迎接日出的辉煌,它只用自己的殊容异貌,镂刻下岁月的屐痕,律动着乾坤的吐纳,展现着大自然的启示,虽然它也曾迎迓过秦时明月,汉时夕阳,浸透了造化的情思与眼泪,却在这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里,既不争艳,也不颓废,一站就是数万年。

几丛绯红的杜鹃花,从蒿草和石缝里探出头来,静静地绽放着,让那些坚硬、粗糙、布满历史尘埃的乱石,多少也有了些许温情。

拨开茂密没膝的荒草,躲避着脚下累累的碎石和棘荆,我们举步前行,眼前连天的荒草,苍凉的海色,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也发生过历史的传奇。

我们一行在海边且行且感慨,耳边除了浪花风语,眼前便是无穷无尽的风景。

    没错,风景的远处是蓝色的海,岸边分不清是海水的洁白还是沙滩洁白,近处是乱石错落的海岸,巨石如刀劈斧砍,头顶是一角蓝得清澈的天空。这样的风景是喧嚣的城市所见不到的。

     2、身在小珠山,对城市的思考 

      身处小珠山深处,展开思考的宽度,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是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群居,从群居走到城市,从安定走向活动。这是人文的规律。 

     这样自然、孤独与安定,就如同木的根,水的源。 文化、大群与活动,就好比木的枝,水的河流。如果文化离开了自然,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慢慢走向枯萎。同理若大量聚集的城市人群只有热闹没有了孤独,这样的大群一定渐成空洞。人们常说物极必反,活动若长久的损害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小珠山所在的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不远处的青岛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一般羡慕城市,这几年乡村也逐渐地城市化了。

   人生都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都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都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

    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

       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

       若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当下我们看到比比皆是的城市病: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脱发、白发、早衰等等,都是城市化的不适应造成的。

    人在城市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了自己的个性。职业经常变来换去,常常处在不安定状态,甚至连居处也不安定,就经常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

    人们感到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都是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引起的。

                 3、小珠山的黄昏

         曾经有过的迸发与辉煌已然过去,眼前这个地方太寂静、太安宁了,让人感到了某种空灵过后的自然:没膝的荒草在海风中俯仰,像是海浪的余波未平,从远古,一直俯仰到今天,在悠悠白云下,任凭风吹雨打,飘飘荡荡,从头顶飘向远方,生生不息。

晚霞把海岸染成不真实的嫣红,高低错落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岩,层次分明地叠在一起,仿佛在以这种微不足道的细节向我暗示:就在你的脚下,曾有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还将永无休止地继续进行,直到地老,直到天荒……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页,铺满了历史风霜,展现着沧桑变幻,“俯仰之间,已成陈迹”,而在小珠山这里,却似乎停下了时代的步伐,甚至连自然面貌也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人烟稀少,一切都是自然状态,一切都引人入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