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的核心素养到底要怎么培养?

 我心永恒0527 2021-01-17

全文长 2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近年来,有关核心素养的话题很热,但也有争议。本篇作者通过阅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进一步客观理性地了解了核心素养概念,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这对于研学导师的课程设计有很大帮助。今天就和智库君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01

提升认识核心素养的“观念水位”

在书中,常生龙追本溯源,抽丝剥茧地对“素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素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基础素养,这是所有人应该具备的共同素养;

二是核心素养,这是共同素养中的高级素养;

三是职业素养,也就是从事具体的职业所必需的专门素养。

当然,对具体的个体来说,这三类素养必不可少,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人的完整的素养体系,更好地使个体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从素养的组成来看,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是共性的,职业素养则因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从面向全体的角度而言,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更值得关注。

在对素养进行初步解读的基础上,作者对构成一个人素养的三大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他认为,基础素养由身体素养、道德素养、智力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这五部分组成。

其实,这五个部分的素养,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育”的对象。可见,坚持“五育并举”,就是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有效举措。

作者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勾勒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有的形象,由此来规约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方式,规约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为数不多的关键素养、跨学科、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后天习得、可以监测,这是作者在综合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后,对核心素养的特征的概括。

从这些特征来看,核心素养也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可以有目标地在后天培养和监测的。

在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作者认为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从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这三个方面分阶段实施。

02

明确培育核心素养的“两大抓手”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可以说,“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培育核心素养的“两大抓手”。

作者认为,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书中,常生龙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了解读。

比如,认知能力可分为基础认知能力和高级认知能力,而关键能力中的认知能力是指高级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的课堂教学,虽然也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但跟关键能力相关的往往聚焦思维能力,因为这跟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息息相关。

从学生的终身成长而言,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很重要。

一个沟通交流能力强的学生,以后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评价中,因为沟通交流能力跟日常的考试分数无关,往往就被认为无关紧要。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学生的培养上,往往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初中教师以让更多学生考上品牌高中为最高目的,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发展状况。

同样,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尤其需要引起关注。

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都是被教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的,很少有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品格指的是人品和做事方式,是个体道德素质的核心。而必备品格,指向的是人的正面人格,如公义、慈爱、无私、善良等。

以提升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水平、培养自制力、涵养公德心、增强责任感这四个方面为例,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进行了分析。

04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而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的培养,就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

与价值判断、自制力、公德心、责任感都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当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有较高的自制力,有公德心,有责任感,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担心。

而当这个学生走上社会后,这些优秀的品格也必然会让他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04

找准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核心素养是改变教育现有面貌的教育变革的抓手,而着力点就是要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教师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奈地上起了网课,成为了18线主播。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在上网课的时候翻车了。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新常态的当下,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

这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网课实验,自制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而那些自制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少成为网络游戏的“俘虏”。

客观地说,在今后学习资源获得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学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空,如何真正让个性化的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很值得教育人思考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约翰·库奇《学习的升级》一书的观点:个性化学习、先天后天的交互作用论、学习的最佳效应点,是未来学习中特别需要抱持的三种学习观念。

其中,帮助学生发现最佳效应点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一点恰恰是教育界的终极目标,也是最困难的事。

而调动内在动机要把握的关键要素有四个,分别是自主选择、正确看待失败、刻意练习、坚毅的性格,这恰恰是必备品格的应有之义。可见,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可以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现在,深度学习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热门话题。作者在书中也对此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立足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的热点和方向,而深度学习为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

他认为,在践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最为关键。

这一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让学习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时反馈、保持专注。

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形成这样的学习方法,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果,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校长派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