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题库|2021备考名篇名句语境默写专练30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1-17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3.  《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4.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6.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7.  《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8.  司马迁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想探究天道和人事关系、通晓古今变化规律、自成一家学说的句子是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总结人本来都有一死,但死的价值和有很大区别的句子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司马迁在列举了周文王的《周易》到韩非子的《说难》《孤愤》,总结出包括《诗经》在内,都是贤人们抒发内心悲愤而作出来的句子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利用学习可以弥补不足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6.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7.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崇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9.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职能)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0.《师说》中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1.《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从师态度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截然不然结果的句子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2.《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26.《论语·里仁》中阐明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7.《论语·里仁》中形容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与迫切的句子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28.《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表达了有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其重在于“仁以为己任”,其远在于“死而后已”。

29.《论语·里仁》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0.《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