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岁儿子穿女装被骂,伊能静霸气回怼:有远见的父母,都有这个特征!

 张德芬空间 2021-01-17

本期主播丨一朵花

最近,伊能静又上了热搜。
这一次,是因为她首次在镜头前,回应自己对儿子拍“易装照”的看法。
早前,她的儿子哈利曾在ins上晒出了自己多张易装造型,引起网友恶评。
一些网友无法接受,甚至说哈利简直就是在丢爸妈的脸。

迫于舆论的压力,哈利曾一度把社交账号设置为私密账户。
后来,当哈利不断被媒体放大和攻击他的生活时,他打电话问伊能静:
“你会不会受伤,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我要不要永远关掉社交网络,不再发任何动态?”
伊能静的建议却是:不需要。
不仅如此,她还极力肯定孩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不需要承担,来自于父母职业上带给你的任何东西。我觉得大不了,我就不做这个行业了,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的。”
“你是自由的。”
“你完全可以做你自己。”
从这个回应里,我看到了难能可贵的育儿观: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鼓励孩子成为自己。

这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越界,孩子可以勇敢做自己。

不得不说,哈利是幸运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亲子越界时有发生。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位网友的回答令人唏嘘。
前几天,学校放寒假了,她却迟迟不想回家。因为回到家里,她的手机就会被父母没收。父母掌握着她所有的信息,通讯记录,短信记录、支付宝密码、淘宝密码等。
大学期间,父母常常替她报名很多考试,事前从来不问她是否想考。已经是成年人了,可每次出门玩,都还要向父母汇报,征得他们的同意。
网友感叹道:有时候我觉得听大人的总没有错,但是这样又好像没有自我。
父母关心孩子,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可是,如果关心过度,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感受,就越界了。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成年,父母还要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孩子就永远也无法从心理上成年。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放松,专注而有创造力的。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
如果孩子以妈妈的感受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自我是假自我。而假的自我是没有生命力的,围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无法启动自己的能量。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自诞生之日起,儿童就在逐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最后要求自己在精神上也达到独立。”

孩子只有去做自己,去认识真正的自己,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才能走得更长远,才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说起来,很多父母也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在生活中,却总是忍不住越界。
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中提出一个概念:父母的自负感。
所谓自负感,就是父母人为制造出来一个脑海中的自己,自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有的父母永远都在控制,目的千篇一律都是“为你好”,而孩子表现出的反叛或逃避,则是出于自我发展和依顺长辈之间的挣扎。
看过一部电影《柔情史》,真实地讲述了一对普通母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相爱相杀的故事。
女儿小雾是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自由编剧,刚和男友分手。意外获得一笔稿费,她便在北京胡同里租了一个小房子独居,继续搞创作。
母亲耐安退休无业,婚姻、事业接连遭受挫折,更无法忍受与老人相处,便搬去和女儿同住。
然而,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下,母女间的战争却悄悄开始了……
有网友评论说,这部电影有种令人生理性不适的真实感。
让我们先来听听,影片中母亲每天跟女儿唠叨的这些话,是不是有点熟悉?
“你以后再起这么晚,我真就不管你饭了。”
“你有良心吗,你还能吃多少次我做的饭,我这年纪说不好听的,随时有可能倒街上。”
“不要让男朋友见到你的母亲,母亲是你的底牌”
“要注意体态,你的屁股又下垂了”……
虽然女儿早已成人,但老母亲却依然操碎了心。
厨房里盆子要怎么放、喝牛奶要怎么喝、男人要怎么找……
母亲以为自己在爱女儿,其实是在控制女儿,束缚女儿。
导演杨明明说,“在中国,母女之间普遍不会爱,界线感也很差。”
正如片中没有安全感的母亲打着为女儿好的旗号,投射自己的内心恐惧,在心理上侵犯女儿的界限。
这种母爱,柔情和无望并存,让人心疼。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亲子关系并不少见。
往往是,你对孩子的好,所有的付出和牺牲,到最后的结果可是:他对你的恨。

自负感,让我们远离真实的自己,无视孩子的真实内心,让亲子之间无法真正联结。

那么,我们要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呢?
01.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的故事堪称范本。
梅耶31岁破产离婚,一个人要养育3个孩子,手头并不宽裕。可当12岁的埃隆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她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小埃隆自学写代码,将自编的游戏卖给杂志,获得了500美元的稿酬。
埃隆进入斯坦福大学读博士,但入学第2天,就决定辍学创业。梅耶没有指责儿子,而是拿出全部的积蓄一万美元,帮儿子支付了办公室租金,并且鼓动二儿子也去硅谷帮忙。梅耶一个人打几份工,赚来的钱全花给了儿子公司。
最难得的是,这位单身母亲在培养儿子的同时,也不曾忽略过自己。
她从始至终都没忘记过自己的事业,不仅在3个国家的多个城市拥有自己的事业,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60多岁还重返模特舞台。
69岁时,她的形象在美国时代广场独占4个广告牌,成为众多女性眼中的励志偶像。
埃隆·马斯克更是直言:
“我的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于我母亲的培养和她特立独行的性格。”
父母支持孩子勇敢做自己,孩子感恩父母的付出。
好的亲子关系,没有牺牲,没有束缚,有的是彼此尊重,彼此成就。
02.不越界,不远离
伊能静在《理想家》说,儿子从小到大的生日,都是她一手操办的,而今年她发现18岁的儿子不太想跟她过,想跟同伴一起庆祝。
虽然有点怅然若失,但生日那一天,她提前到场,切完生日蛋糕后,果断离开。她还允许儿子可以玩到12点后,甚至贴心给他备了酒。
她对儿子说:
“得体地退出,是我给你成年时最好的礼物。但只要你记得,只要你回头的时候,我们都在这里。”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世上的亲子关系,都是始于血缘,终于分离。
正如伊能静所说,“我一直以为爱就该拥有,但有了他,我才知道,还有一种更大的爱是凝视。”
孩子越长越大,终究会越走越远。而父母的凝视就是那个最温情的距离,不远不近,却是一辈子的爱。

03.不过度期待
期待就是越界,期待过度就是操控。能滋养彼此关系的应该是爱,而非期待。
天后王菲的女儿窦靖童个性鲜明,明明是个女孩子,却偏偏喜欢男生的打扮。
王菲始终尊重女儿的想法,相信她,告诉她可以不太乖,但是不能学坏。
2016年,天后王菲和女儿在演唱会上,合唱《童殿》。
当王菲唱到“你平凡的惊悚”,立马笑着朝着女儿看过去。这笑里,饱含接纳和爱意。
而在一旁伴唱的童童则回以微笑。这笑里,充满率真和坦然。
母女二人默契的互动微笑,真实而温馨,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会对孩子都抱有期待。
然而,最理想状态却是:若你能满足我的期待,那很好;若你无法满足我,也不是你的错,我的期待只与我自己有关。
德芬老师曾说,
“亲子关系之所以会有障碍,就是因为我们把太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我们童年,甚至一直到成人为止都没能完成的梦想。
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孩子去为我们争面子、让我们引以为荣,如果你对孩子有这样的期待,那么孩子的负担一定很重。”
而我们要学习的,其实是让关系中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当你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时,就不会在亲子关系中投射你的期待了。
正如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说: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深以为然。
好的亲子关系,是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
而最好的关系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做自己。

与天下父母共勉。

参考资料:

[1]《父母的觉醒》【美】沙法丽·萨巴瑞著

[2]《人生由我》【美】梅耶·马斯克著

[3] 伊能静微博

[4] 豆瓣《柔情史》评论
策划 | 胡咧咧
编辑 | 亚麻
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