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的影子(3):厉害的源头

 繁星1 2021-01-17

上两篇写到了秦国、秦始皇的厉害之处。

做出秦始皇这种功业的人,当然只能用天赋异禀、天选之子来形容。

但是吧,秦始皇接手时的秦国,已是非常厉害、强悍的秦国。看看秦始皇干的那些事,就想,换一个中等资质以上的人来替代秦始皇,大概也是能灭了六国的。也许会能干得更好。

那秦国的厉害、强悍又来自哪里?

众所周知,来自于比秦始皇早100年的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商鞅、吴起、韩非子、李斯这些人属于法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当年看过这几个法家精英的著作和文章,感觉他们太聪明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所举的例子,所打的比喻,不仅文采斐然,而且非常深刻,对帝王们很有吸引力。但对于咱这种普通人来说,

后来吓得不敢看了。

他们还很有行动力。仅上面说的商鞅、吴起、韩非子、李斯这几个人,除了韩非这个倒霉蛋外,另3人都做到了宰相、大将军级别。

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当然是来自于商鞅的思想。而商鞅的思想,则记录在了他的《商君书》中。

这里说说他的关键思想吧。

他认为,秦国要强悍,要一统天下,要靠耕,战。

耕就是种田,得有粮食、衣服,才能去打仗。但种田很辛苦啊。

战就是打仗,但打仗很吓人啊。

那怎么办呢?

把百姓按严格的什伍制编制起来,让他们种田。而为了让他们安心种田,就要隔绝他们的信息,不能让他们有想法。

在商鞅的眼中,儒家、墨家、道家,其他所有家那一套,都是损害积极性和战斗力的,都不能让百姓知道。甚至《诗经》这种纯文学的东西,也要没收、销毁……

一句话,百姓除了拼命种田外,不能经商,不能有任何娱乐、学习。

所以说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源头,从商鞅那里就开始了。

那有人受不了,想逃亡怎么办?秦国制定了残酷的《亡律》来惩治逃亡者。藏匿逃亡者的,与逃亡者同罪。逃亡的人哪怕跑到半路回来自首,也要鞭笞一百。而且实行残酷的“连坐”制,就是说如果你这一片儿要是有人跑了,这一片儿所有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那百姓上升的出路在哪里?

唯一的出路,在于去打仗。

商鞅为此设计了“军功制”,分二十级军功,斩首敌方一人享受什么待遇,斩首敌方二人享受什么待遇,斩首敌方三人享受什么待遇……都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那些想上升的秦人,就天天盼着去打仗。一听说哪里有仗打,立马就会兴奋起来。

在上面这样的一套设计之下,整个秦国就变成了嗜血的战争机器。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接位100来年时间,秦国变得何等厉害、强悍就可想而知了。

别说是六国,恐怕再加上六国,也一样会被秦国灭掉。

秦国厉害、强悍了,秦国的帝王将相们酸爽了,可秦国的普通百姓、士兵会幸福吗?

这个用脚趾头就能想明白。

说说在秦国的那三个法家代表人物的下场。商鞅是在逃跑的途中,被抓回来,车裂而死;韩非是被李斯毒死在在了狱中;李斯是被赵高诬为谋反,腰斩于咸阳,夷三族。

所以吧,那些看了美化秦国、秦始皇的《大秦帝国》、《大秦赋》,就想穿越到2000多年前,去为秦国、秦皇“开土又拓疆”的人,还是省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